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词五首(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下册
词五首(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下册
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
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
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
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
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
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 孤独落寞之情。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 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 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 语流去。
景物描写 ③ 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⑤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 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 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 的离愁别恨。 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 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 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 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刻 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 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 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 思凄婉,臻于妙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6 沉醉不知归路。6 兴尽晚回舟, 5 误入藕花深处。6 争渡,争渡, 4 惊起一滩鸥鹭。6
共6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正文解释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 牵黄狗,右手举苍鹰,戴锦帽, 披貂裘,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 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随 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 虎,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 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 的感情呢?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 想一想
1、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极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与中原家乡风景进行对比)
温庭筠: 唐代诗人、词人。字飞卿。他是唐初宰相温彦 博的后裔。他父亲时,家庭已经没落,事迹不闻。屡 试进士不第 .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 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 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生而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了他一个“温锺 馗”的绰号,然而在庭筠不招人喜欢的外表后面,偏 偏生就一副多才多艺的锦绣心胸!他禀性“敏悟”, 常能“走笔成万言”。 温庭筠是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 词的先导。深受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 妇女生活 。〔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等。
上阕写景
渔家 傲范 仲淹
异 借景
抒情 下阙抒情
泪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萧 瑟气氛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 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范仲淹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 表现了守疆将士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
词五首
望渔 江 江家 城 南傲 子
温范 苏 庭仲 筠淹 轼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渔家傲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
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
仲
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 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
淹
还在塞外征战。
2、如何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全词的核心,揭示了作者和征夫们思念家乡但又因 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而没有办法回去的 矛盾心理。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军征夫 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将军及征夫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心理;还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心理。
词五首
望渔
江
武破
江家
城
陵阵
南傲
子
春子
温 庭 筠
范 仲 淹
苏
李辛 清弃 照疾
轼
点词 结词 演和 流两 拨牌 构的 唱乐 派大
婉约派 豪放派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 yǐ)(凭靠) 斜(夕阳的斜)光 脉脉(mò) (静默的样)子悠悠(闲静的样)子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白蘋洲(pín)ɡ
(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诗词中
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梳 洗 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 人的归来,所谓 “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 动的
武破 陵阵 春子
李辛 清弃 照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背景资料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
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
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
约两擅长的大家.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
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
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 洲依旧,不见人影,能不
肠断
肠断白蘋洲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一句闲不得”这不
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 思妇 ), 特定条件下喜( 悦和激动)下,一种特定情绪
(
)的反应。
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
① 动态 形象刻画 ②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