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智能化的前景

建筑智能化的前景

建筑智能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智能化建筑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科学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革。

从传统的遮风避雨场所,到追求舒适健康的住宅,再到体现人性化,并具有节能环保功效的绿色建筑,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展示着其科学性、智能性和专业性,不断地服务人类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发挥其前所未有的作用。

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对建筑提出新的要求,永不停息地变革建筑的技术,使其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为人类的各种应用需求提供更专业的环境,这就是智能化建筑。

按照50314-2006《设计标准》的定义:“智能建筑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化建筑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已经不再是那种冰冷的混凝土结构,而是可以与之沟通的朋友,能够按照需求提供人类需要的生存空间和信息环境。

系统的基本组成:2.智能化建筑现状21世纪以来,智能化建筑得到很快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一个行业。

从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到广大建设单位、行业从业人员,均认为在现代建筑中,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简言之,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

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一般节能达15~20%);节省设备运行维护费用。

一方面系统能正常运行,发挥其作用可降低机电系统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系统的高度集成,操作和管理也高度集中,人员安排更合理,从而使人工成本降到最底;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需求;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楼宇智能化能够提供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舒适性使人们在智能化楼宇中生活和工作(包括公共区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照明、噪音、绿化、自然光及其他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或最佳状态。

高效性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耗、费用,以及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的效率。

方便性除了集中管理,易于维护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适应性对办公组织机构、办公方法和程序的变更以及设备更新的适应性强,当网络功能发生变化和更新时,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安全性除了要保证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考虑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网中发生信息泄露和被干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被篡改,防止黑客入侵。

可靠性选用的设备硬件和软件技术成熟,运行良好,易于维护,当出现故障时能及时修复。

智能化建筑现有实例示意如下:3.智能化建筑展望智能化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

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高科技技术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体现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引导建筑行业进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逐步实现,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规范工作的加强,智能建筑的建设已逐步趋于理性化,实用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型建筑在一、二线城市里鳞次栉比。

然而,这些矗立在“水泥森林”中的大型,往往都是高耗能建筑。

现在我国95%的既有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这些建筑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低碳社会的发展要求,建筑领域的减排势在必行。

恰逢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事业,节能市场的大门逐渐开启。

实现建筑节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在大楼建设过程中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在大楼运行过程中,对、照明、电梯等能耗大、能源消耗不易察觉的机电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方式,通过系统优化,提高能耗利用率。

即是针对第二种途径,在建筑设备运行过程中,对空调、照明、电梯等能耗大、能源消耗不易察觉的机电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方式,通过系统优化,提高能耗利用率等方式,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达到高效、便捷的目的,为节能减排和低能高效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智能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1).具有良好的信息接受及反应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有各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以及装备性能良好的通信设备。

发展迅速、内涵容量大,且各种高新技术和设备将不断引入系统,例如多媒体电脑、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等。

2).有易于改变的空间和功能,灵活性大,适应变化能力强,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

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智能化建筑环境具有适应变化的高度灵活性,传统的是根据事先给定的功能要求,完成其建筑与结构设计。

譬如办公楼的小开间,不允许改成大堂,智能化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具有智能功能,除支持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譬如房间设计为活动开间(隔断),活动,大开间可分成有不同工位的小隔间,每个工位楼板由小块楼板拼装而成,这样建筑开间和隔墙布置就可随需要而灵活变化。

其次,智能化建筑管线设计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可以适应租户更换、使用方式变更,设备位置和性能变动的各种情况。

譬如室内办公所必需的通信与电力供应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在室内分布着多种标准化的弱电与强电插座,只要改变跳接线,就可快速改变插座功能,如变程控电话为计算机通信接口等。

3).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和能提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现在,不少普通的内的中央空调系统不符合卫生要求,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

在国外,把引起居住者头痛、精神萎靡不振,甚至频繁生病的大楼称之为“患有楼宇综合病”()的大厦。

而智能化建筑首先确保安全和健康。

其防火与保安系统等均已智能化,如对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非法入侵等可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措施及制止灾害蔓延。

智能化建筑其系统能监测出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含量,并能自动消毒,使之成为“安全健康大厦”。

智能化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及味道,使人心情舒畅,从而能大大提高生活的品质。

4).能源利用率高,能运行在最经济、可靠的状态,具有良好的效果。

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有效控制,不但提高了舒适的环境,还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例如,空调系统采用了焓值控制,最优启停控制、设定值自动控制与多种节能优化控制措施,使大厦能耗大幅度下降,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5).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互配合而产生许多新功能,包括:(1)建筑物管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的配合,从而可使用户利用身边的电话机作为终端控制温度和湿度给定值的变更;温度和湿度值测试值的确认;能源使用量和设备运行状态的通知;在异常时的用户报警通知;空调、照明投入和切断等。

(2)建筑物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配合,从而使接在办公自动化的区域网路上的个人电脑、工作站获得建筑物管理信息。

使会议室的预约管理系统与运行结合起来实现联动。

还可使建筑物管理系统收集到的能源与办公自动化的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

(3)远程通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配合,从而使信息上孤立的,成为广域网的一个接点。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和充实的,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的技术进步,推动着系统在技术实现和工程实施方面的飞速发展。

智能化建筑下一步的发展将是“灵境”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灵境”是钱学森教授对虚拟现实技术()的高度概括。

通过“灵境”技术,我们不但可以“进入”计算机所产生的虚拟世界,而且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获得空间感,与“灵境”世界沟通,甚至不必到现场办公而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建筑必将近一步发展,未来必将前所未有的安全、可靠、便捷、舒适、高效。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将大大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模式,使用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知天下事、做天下事的愿望。

智能建筑,或称建筑智能化,是近年来建筑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虽然来自各方面的关于智能建筑的资料很多,国内冠以智能建筑称号的建筑也不少,但究竟什么样的建筑才称得上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什么?系统与集成的关系是什么?智能建筑的标准与衡量工程质量好坏的尺度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尚有待澄清,本文即试图对此给出答案。

智能建筑的含义智能建筑的发展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两者缺一都不能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

中国于90年代开始时兴智能建筑这个概念,并如雨后春笋般建起了很多冠以“智能建筑”称号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功能、属于不同等级的现代化建筑。

这些建筑是否称得上“智能建筑”,究竟属于哪个等级的“智能建筑”,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但“智能建筑”这个名词在我们建筑行业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那么,什么是智能建筑呢?各国有内容相似但说法不同的定义。

当然,即使在同一个国家里,说法也不尽相同。

美国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是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性的大楼,它对结构、系统、服务等进行全面地综合并达到最佳效果的组合。

日本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1〉方便有效地利用信息和通信设备;〈2〉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功能。

新加坡对智能建筑下的定义是,智能大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他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

〈2〉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

〈3〉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我们国内有的专家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工程之间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合适、便利和灵活等特点的建筑物。

根据世界上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的功能,以及上面的各种提法及其含义,智能建筑应该具有: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即;通信自动化系统,即;比较完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即。

所以我们也经常把智能建筑称为3A建筑。

这三个系统都有各自独立的主控设备和网络,又有大型计算机和高速数据网络将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通过组织、协调,不仅实现了三者各自的功能,而且发挥了三者的群体功能,这样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