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

(完整版)《儿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

《儿科护理学》自学指导书一、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二、自学学时:54课时三、课件学时:54课时四、教材名称:《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崔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参考资料:1.《儿科学》第六版,杨锡强,易著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六、考核方式:章节同步练习(10%)+笔试(90%)七、课程简介:本指导书是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编写而成,作为整体护理的培训教材。

儿科护理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护理的临床医学。

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无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护理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特点。

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使之正确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以保证小儿健康的成长。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科学人才的要求,通过儿科护理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护理和科研打下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儿科护理学》全书共分为十四章。

第一至四章主要为儿童保健、儿科基础护理;第六至十四章为患病儿童的护理。

八、自学内容指导第一章绪论一、本章内容概述: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承认的特征及特殊需要。

本章介绍了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特点、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其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二、自学课时安排:1学时三、知识点: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2.儿科特点:儿童生理功能特点(解剖、生理、免疫)、心理社会特点、儿科临床特点。

3.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4.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其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划分和各期特点。

5.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儿科护士被赋予多元化角色,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护理计划者、健康教育者、健康协调者、健康咨询者、患者代言人及护理研究者。

儿科护士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

四、难点: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五、章节同步练习题:1.何谓儿科护理学?2.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小儿年龄分级期?各期有何特点?4.作为儿科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生长发育一、本章内容概述: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生长一般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改变;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不能截然分开,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而发育成熟状况又反映在生长的量的变化上。

生长发育过程非常复杂,并受许多因素影响,监测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工作者的重要之者之一。

本章主要介绍了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二、自学课时安排:2学时三、知识点:1.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速度及各系统、器官发育的先后顺序均不同。

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且各系统器官发育具有不平衡性、生长发育具有顺序性和个体差异。

2.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遗传、性别、孕母情况、营养、环境、疾病和药物。

3.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体重:除身体中,生理性体重下降。

两岁前后体重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体重的公式。

响体重增长的因素,体重测量法。

身长:出生身长,两岁前后身长增长的规律,估算小儿身长的公式。

上、下部量的意义各年龄的特点。

影响身长发育的因素,身长测量方法。

四、难点: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和测量方法,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小儿骨骼发育特点。

五、章节同步练习题:1.填空:(1)10个月小儿体重为kg,身长为cm,出牙颗。

(2)2岁小儿头围为cm,腕部骨化中心约个。

2.问答题(1)生长发育应遵循哪些规律?(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3)写出小儿体重及身高的计算公式。

第三章儿科护理技术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着重介绍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头皮静脉输液法、温箱使用法、光照疗法、换血疗法。

二、自学课时安排:1学时三、知识点:1.头皮静脉输液法:目的、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2.温箱使用法:目的、准备、操作步骤、出温箱条件、注意事项。

3.光照疗法:目的、准备、操作步骤。

4.换血疗法:目的、换血指征、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换血后护理。

四、难点:头皮静脉输液法、温箱使用法、光照疗法、换血疗法。

五、章节同步练习题:1.患儿出暖箱应具备哪些条件?2.患儿进行光照治疗时应如何进行病情观察?3.换血疗法适用于哪些患儿?换血时应注意什么?第四章儿童营养一、本章内容概述:营养对处在不断生长发育动态阶段的儿童来说十分重要。

它可以使摄入的膳食足够用于新组织的增生和旧组织的修复,产生能量,进行各项正常的生理活动。

由于小儿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大,而自身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紊乱。

本章主要介绍热能与营养素的需要、小儿喂养与膳食安排、小儿营养状况的评价。

二、自学课时安排:4学时三、知识点:1.热能与营养素的需要:热能的需要(分为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生长、排泄五部分所需能量)、营养素的需要(包括产能营养素及非产能营养素)。

2.小儿喂养与膳食安排:婴儿喂养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断奶时间、注意事项。

混合喂养:补授法、代授法人工喂养:牛、羊乳及其它代乳品的成分、优缺点及其使用方法。

辅食添加:目的、原则、时间、种类和循序。

幼儿膳食儿童膳食小儿营养状况的评价四、难点: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量、婴幼儿喂养方法、小儿营养状况的评价方法五、章节同步练习题:1.小儿的能量需要分几部分?各部分占总能量的百分数为多少?2.各年龄段小儿所需总能量应如何计算?3.母乳喂养的优点有哪些?4.辅助食品添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请写出5个月婴儿(出生体重为3500g)在人工喂养时所需鲜牛乳量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重点介绍新生儿分类;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及其护理措施;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等新生儿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以上各疾病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二、自学课时安排:10学时三、知识点:1.新生儿分类根据胎龄分类:早产儿、足月儿及过期产儿。

根据出生体重分类: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及巨大儿。

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

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早期新生儿及晚期新生儿。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2.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特点:外观特点、体温调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血液、神经、免疫的特点。

足月儿和早产儿护理3.生儿窒息:病因:产前、产时的原因,包括母亲、胎盘、胎儿三个方面及医源性原因等。

病理:呼吸改变、各器官缺血缺氧改变及血液生化和代谢改变。

临床表现:胎儿缺氧表现、新生儿缺氧表现、窒息程度的判定及并发症表现。

治疗要点:预防及治疗孕母疾病、早期预测、及时复苏(按A、B、C、D、E步骤进行)、复苏后处理。

常见护理诊断: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体温过低、有感染的危险、恐惧护理措施:维持自主呼吸、保暖、预防感染、安慰家长。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缺氧、缺血临床表现:轻度、中度、重度表现治疗要点:支持疗法、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常见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护理措施:加强监护、控制惊厥、早期康复干预。

5.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缺氧缺血、产伤、其他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意识改变、眼症状、颅内压增高、呼吸改变、肌张力改变、瞳孔、其他)、常见几种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脑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下出血)治疗要点:镇静、止惊,降低颅内压,止血,应用脑代谢激活剂,其他常见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低效性呼吸形态,有窒息危险,体温调节无效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形态;保持体温稳定;健康教育。

6.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治疗原则:以治疗病因为主并迅速降低胆红素浓度,辅以支持疗法。

新生儿溶血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常见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知识缺乏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减轻心脑负担,防止心力衰竭;健康教育6.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寒冷、早产、感染、窒息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低体温、硬肿、多器官功能损伤、病情分度。

治疗要点:复温、支持疗法、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合理用药护理评估:从健康史、身体状况、心里社会状况三方面进行评估。

常见护理诊断:体温过低、皮肤完整性受损、有感染危险、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潜在并发症、知识缺乏护理措施:积极复温,消除硬肿;保证热能供给;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健康教育。

四、难点:新生儿分类;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及其护理措施;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等新生儿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五、章节同步练习题:1. 名词解释: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适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高危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HIE。

2. 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有何特点?3. 简述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

4.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护理HIE患儿?5. 颅内出血患儿常见症状有哪些?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是什么?6. 如何鉴别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有哪些?7. 新生儿溶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8. 如何护理新生儿黄疸患儿?9.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常见的护理诊断有哪些?其护理措施有哪些?一、本章内容概述:营养障碍性疾病在小儿时期为常见病、多发病,本章主要介绍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VitD的来源和生理功能,VitD缺乏性佝偻病、Vit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