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记免疫技术

标记免疫技术


• 基本原理:标本中的抗原和ED标记的抗原与特 异性抗体竞争结合,形成两种抗原抗体复合物。 ED标记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由于空间位阻,不 能再与EA结合。反应平衡后,剩余的ED标记抗 原与EA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酶,加入底物测 定酶活力,酶活力的大小与标本中抗原含量呈 正比。
五、固相膜免疫测定
• 固相膜免疫测定与ELISA相类似,其特点 是以微孔膜作为固相.标记物可用酶和各 种有色微粒子,如彩色乳胶、胶体金等。 常用固相膜为硝酸纤维素(NC)膜。 类型:免疫渗滤试验:穿流形式 免疫层析试验:横流形式 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一、放射免疫分析( RIA ) 基本原理 采用定量的标记抗原(Ag+)和 非标记抗原(Ag)竞争性结合有限 量特异性抗体(Ab)的反应。
• 基本原理:半抗原与酶结合成酶标半抗原,保 留半抗原和酶的活性。当酶标半抗原与抗体结 合后,所标的酶与抗体密切接触,使酶的活性 中心受影响而活性被抑制。
(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
(cloned enzyme donor immunoassay,CEDIA) 利用重组DNA技术制备β-半乳糖苷酶的两 个片段:大片段称为酶受体(enzyme acceptor,EA),小片段称为酶供体(enzyme donor,ED),两个片段本身均不具酶活性,但 结合在一起就具有酶活性,利用这一特性建立 的均相酶免疫测定称为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 (CEDIA)。 CEDIA的反应模式为竞争法。
第三节
放射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 免疫放射分析(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
广义放射免疫技术还包括放射受体分析(使用受体测 量抗原)和放射配体结合分析(使用配体研究受体)。
特点:灵敏度高(10-9-10-15g/L)、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等
F/P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 素越多,反之则越少。一般用于固定标 本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活 细胞染色的以F/P=2.4为宜。
抗体效价:效价越大标记抗体的特异性越 高非特异荧光越少。效价在1:16-1:32者 较为理想。 抗体特异性 :免疫电泳和交叉免疫电泳观 察特异性沉淀线或沉淀峰,在紫外线照 射下发出强烈荧光。
(三)技术类型
• 直接法
优点: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 荧光染色因素少。 缺点:灵敏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相应的特 异荧光抗体。
• 间接法
优点:灵敏度高,在不同抗原的检测中只需应用 一种荧光抗体。既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
(四)荧光免疫显微技术在 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1.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 2.各种微生物阶快速检查和鉴定 3.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4.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检测 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检测 6.肿瘤组织中肿瘤抗原的检测 7.组织中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组分的检测 8.激素和酶的组织定位
• 酶标记方法
1.交联法
以双功能交联剂为“桥”,分别与酶和 抗体(抗原)连接形成结合物。如戊二 醛交联法。
2.直接法
用过碘酸钠活化酶蛋白分子后,再与抗 体(抗原)结合。仅适用于含糖蛋白分 子的酶(如HRP)标记物制备。
(四)标记抗体鉴定 (五)免疫吸附剂 (六)试剂最佳工作浓度的选择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洗涤:
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目的:洗去反应液中没有与固相抗原或 抗体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 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 洗涤的方式除某些ELISA仪器配有特殊 的自动洗涤仪外,手工操作有浸泡式和 流水冲洗式两种。
比色 比色前应先用洁净的吸水纸拭干板底附着的 液体,然后将板正确放入酶标比色仪的比色架 中。用特定的波长测读吸光值。 比色结果的表达以往通用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现按规定用吸光度 (absorbence,A),两者含义相同。 通常的表示方法是,将吸收波长写于A字母的 右下角,如OPD的吸收波长为492nm,表示方法 为"A492nm"或"OD492nm"。
technique)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
早的一种。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 异性与荧光物质检测的敏感性和直 观性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基原理
利用荧光素标记抗体,使之在涂片上 或组织切片上与标本中的待检抗原特异 结合,采用高发光效率的点光源,透过 滤色板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使结合在标 本上的荧光素被激发而产生荧光,借助 荧光显微镜观察底物片上荧光染色形态, 来判断有无待检抗原或抗体。
二、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 荧光免疫测定同酶免疫测定一样,根据 抗原抗体结合后是否需要将结合状态与 游离状态的的荧光标记抗原(或抗体) 分离开,而将之为均相和非均相两种类 型。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1.基本原理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TR-FIA)是荧光分 析(FIA)的基础上,用具较长寿命荧光 的稀土金属(Eu、Tb、Sm、Dy)的作为标 记物来标记抗体或抗原,从而检测标本 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的新技术。
