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效应 纯收入效应: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个人收入变动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用公式表示如下:收入效应=△H/△ 用公式表示如下:收入效应=△H/△I。
工资率上升→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增加闲暇消费→ 工资率上升→实际收入水平提高→增加闲暇消费→ 减少工作时间
劳动力市场上的替代效应 当工资率上升时,由于闲暇变得昂贵, 人们用工作替代闲暇的现象。用公式表示为: 替代效应=△H/△ 替代效应=△H/△W。
(二)企业面对劳动力供给曲线
(1)大企业。图 (2)小企业。图
(三)行业面对劳动力供给曲线 图
劳动力供给量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 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 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 的变动,表现为条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
用需求理论推导: 推导的可能性? 用需求理论推导:(推导的可能性?) 需求: 需求: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 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这种商品的价 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 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 反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 需求曲线: 线。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分析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行为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 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 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劳动力供给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劳动者 家庭或个人。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S=f(X1,X2,X3,…..,Xn)(i=1,2,3……n)
W W2
w
s
W1 O H2 (1) H1闲暇
o
L1
L2 工作时间
H1+L1=H2+L2
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两种商品价格相对 变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 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 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价格效应: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不既定的 价格效应: 情况下,当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中的一种价格 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经验描述: 经验描述:
典型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典型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情况下, 在工资率较低情况下,替代 效应的作用更大些, 效应的作用更大些,在工资 率较高情况下, 率较高情况下,收入效应更 大一些。 大一些。 经济理论不能确定从哪一点 由斜率转向负斜率, 由斜率转向负斜率,这取决 于个人偏好, 于个人偏好,但转变是不可 避免的,原因: 避免的,原因:无论你多么 实利主义, 实利主义,一定会有一个较 高的工资率, 高的工资率,你可以比现在 工作的少一些, 工作的少一些,但仍然有一 个奢侈的方式消费。 个奢侈的方式消费。
(三)经验推导: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 经验推导: 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原因: 原因: 1、个人偏好的差异。在某一工资率下,有些人可能倾向 于减少工作时数,其他人则增加。这说明,所有个人劳 动力供给曲线都不是重合的,通常的情况,在每一均衡 工资率下,愿意增加的工作时数比愿意减少的工作时数 可能更多。 2、较高保留工资的影响。保留工资指个人愿提供工作时 数的最低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较高的人来讲,工资 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提供市场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并不 会改变供给曲线的走向。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增加, 对他们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将无限的增加他 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效。
练习2 练习2:
建立一组简单的模型,说明医生的劳动 力供给曲线与护士的供给曲线的区别。
练习1 练习1:
当现有的工时总量不足以完成预期的生 产任务时,有三种办法: (1)招聘新雇员或雇佣临时工; (1)招聘新雇员或雇佣临时工; (2)增加现有雇员制度工作时间内的工 (2)增加现有雇员制度工作时间内的工 作负担; (3)组织雇员于制度工作时间外加班。 (3)组织雇员于制度工作时间外加班。 分析哪一种办法对企业来说适用?
小结: 小结:
不能给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因为无法确定收入效率与替代效应的强 度,实际上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但是: (1)可以给出一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2) )可以给出一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2 可以肯定工资率变动不是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 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决定性因素。 (3)任何政策,决策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它总是面对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分析各种劳 动政策效应时,正确的使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劳动力计量: 关于劳动力计量: 工时:每日(周、月、年) 工时:每日(周、月、年)工时 工日:每周日、每月工作日、每年工作日 工年:一生工作年(职业生涯) 人数:每日(周、月、年) 人数:每日(周、月、年)人数 人数:每日(周、月、季度、年) 人数:每日(周、月、季度、年)人数
个人
企业 社会
(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
企业、 企业、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劳动力供给弹性 定义: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供 给的相应变动率。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 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 比值。
ES =
∆L / L ∆W /W
劳动力供给弹性值的分布区间为 【0,∞】,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 值,可将之分为五类: (1)无弹性,即Es=0。 )无弹性,即Es= (2)无限弹性,即Es→∞。 )无限弹性,即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供给富有弹性,即Es>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供给缺乏弹性,即Es<
结论: 结论: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劳动力供给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供给减少 供给增加
即: 当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工资率提高而产生 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工作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工资率的提高,工作 时间会增加; 当工资率提高同时产生的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发 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这时,随着工资 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这时,随着工资 生了变化: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率的提高,替代效应造成的工作时间的增加,小于收 入效应作用下的工作时间的减少,最终表现为工资率 对劳动力供给的负面影响。
1、 定义:体现的是在模型假设
范围内个人按各种工资率所愿提供 的各种劳动小时的连线。 2、 用供给理论推导 3、 用需求理论推导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 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 关系,假设其他条件 不变,市场工资率是 不变,市场工资率是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惟 一因素。以W 一因素。以W代表市 场工资率,则在该模 型基础上分析劳动力 供给曲线。
工 资 率
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平均劳动力供给曲线 企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行业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定义: (一)定义:在每一工资率下整个市场上劳动力所 定义 愿提供的工作时数的连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 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相加。 (二)例证推导 (二)例证推导 整个市场只有三个典型劳动者构成 a. 工资率 W1→W2→W3 W1→W2→ 平均工作时间 40 h→45h→50h h→45h→ b. 工资率 W1→W2→W3 W1→W2→ 平均工作时间 40h→35h→ 40h→35h→30h c. 工资率 W2→W3 W2→ 平均工作时间 40h→ 40h→45h
W W2 W0 W1 S
L
练习: 练习:
对美国劳动力的横截面研究表明:成年 男性劳动力供给曲线是负斜率的,工资率 上升10%,引起每周工时减少1%,已婚妇女 上升10%,引起每周工时减少1%,已婚妇女 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大约工资率 上升10%导致周工时上升10%-11%,试画出 上升10%导致周工时上升10%-11%,试画出 两者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并分析说明两者的 差别。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模型假设 假设1 假设1:其收入全部源于市场之中 假设2 假设2:在每一种工资率上可以自由提供 市场工作时间 假设3 假设3:可支配时间分为市场工作时间和 享受闲暇时间 假设4 假设4:个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其效用 来源是享受闲暇和享受物品和劳务
闲暇时间、市场工作时间 闲暇时间、 理论扩展分析模型中是市场工作时间和非市 场工作时间。 场工作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