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原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原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6-11T15:06:17.5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作者:陆峰峰毛迪辉
[导读] 就能够极大地增强混凝土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体的质量的优良,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健康和长足的发展。

1.宁波永大预拌混凝土公司浙江宁波 315181
2.宁波露龙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181
摘要:文章先对混凝土性能的基本要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对策和措施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原材料;影响
1混凝土性能的基本要求及其影响因素
1.1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成为和易性。

影响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水泥自身所有的特性。

其中有水泥浆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稳定性,水灰比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样还有砂率大小也是重要因素。

1.2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包括抗冻性和扛腐蚀性。

冻融循环会造成混凝土破损和变形,混凝土若受到冻害,会导致其体积膨胀,出现冻胀和变形现象。

酸碱盐的侵蚀同样会影响混凝土耐久性,酸性物质的侵蚀会促使水泥中氢氧化钙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作用,导致混凝土发生崩解,而碱性物质中的浓溶液则会对混凝土造成化学侵蚀和结晶侵蚀,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而钢筋锈蚀会导致混凝土开裂,保护层逐渐消失和剥落,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1.3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

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性因素,对其水泥的强度等级和水灰比进行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当水泥的强度等级处于较高的水平的时候,被配置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就越强。

想要使得水泥的强度达到较高的等级,就必须对水灰比在不同情况之中进行分析。

例如当水泥的强度等级是固定的,水灰比越大,那么配置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大就越小。

在抵抗荷载破坏的能力而言,如果没有控制好水泥水化所需要水量,就会使得混凝土未能完全地吸收过多的水分,而造成部分水分存在于混凝土之中,一旦它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就会形成水汽蒸发的现象,从而使得硬化后的混凝土出现了气孔,那么在这一方面它就很薄弱。

故而,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就显得很重要。

后者只有在前者越小的时候才会有所增强。

倘若,前者过小,那么就加大了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之下,混凝土的诸多问题就会层出不穷,从而大大地影响其强度。

(2)骨料的影响:①粗骨料的影响。

当在对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进行配置的时候,需要对强度较低的石子进行使用才能够避免石子和混凝土的界面出现裂纹,从而使得硬化后的混凝土的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石子的强度和混凝土等级的高低得到了很好地匹配,不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强度越高的石子才能够使得混凝土的结构处于稳定的状态,而是认真地思考两者的弹性模量的匹配水平。

除此之外,将粗骨料颗粒级配的因素考虑在内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石子大小颗粒级配控制得当,优先考虑较小的浆骨比,不仅可以对生产成本造成积极的影响,而且还能够促进混凝土性能的稳固。

混凝土强度会因为有着较多不良成分的骨料而变得低下,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对水的需求量会比较大,混凝土的体积就不能处于稳固的状态;②细骨料的影响。

混凝土的质量也会深受细骨料的影响。

倘若细骨料存在着含量较高的有毒物质,就会使得水泥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大大地增强了。

除此之外,当混凝土中的碱性成分和骨料之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就会促使混凝土的彻底损坏,这是因为这种化学反应在其内部产生了体积应力。

(3)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之所以说养护温度和湿度也会给混凝土强度带来影响,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混凝土的养护是一个需要花费耐心的过程。

因此,当混凝土成型之后,就需要格外地关注水泥的水化情况,因此对这两个关键性的要素进行保持显得格外重要。

事实上,在早期的过程当中,当水泥处在较高的温度的情况之下,就能够加快水泥水化的速度。

如果当它处于低温的状态,就会对水泥水化的过程造成阻碍,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遭受到侵害。

空气湿度较高能够加快混凝土的水分蒸发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之下,混凝土会因为没有水分的滋养而暂停了水化的过程,这样就会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干缩的状态之中被侵害了。

由此可见,增加空气的湿度对于混凝土的水分的保持的意义是极大的。

2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对策和措施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混凝土的配合比。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说对施工方法进行设计和确定,同时也要对质量的控制的手段和途径进行明确。

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够被控制。

明确混凝土的所使用的配合比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源头就能够使其避免陷入不良的状态,这需要涉及方方面面,例如其强度的等级。

(2)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这主要涉及到胶凝材料和骨料。

对于前者来说,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检查其是否存在质量证明书,甚至是对它的生产和出厂的时间都要注意到。

有一些需要检查复试报告的材料,千万不能忽视和省略检查的环节。

对于后者来说,在选择质量上乘的粗骨料的时候,就要多方筛选和比较。

(3)混凝土配合比。

上文已经强度了混凝土配合比对其强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试验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首先满足施工的要求,还必须在得到了同意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

根据施工配料单,对混凝土进行配料的时候千万不能发挥主观性去任意地改变它。

(4)规范混凝土的施工过程。

对其进行规范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这一环节,检查浇筑手段的合理和正确性和建筑期间的气候的适宜性。

(5)健全混凝土的养护制度和做好试块的留置工作。

制度是质量控制的保障,健全是为了加强保障。

试块的置留工作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这样才能为日后的评定提供便利。

3结束语
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领域,无论是房屋还是立交桥,都能看到混凝土的身影。

建筑物体的建造都需要使用混凝土。

故而,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原料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发挥混凝土的作用。

事实上,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它的质量的高低和混凝土的工作
性能紧密相关。

具备着较高的性能的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就保障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处于良好的状态。

反之,就极大的增加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过低而导致坍塌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相关措施的指导围绕展开的。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并对其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做出了详细地介绍,主要涉及到了一下几种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规范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健全混凝土的养护制度和做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提高混凝土用和易性的对策和措施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对策和措施。

事实上,其他主要的两种性能的措施和对策也一样可以借鉴有关于强度的措施和对策。

相信,对混凝土这主要的三种性能的控制和管理,就能够极大地增强混凝土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体的质量的优良,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健康和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恩.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方法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08).
[2]姜廷瑞,丛章戋,王连玉.浅谈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J].建筑与预算,2011(6).
[3]陈智.原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隧道建设,2009,06:650-652+688.
[4]贾东远.原材料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88-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