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土文学PPT演示课件

乡土文学PPT演示课件


说”的概念,更未以此相标榜。后来人们便
沿用这一概念指称这一时期的这批作家的创
作。乡土小说作家很多都是直接受鲁迅的影
响并有意识地模仿鲁迅而开始创作的,大都
师承了鲁迅小说的批判国民性特点,较少造
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种质朴和真实的面
貌为当时小说创作界吹进一股清风。
4
+乡土小说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
6
代表作:《柚子》
+王鲁彦的短篇小说集《柚子》以反讽的语言 描绘了在长沙处决犯人时人们倾城出动、争 相观赏的“盛况”,一方面讽刺了民众的看 客丑态与嗜血心理,另一方面抨击了军阀政 府草菅人命残酷统治。 +最体现鲁彦乡土小说特征的,是《菊英的出 嫁》和《黄金》。
7
乡土写实的后起之秀——王鲁彦
王鲁彦文学创作的特点 1、探索于抒情与写实之间 2、从“屋顶下”到旷野间 3、朴实细密的乡土写实风
+乡土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鲁迅提出的,
在1935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导言
》中,鲁迅把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等作
家归入乡土文学流派。
3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明其艺术魅力的,是
鲁迅。但是,无论是鲁迅还是那些后来被称
为乡土作家的青年作家,在20年代初、中期
都不曾明确使用过“乡土文学”或“乡土小
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
有抑郁的抒情调子。
5
• 王鲁彦(1901年—1944年),原 名王衡,浙江镇海人,20世纪20 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20年代 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 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 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 迅的仰慕之情。
• 王鲁彦的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 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 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说《野火 》(《愤怒的乡村》)、《童年的 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 》、《河边》、《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 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 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
11
孙犁的《荷花淀》
女人(水生嫂)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 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 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 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 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
12
(三)寻根文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
+寻根文学是指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 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 学"。
10
孙犁的《荷花淀》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是“荷花淀派”的 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 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 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 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 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
,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其
次,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
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与苦难中而又麻木
、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
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
的美学风格。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
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
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 的"根"》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 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 实的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 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之下 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之为"寻根 派"。
13
+这是乡土文学的新流变,给我们展 示的是一个更深广的社会历史现实 。代表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汪 曾祺的《桥边小说三篇》、韩少功 的《爸爸爸》、贾平凹的《商州系 列》、王安忆的《小鲍庄》、李锐 的《厚土系列》、莫言的《红高粱 系列》等
乡土文学
1
一、乡土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乡土文学的意义 (一)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实主义 文学创作上的地位 (二)乡土文学在拓展中国现实 主义文学题材等方面的贡献
2
(一)早期的乡土文学
+乡土写实小说在1923年前后陆续出现,最 初发表在《晨报副刊》、《语丝》、《未名 》等报刊上,虽然它们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 ,但由于它们有共同的艺术趋势和特点而自 主形成一个流派。而文学研究会、语丝和未 名社是其成长起来的沃土。
8
(二)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乡土文学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文艺首先是“为工农兵 服务”,确定文艺的服务方向。 +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赵树理为代表的 山药蛋派和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成为乡 土文学的主流。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中国革 命的印记,诸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孙犁的《荷花淀》、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9
孙犁
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 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 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 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 报刊的编辑,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 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 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 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 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孙犁的 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 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 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 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 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 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