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种植学PPT课件

口腔种植学PPT课件


种植(implant):常用的单词:人工牙 的种植、人工关节的种植、人工耳蜗的 种植等,甚至骨折的固定夹板和结扎丝 也被称为种植。
牙种植(dental implant):将无机的异 体材料锚固(anchorage)在颌骨内, 为缺失牙的修复体提供支持和固定。包 括种植体的外科植入,义齿的制作及戴 入和种植修复完成后的维护等一系列过 程。
dentistry) 现代口腔种植学(contemporary oral
implantology)建立骨结合理论以后……
骨内种植(Endosteal implant,endosseous implant)
指将种植体锚固在颌骨内,其顶部 穿出皮质骨和口腔粘膜(非潜式)或在 II期手术时通过愈合基台进入口腔内 (潜入式),用于支持和固定上部结构 及义齿,最终完成修复的一系列治疗过 程。是现代口腔种植的主要种植技术。
根形种植体(root form implant)分: 螺旋状(screw root form implant) 柱状(cylinder root form implant) 复合根形(combination root form implant)
功能性种植体包括: 美容种植体(esthetic implant) 即刻种植体(immediate implant) 即刻负重种植体(immediate loading implant)
种植学
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 颌面外科学教研室 陈新群
口腔种植的基本概念Fra bibliotek历史 4000年以前中国 2000年前埃及 1500年印加帝国
使用同种异体牙,动物牙和 金属材料种植
1100年Alabucasim首先使用外科技术, 牙移植、牙再植
1891年Wright:在美国获得一段式种植 体专利
骨种植体界面和骨结合。
两种情况:纤维结缔组织或骨组织,相应地 为二种固位形式:纤维骨性固位和骨结合
纤维骨性固位(fibroosseous rentention): 种植体和骨之间插入健康的致密的胶原组织。 (美国牙科种植学会)
并非纤维骨性结合(fibroosseous integration) 是对骨结合失败所形成的骨——种植体界面 的描述。种植体只能留置在颌骨内,无法承 载功能性负重。
概括之:种植体表面和周围健 康骨组织之间没有任何纤维结 缔组织间隔的直接连接,具有 分散功能性负重的能力,并且 不会对邻近组织及全身产生不 利影响。
种植体的分类:
根据植入方式: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 穿下颌骨种植体
根据功能:牙种植体、支抗种植体和颅面种 植体。
骨内种植体(enolosteal implant)根形、叶 状和细种植体。
Albrektsson和Zarb (1991):骨结合是在 功能负重过程中无临床症状的异质材料坚固 固定和保持在骨组织中的过程。
Skalak(1991):在患者一生中,种植体在 活骨中没有进行性相对动度,并且处于功能 负重状态。
Branemark(1985):有序的活骨和负重的 种植体表面之间,结构和功能的直接连接。
骨膜下种植体(subperiosteal implant):用 于颌骨极度萎缩不能使用骨内种植体者。
穿下颌骨种植体(transmandibular implant) 用于下颌骨严重萎缩,支持覆盖义齿。
支抗种植体(orthdontic anchorage)包括骨 内和骨膜下种植体两种
颅面种植体(craniofacial fixtures):用于支 持和固定义颌、义齿、义耳和义眼等。
口腔种植(Oral implant):包括牙种 植、口腔颌面部的种植。
常用的术语: 种植修复:(implant restomation, prosthetic-implant) 种植治疗:(implant therapy) 种植牙:
口腔种植学:
Oral implantology)
涵盖多个学科 也称为:牙种植学(dental implantology) 种植牙科学(implant dentistry) 种植修复牙科学(implant restorative
(osseointegration)的理论
1981年Albrektsson提出影响种植体骨结 合的4个基本因素:
①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和表面状态。 ②受植床的状态 ③外科植入技术 ④ 负重状态
奠定了现代口腔种植的理论
Schroeder:首次清楚地证实了骨结合在组 织学上的存在。
1909年Greenield:获得两段式种植体 专利
1937年Adams:第一次考虑到两段式的 外科程序
1946年Strock:设计了两段式螺栓种 体。确定了骨种植体界面
1940年Bothe:报道了钛和骨的融合 (fusion)
1965年Branemark:开始人体应用研 究,1977年正式提出骨结合
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
英国修复牙科学研究(BSSRD,1996): 种植体表面和受植骨之间的直接连接。
Dorland图解医学字典:通过种植体周围 骨组织的形成,使种植体直接锚固在骨 和种植体表面之间,没有纤维组织生长。
Steineman(1986):具有抗剪切力和拉力 的骨附着
Roberts(1994):种植体表面直接骨沉积, 种植体与支持骨之间没有纤维性结缔组织间 隔。扣诊为清脆音,无生理性移动,用于正 畸支抗时无移动。功能上等同于牙粘连。
美国牙科种植学会(AAID,1986):建立在 正常和改建的骨和种植体表面之间的接触, 并且没有非骨性组织或结缔组织插入。
根形种植体适合于各类型的牙缺失和所 有的修复方式。可用骨量最低要求:垂 直高度大于8mm,近远中向长度和颊舌 向宽度大于6.3mm。
叶状种植体(blade-typed imptant)
主要用于所用骨颊舌面宽度不足又无法 进行骨量增加者。
细种植体(mini implant):主要用于增加固 定桥的固位和种植体上部结构的长期支持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