一、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一)基本原理:使荧光抗体与标本 切片中组织或细胞表面的抗原进行 反应,洗涤除去游离的荧光抗体后, 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黑暗背景 上可见明亮的特异荧光。
(二)荧光抗体的制备
(1)荧光抗体的标记
作为标记的荧光素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健的化学基 团,与蛋白质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的色 素及其降解产物易于清除。 ②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仍能保持较 高的荧光效率。 ③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 ④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 免疫性质,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 ⑤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 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 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 (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分离)
加入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
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
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显色反应)
(二)ELISA技术类型:
2.技术类型
(1)固相双位点夹心法 (2)固相抗原竞争法 (3)固相抗体竞争法
(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FPIA是一种均相竞争荧光免疫分析法。 其原理是:标本中的抗原与荧光标记的抗原竞 争结合抗体。反应平衡后,与抗体结合的荧光 标记抗原的量与标本中抗原浓度的量呈反比。 由于抗体的分子量远大于抗原的分子量,游离 的荧光标记抗原与结合抗体的荧光标记抗原所 产生的偏振荧光强度相差甚远。因此在FPIA中 测定的偏振荧光强度与标本中抗原的浓度呈反 比。通过小分子抗原标准品与荧光偏振强度关 系建立标准曲线,可检测小分子抗原的浓度。
2.间接法
3.竞争法
特点:
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对抗体 进行测定。 酶标Ag(Ab)与样品或标准品中的非标记Ag (Ab)具有相同的与固相Ab(Ag)结合的能力。 反应体系中,固相Ab(Ag)和酶标Ag(Ab) 是固定限量的,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 记与非标记Ag(Ab)的分子数量和。 反应后,结合与固相载体上复合物中被测定 的酶标Ag(Ab)的量(酶活性)与样品中非 标记Ag(Ab)的浓度成反比。
(一)斑点ELISA
(dot-ELISA)
(二)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test,IBT)
亦被称为Western blot 分三个阶段进行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电转移 酶免疫定位
免疫印迹法原理示意图
第二节 荧光免疫技术 •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标记免疫技术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 临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
标记免疫技术= 免疫技术+标记技术
抗原抗体反应 示踪物标记
特异性
灵敏性
标记免疫技术的主要特点:
高特异性、高灵敏性
标记免 疫技术
免疫组 化技术
示踪物及 标记技术
免疫测 定技术
酶免疫技术 荧光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技术 金免疫技术 生物素-亲和素 免疫放大技术 ……
第一节
酶免疫技术
基本原理
利用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 提高特异性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的检测 敏感性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
基本特点:
①标记后保留酶和抗原(抗体)的活性。 ②酶促反应专一性,保证特异性。 ③底物反应放大作用,提高敏感性。 ④酶标试剂保存稳定。 ⑤操作简便,安全易行。
一、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4.捕获法(反向间接法) • 主要用于 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 IgM)的测定。
注意事项:
加样
应将所加物加在ELISA板孔的底部,避免加 在孔壁上部,并注意不可溅出,不可产生气泡。 保温 1、一般均采用水浴箱,使温度迅速平衡。 2、为避免蒸发,板上应加盖,也可用塑料贴 封纸或保鲜膜覆盖板孔。
酶免疫组化 酶免疫技术
用于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中的抗原和抗体
均相酶免疫测定
酶免疫测定
异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ELISA)
液相酶免疫测定
二、酶免疫技术的技术要点 (一)固相载体
• 基本要求 结合容量高,结合稳定;可与抗原 抗体复合物等大分子蛋白结合;生物大 分子固化后仍保持活性;固化方法简便 易行、快捷经济。
• 荧光抗体是将荧光素(如FITC)与特异性抗体以 化学方式共价结合而成。 常用于标记的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 四乙基罗丹明(RB200)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
标记方法:搅拌法(适合大样品)
透析法(适合小样品)
标记抗体的纯化:透析法、层析分离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