独立性检验说课稿
河北省滦县第一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都基华
这一节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的第二节,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表述:
一、教材分析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五、学法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引导发现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讨论法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
(2)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五、学法指导
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基础一般,对于学习方法重点指导:
(1)如何列2×2列联表;
(2)为什么需要引入卡方统计量;
;
)正确表述研究结果3(
六、教学过程
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法巩固,发现问题;抽象概括;巩固训练;本课小结;研究性学习。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本是由“抽烟有害健康”引入课题,考虑到现在中小学生对与大型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感兴趣,很多人因沉迷于游戏而荒废学业。
我用一个“玩手机游戏与成绩及格之间是否有影响”这样的典例,一方面希望对孩子们有所教育,二是这个典例的运算量较小,学生可以直接计算,书上的例子需要借助计算器。
通过这一典例,让学生注意运算技巧。
典例:某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从辖区初中生随机抽取了1000人调查,发现其中经常玩游戏的有200人,其中有80人期末考试不及格,而另外800人中,有120人不及格.问:中学生经常往往是否影响学习?
“列联表则在玩游戏样本中及格的比例应该与不玩游戏样本中相应的比例差不多,即
ad?bc。
引导学生得出
ad?bcad?bc越大,说明越小,说明玩手机游戏与成绩之间关系越弱;因此,
玩手机游戏与成绩之间关系越强。
(上述结论由生思考后回答。
)
为了使不同样本容量的数据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基于上述分析,统计学家构造一个随机变量(卡方统计量)
作为检验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个变量是否独立”的标准。
2K的观测值为1)计算得:
利用公式(在H0成立的情况下,统计学家估算出如下的概率:
2的值大于6.635的概率非常小,近似于0.010。
即在H成立的情况下,K0现在的观测值62.5远大于6.635,即假设成立的概率为0.010,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有理由断定H不成立,即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
但这种判断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概0率不会超过0.010 。
即有99%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
利用随机变量K2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两个
“光盘”与性别列联表:
通过例题环节,掌
总计做到光盘做不到光盘握独立性检验的方55 45 男法,并了解其初步15 女应用,学会正确表100 75 总计述结论。
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下面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独立性检验方法,高考中涉及到此类考题的计算一般较为简2,只需参照临界值表正确表述即可。
单,有些题直接给出K
8、练习:
、性别与喜欢数学课1.
为考察高中生的性别与
不喜欢数学课喜欢数学课程总计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程的关系,122 85 37 男在某城市的某校高中生178 35 143 女名学生,中随机抽取300300 72 228 总计得到此列联表:2 4.513.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由表中数据计算K 的观测值k
为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有关系?为什么?,,于是该单位领导决定在餐厅墙壁上张贴文明标语2、某单位餐厅的固定餐椅经常有损坏
21.78 约等于,由表中数据计算K并对文明标语张贴前后餐椅的损坏情况作了一个统计你认为在餐厅墙壁上张贴文明标语对减少餐椅损坏数有效果吗的观测名学生作了一次调查得下表,由表中数据得K、某班主任对全5的前提下认__________,于能或不能)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0.0k5.05喜欢玩电脑游戏认为不总认为27189喜系23815不喜在吸烟和患肺这两个分类变量502426总计算中,下列说正确的是
0.01的前提下认为吸,我们在犯错的概率不超、K的观测k=6.639人患有肺与患肺癌有关系,那么10个吸烟的人中必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癌有关系时,我们说某人烟、从独立性检验可知9999那么他的可能患有肺的把握认为吸、若从统计量中求出5的可能性使得推断出现错误,是指95与患肺病有关、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本课小结Ⅰ、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Ⅱ、独立性检验是用研究一类问题的方法Ⅲ、用卡方统计量研究问题的步骤由于抽样的随机性,由样本得到的推断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
利用卡方统
越大,估计进行独立性检验,可以对推断的正确性的概率作出估计,样本准确。
10、研究性学习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研究中学生性别与是否喜欢体育运动的关系,班上学生分成六组,分别讨论性别对
是否喜欢体育运动的影响,更加了解数学学科的重要性。
11、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学生理解了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具体实施步骤。
让学生从中初步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问题的设置,经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互评,教师的引导帮助,使得本节.
课的难点得以突破。
学生通过总结也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对该部分得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通过反思,才能进步,我觉得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相结合,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对学生发展最为有利的教法。
七、板书设计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概念典例练习
1
例独立性检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