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氨酯知识点..

聚氨酯知识点..


9
聚氨酯漆主要品种表
氨酯油 固化条件 游离异氰 酸酯 氧固化 无 封闭型 (单组分) 热烘烤 无 潮气固化 (单组分) 湿润空气 较多 催化固化 (双组分) 在催化剂 作用下 较多 羟基固化 (双组分) 与羟基交 联反应 较少
干燥时间
耐化学品 性 施工期限
0.5-3.0
尚好 长
地板漆 一般维护漆
高温烘烤
例3 耐药品的涂料 甲组分:TDI加成物(75%) 230克 乙组分:E-09环氧树脂 50克 800号聚酯 100克 聚乙烯醇缩丁醛 80克 混合溶剂 346克 钛白 161克 例4 快干聚氨酯漆 甲组分:醇解蓖麻油预聚物(50%) 45克 乙组分: N-403聚醚5克、环已酮5克,预先溶解; 合并后拌入石墨粉20克,搅均即可使用,此漆干燥迅速, 因N-403聚醚含有叔胺基,具强力催化作用,漆膜坚韧,耐 腐蚀,可供小面积紧急抢修等用。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19
3、配漆举例 例1:甲组分 TDI加成物(50%不挥发份,含NCO基8.6%) 85克 乙组分 蓖麻油醇酸树脂液 (含羟基) 100克 钛白 45克 这种白聚氨酯磁漆与聚氨酯底漆配套使用,可作优良的 金属防腐蚀涂层,用于油管内壁防蜡涂层效果很好。 例2 :甲组分 TDI加成物(同上) 17.7克 乙组分 含羟基氯醋共聚树脂(30%溶液) 30.5克 : 钛白 10.1克; 滑石粉 9.9克; 环氧E-51 0.5克; 环已酮/二甲苯(1:1)溶剂 26.3克 NCO/OH=1.4--1.5. 比一般乙烯系耐溶剂,耐热,附着力好,比一般聚氨酯 20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快干,耐酸、碱腐蚀。
优异 长
电磁线漆 绝缘漆
按湿度大 小约数h
良好到优 异 约1天
0.5-4.0
良好到优 异 数小时
2.0-8.0
优异 约1天
各种用途
主要用途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地板漆、石油化工用油与多元醇进行酯化,再与 二异氰酸酯反应,以油脂中的不饱各双键在空气中干燥 ( 在 催干剂作用下)的涂料。 1、性能及用途: 1)比醇酸树酯快干,硬度高,耐磨性好,抗水,抗碱, 这是因为氨酯键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2)尽管氨酯油漆膜的性能不及含 NCO基的聚氨酯漆, 但正因为不含 NCO 基,所以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制造色 漆手续简单,施工方便,价格较低,不易泛黄,用于要求性 能高于醇酸树脂而价格又比聚氨酯便宜的场合,如地板漆, 甲板漆,设备防锈漆等。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15
3)三聚物----三聚异氰酸酯 由5克分子甲苯二氰酸酯自聚而成,特点是干燥时间 短。还有脂肪族和芳香族混合的三聚异氰酸酯,由3克分 子TDI和2克分子和HDI聚合而成。 2、含羟基组分。 含羟基组分的化合物主要有:聚酯,聚醚,环氧树脂, 蓖麻油或其加工产品。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8
第三节 制漆部分
一、聚氨酯漆的分类。 1、氨酯油(氧固化,单组分) 2、多异氰酸酯/含羟基树脂(双组分) 3、封闭型多异氰酸酯/含羟基树脂(烘干型,单组分) 4、预聚物,潮气固化型(单组分) 5、预聚物,催化固化型(双组分) 6、聚氨酯沥青 7、聚氨酯弹性涂料。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8、二环巳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4
2、异氰酸酯酸化学反应 1)与醇反应--已讨论过 2)与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氨基甲酸,随即分解为胺放 出CO2。 3)与胺反应生成脲 4)在高温(100度以上)或催化剂作用下,与氨基甲酸 酯反应生成脲基甲酸酯 。 因此,在制漆时温度应在 100 度以下,以免凝胶。另 一方面这种聚氨酯漆经烧烤后,交联密度高,比常温固化的 漆膜性能好,就是为除了有氨酯键以外还有脲基甲酸酯键。 5)与脲反应,生成缩二脲,具有优良的性能。 6)异氰酸酯,能与羧酸反应形成酰胺,还能与酰胺反应 生成酰基脲。 7)自身聚合,芳香族异氰酸酯聚合成二聚体,脂肪族异 氰酸酯形成三聚体,芳香族和脂及族的混合物也能聚合成三 5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聚体,具有快干,不泛黄,耐高温等特色。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14
1)加成物。 最常用的是三分子TDI与一分子三羟甲基丙烷的加成 物。 这是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加成物,外观为粘稠的微黄澄 清液,密闭贮藏期一至二年。除 TDI 以外, XDI , MDI , IP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都有加成物的产品。 2)缩二脲多异氰酸酯。 工业品的典型例子是由3克分子的已二异氰酸酯(HDI) 和1克分子水反应生成具有三官能度的多异氰酸酯。 这种缩二脲不泛黄耐候性非常好,可以与聚酯或聚丙 烯酸酯配套制造常温固化户外漆,如飞机漆,汽车漆,火 车漆等高档户外用漆。
三、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是促进异氰酸酯的反应,并引导反应向着 预期的方向进行。 1、叔胺类 --- 甲基乙二醇胺,二甲基乙醇胺、N- 甲基吗啉, 二甲基环已胺,三亚乙基二胺、其中的三亚甲基二胺最为常 用,叔胺的催活性取决于其碱性强度和结构,催化活性随碱 性增大而增大。叔胺对芳香族 TDI 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但对 脂肪族HDI的催化作用极弱。而金属类化合物对芳香族或脂 肪族异氰酸酯都有强烈的催化作用。 2、有机金属化合物--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酯酸二丁基锡, 辛酸亚锡。环烷酸锌,铝,铅等,其中以二月桂酸常用。它 对芳香族和脂及族异氰酸酯都有很强的催化作用,它对 — NCO/ROH 型 反 应 的 催 化 能 力 比 叔 胺 强 得 多 , 但 对 — NCO/H2O 型反应则不及胺类、环烷酸锌对脂肪族的催化作 用强,而对芳香族的催化作用弱。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2
