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论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学时演示文稿

科技论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学时演示文稿

应当注意,不仅以完全虚假的判断作为论据 是错误的,而且以真实性未被证实的判断作为论 据也是错误的。
(4)循环论证。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 的真实性来论证。在论证中,论题的真实性是从论 据的真实性中推出的,是依赖于论据来论证的;所 以,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反过来又依赖论题的真实性 来论证,那就什么也没有论证。做不到这一点,就 会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为了杜绝这种错误,论证中必须避免“论据与 论题不相干”和“论据不足”的情况出现;同时必 须遵守有关的推理规则或要求,因为,违背了推理 规则或要求,就意味着论题不是从论据中推出的, 也就是犯了“推不出”的错误。
2、语法问题 (1)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语言中常见的毛病,
多属于逻辑性不合理,部分是语意含混或语法结构 不当。
(2)偷换论题。常见的“偷换论题”错误是 “证明过多”和“证明过少”。“证明过多”指的 是,在论证中不去论证论题,而去论证某个比论题 断定较多的判断。
在一个论证中论题只能有1个,并且在整个论 证过程中保持不变,即要遵守“同一律”这一逻辑 规则。做不到这一点,就会犯“偷换论题”的逻辑 错误。
(3)虚假论据。论据应当是真实的判断。在 论证中论据是论题的根据,只有论据的真实才能 推出论题的真实。做不到这一点,就会犯“虚假 论据”的逻辑错误。
“地”一般用于形词之后,修饰动词,如“仔细地观 察” 。
“得”用于形容词和动词之后,修饰副词或形容词,表 示他后面的成分有补充说明作用,如“复述得好” 。
“所”一般用于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结构,如“所
(2)连词“和”、“与”、“及”、“以及”:
“和”是现代口语中的连词。用和连接的成分必须是同 类词或词组。如果前面是个动词,后面是个名词,或前面是 个主谓短语,后面是个句子,都有不能用“和”来连接。
科技论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学时 演示文稿
(优选)科技论文中常见错误 分析学时
1、逻辑问题 (1)论题不清。论题不清楚、不确切,含糊
其词,或有歧义。论题是整个论证的靶子,只有 把论题清楚、确切地规定出来,论证才可能是有 “的”放矢的和有效的。
因此,在进行论证时,作者首先必须弄清楚 自己的论题是什么,并且尽量用明确的语言把它 表述出来。为了避免歧义,在表述论题时,应尽 量选用意义明确的词语,对论题中的关键性概念, 必要时还应予以界说。
(2)费解。话说的不明白,让人猜测。
(3)层次不清。科技论文中长句较多,或讲叙 的方面较多,行文时如不细加推敲,往往层次不 清。
(4)累赘。所谓累赘,多是由于语言堆砌, 或前后内容重复,篇幅用了不少,所谈内容却不 多。
4、介词使用问题
(1)助词“的”、“地”、“得”、“所”:
“的”一词用在名词或介词之后,表示领属关系,如 “神经的”。也可用在形容词之后而紧接出现的又是名词时, 如“大面积的创伤” 。“的”字还以附在实词或词组之后, 组成“的”结构,如 “受到照顾的”。“的”字结构具有名 词的语法作用,可以作主语或宾语,如“其后紧接着出现的 U波” 。
(5)主语偷换。一个句子由多个分句陈述同一 事物,而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
(6)词性误用。不同类的词在句子中有不同的 用法。在行文时,如将甲类词误用为乙类词,称词性 误用。
(7)指代不明。运用代词指代什么必须明确, 否则易使人产生误解。
3、修辞问题
(1)不合逻辑。所谓逻辑,就是说在道理上 一定要讲得通,不能自相矛盾或主观颠倒,因果 无据、时间先后不明等。
(3)位置颠倒。句子的各种附加成分必须按 照民族习惯和语法要求,放在合适的位置,否则 会产生歧义。
例: 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好 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句中“好”应移到“方法”的前面:“大量 事实证明,这种疗法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 法。”
(4)非类并列。把几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 的词或词组并列起来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往往会 使整句的意思含混。
(二)统计问题
• 统计模型与实验设计方案:非随即设计(对比 设计、间比设计)、随即设计(完全随即设计、 随即区组设计、裂区设计、拉丁方设计、正交设 计)
• 数据点与数据区间
• 显著性分析:方差(F)检验与多重比较
• 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与测定系数
• 重复次数
(三)图表问题
图表要精心设计,大小适中,线条均匀, 尽可能找出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符号、 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 目了然。
“与”的用法同“和”大体相同,惟在论文的标题或书 名用“与”比用“和”多,可能它原来是文言字,因而显得 庄重些的缘故。
“及” 跟“和”、“与”稍有不同的地方,是含有由此 及彼的意思。在它之前或之后出现的词或词组在意义上有先 后轻重之分,不能随意倒过来。
“以及”的用处比“及”广些,不但能连接词和词组, 还可连接分句、句子和短语。不过在“以及”后的词、词组、 分句等,都是更为次要的成分。
例: 调查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吸烟 和遗传,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
句中并列的第一“亚硝胺”是化学物质,第 二“吸烟”是个行为过程,第三“遗传”是一种 生理现象。这三种并列起来作为句子的主语,共 同使用谓语“成为”, 无论从语法上还是语意上 都是不严谨的,必须重新调整句子结构:“调查 表明,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烟草中的尼古丁 等都可成为诱发肿瘤的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也 不可忽视”。
例: 患者腕部的创伤逐渐恢复(主语和谓语搭配 不当)。
“恢复”有还原的意思,“病好了”,只能说 “健康恢复了”,不能说“病2)成分残缺。句子缺少某些必不可少的 成分。最常见的是缺少主语或谓语。
例: 通过病情分析,使我们找到了影响疗效 的因素。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主句用了一个“使”字。 “使”是动词,一般是有主语的(可以是一个词 或一个短语);形式上没有主语的时候,通常则 拿它前面的分句作意念上的主语。本句前面的分 句“通过病情分析”显然不能作主语,而正是本 句实际主语“我们”的行为。去掉“使”字这句 话就完整了。不仅是“使”字,其他一些动词也 可造成类似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