第二节 化学部分 一、异氰酸酯的工业品种 主要品种有: 1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工业品有单独的2,4体,也有2,4体与2,6体的混合物。 65/35,80/20都是透明无色到微黄色的液体。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3
2、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外观是白色到黄色片状体 3、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 以上三种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PAP以上三种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 所制的漆膜机械性能优良,耐化学品性好,但耐候性差,易失光。 4、巳二异氰酸酯(HDI) 外观是无色到微黄色液体。 5、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XDI) 外观是无色透明液体,虽然含有苯, 但在苯环上与NCO基团之间隔有亚甲基,性质接近于脂肪族多异氰 酸酯。其反应活性和干燥性都 比TDI快,不泛黄,保光性好。 6、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7、三甲基巳二异氰酸酯(TMDI)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11
2、制备 一般投料 NCO/OH 比例在 0.9-1.0 之间,太高则成品 不稳定,太低则残留羟基多,抗水性差。 操作: 1)将亚麻油,季戊四醇,环烷酸钙在 240℃醇解1h, 使甲醇容忍度达到2:1,冷却至180℃,加入第1批200# 溶剂油和二甲苯混合均匀,升温回流,脱除微量水分。 2)将TDI与第2批200#溶剂油预先混合,半小时内逐 渐加入,通入 N2 不断搅拌加入锡催化剂,升温到 95℃, 保温,抽样,待粘度达加氏管5秒左右时,冷却至60℃, 加入丁醇,使残存的 NCO 基反应,完毕后过滤,冷却后 加入催干剂0.3%的金属铅和 0.03% 的金属钴,以及0.1% 的抗结皮剂(丁酮肟或丁醛或丁醛肟),即可装罐。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6
3、有机膦--三丁膦,三乙基膦等,工业上用得不多。需要 注意的是,原料中存在的微量碱,微量水溶性金属盐如酚钠, 铁皂,水溶性铁盐等对异氰酸酯的反应也有催化作用。如处 理不当,容易产生凝胶使漆料报废。为消除微量碱的影响可 加入少量0.3%的磷酸或苯甲酰氯,邻硝基酰氯,其醇解时 产生的盐酸可中和碱性杂质。 四、水份消除剂。 异氰酸酯能与水反应生成胺和CO2,因此,无论是单组 分还是双组分涂料中,都不希望水分的存在,以免影响涂料 贮存期或使漆膜产生气泡。 常用的水分消除剂有沸磷分子筛(吸附水分)和恶唑烷 衍生物,除水作用强而不会影响异氰酸酯的活性。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18
4)蓖麻油 蓖麻油中90%是蓖麻油酸(其中含有羟基),还有10% 是不含羟基的油酸和亚油酸,羟值为163左右,即含羟基 4.94% 。其组分中的长链非极性脂肪酸赋予漆膜良好的 抗水性和可挠性,而且因为价廉,来源丰富,所以广泛 用于聚氨酯漆中,一般都直接使用。 5)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中含羟基约2--4%,能与聚氨酯反应交联。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丙烯酸酯/脂肪族聚氨酯涂料。干 性快,耐候性好,耐热性和耐溶剂性好,韧性好,较为 经济,用于高级户外涂料。
7.2 6.0
2 3
3.6 2.0
2000 160 450 2 60 5350 13.6
13
三、双组分聚氨酯漆(NCO/OH)主要指羟基固化的双 组分聚氨酯漆 1、多异氰酸酯组分 要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以及与其他树脂的混溶性, 与乙组分合并后,可使用期限较长,NCO含量高,低毒。 在生产中若直接采用挥发性的二异氰酸酯(TDI,HDI, XDI等)配制涂料,危害人体健康,必须把它加工成低挥 发性产品,这类产品有: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7
五、溶剂。 1)由于醇,醚类溶剂中含有羟基,可以参加异氰酸 酯的反应,故不可用。烃类溶剂虽然稳定,但溶解力低, 常与其它溶剂合用,酯类溶剂用得最多,如醋酸乙酯, 醋酸丁酯,醋酸溶纤剂,酮类溶剂也可用,如环已酮, 但气味较大。 2)溶剂中或多或少含有水分,会影响漆膜的性能和 质量,所以在制漆过程中应采用“氨酯级溶剂”,这种 溶剂含杂质极少,纯度比一般工业品高。
第四章 聚氨酯树脂
第一节 聚氨酯概况 一、定义:聚氨酯漆是指在漆膜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氨酯键 的涂料 聚氨酯漆所用的原料是聚氨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是 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等含有活性氢原子和基团反应而 成的。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是二异氰酸酯,其结构如下: O=C=N-R-N=C=O 其中 NCO 称为异氰酸酯基或异氰酸基,二异氰酸酯 与多元醇反应形成高聚物的过程,既不是缩合,也不是 聚合,而是在两者之间,称之为逐步聚合,在反应中一 个分子中的活泼氢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分子中去。在固化 过程中也没有副产物分离出来,体积收缩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