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介绍整理版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介绍整理版


MEPC. 2(VI)
50 50 无要求 250 6~9 尽可能低 无要求 ---
MEPC. 159(55)
35 25 125 100 6~8.5 <0.5 无要求 ---
MEPC. 227(64)
35(Qi/Qe) 25(Qi/Qe) 125(Qi/Qe) 100(Qi/Qe) 6~8.5 --20(Qi/Qe) 1.0(Qi/Qe)
同时,看到序批式中没有“污泥返送”这一动作。经
4、膜法工艺
高分子聚合物加上“挥发剂”像发泡沫海绵那样的工
艺可以生产出微米级的渗透膜。控制发泡剂可以控制 膜的孔径,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RO, 分 别约为0.1、0.01、0.001、0.0001μm级, 纳滤孔径是 0.001μm=1nm(纳米),纳滤因此而得名。物质到了纳 米分子级,其性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RO膜已不能 称为滤膜了,只有在一定渗透压下让分子量为18的 H2O水分子迁移,大于此分子量的NaCl,分子量40.5, 溶解性盐也透不过。孔径太小必然对水的预处理要求 非常苛刻,所以,RO和纳滤都不适用于原污水处理工 艺,超滤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国际公约的演变
虽然目前三代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排放要求都还没有
包括灰水,但是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应考虑灰水的 处理,因为各港口国已提出灰水的要求。生活污水 (sewage,黑水)的定义是以厕所粪便污水为主的, 其它洗涤水、厨房污水等在船上称为灰水,更广义的 加入如冷却水又称废水。如果废水也加入生活污水处 理装置,它的排放标准就要乘以Qi/Qe(黑水/黑水+ 废水),明显严格多了。
5、MBR
在生活污水处理中,膜不仅仅是清浊分离,还参与生
化反应, 因此有了生物反应器的工艺(MBR)。超滤 材料有PP、PVDF、PSF、PAN等,其传质机理没有根 本的不同。
6、膜的在线清洗
膜的浓度极化,原水被萃取后浓度增加。经过长时间
目前氮磷的去除要求仅限于客轮(例如阿拉斯加公约
的范畴)。要到2014年10月再开会决定,是否扩大? 国际公约还有不确定性,所以跟踪和研究国际公约有 一定的必要性。
各主要排放标准汇总表
排放标准 TSS(mg/L) BOD5(mg/L) COD(mg/L) 大肠菌群数 (个/100ml) PH 余氯(mg/L) 氨氮(mg/L) 总氮(mg/L) 总磷(mg/L)
流程3,传统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法
流程4,序批式处理工艺示意:
3、SBR新工艺
近20年来,陆上重现“序批式”SBR处理工艺,“方
兴未艾”,其显著优点是省去沉淀池,在一个池内实 现进水-曝气-沉淀-撇水-休闲五个功能。污水是一批一 批处理的,不是推流式,在高峰负荷时,推流式会失 控,而序批式由PLC控制。大大节约了尺寸,从这一 点看,序批式处理工艺在船上的推广使用比陆上更为 有意义。同时,其曝气是断续的,不是连续的,所以 又称“间隙式曝气”处理工艺,犹如A/O 系统,不同 的是由PLC控制不让其达到厌氧状态,而仅是“缺氧” 状态,在同一池内呈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达 到“脱氮除磷”的目标。
2、传统问题
然而陆上产生的污泥膨胀的问题在船上也同样出现。
传统推流式不停气好氧工艺会滋长丝状菌、抑制正常 菌胶团的发育,时不时会发生污泥膨胀,影响出水水 质,称为活性污泥法的“癌症”。对付过度好氧的措 施是增加厌氧段工艺,又称A/O 系统,在厌氧段,丝 状菌得到抑制,菌胶团得到正常的发育,同时,硝化 反硝化的出现,解决了“脱氮除磷”的目标。 流程1,A/O 系统: 进水 → A → O → A → O → C →排水 厌氧 好氧 厌氧 好氧 沉淀 流程2,传统推流式不停气好氧系统:
USCG* 33CFR
150 无要求 无要求 200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
Alaska 阿拉斯加公约
30 30 无要求 20 6 ~9 0.01 10 ---
*美国海岸警卫队现已向IMO靠拢
1、生化法
利用生物化学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成了主宰,目前90%
左右的装船产品为生化法。英国名牌产品至今已有 6000台生化法产品装在航行于全世界的船上;中国的 名牌WCB型生化法产品也约4000台产品装船,同时引 领“风向”25年。基本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菌胶团在 酶的作用下将有机污染物消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种 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碳排放公约”中不属于碳指标范 畴内,从长远的目光看,其他化学品的制备都会计算 碳指标。
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产品介绍
江苏南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三年五月
产品介绍大纲
一、国际公约的演变 二、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 三、WCMBR型船用膜法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国际公约的演变
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73年起通过防污染
公约《MARPOL73/78》,其中附则IV是关于防止船舶 生活污水污染的规则。1976年由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颁布MEPC 2(VI)决议规定了其性能试验准则和排放 标准;至2006年又颁布MEPC 159(55)决议,将排放 标准严格了近一倍。此决议2010年1月1日起实施。2012 年10月3日MEPC 64次会议上又颁布了MEPC 227(64) 决议,增加了总氮和总磷的排放指标,2016年1月1日起 实施。我们把1976年的装置称为第一代的话,2006年 的称为第二代,2016年的则可称为第三代新型生活污 水处理装置。明显的国际上对船舶引起的海洋污染的 关注日益加剧,同时也给造船行业带来挑战。
国际公约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
以前,一般认为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由有机碳污染引起
的,因此称为有机污染,因而对排放水的BOD、COD 的要求比较严格。现在进一步发现氮磷的污染也不容 忽视,海洋赤潮和浮苔的频现是由氮磷的富营养造成 的。从2008年起由美国等提案开始讨论,至2012年通 过增加氮磷的最新要求,提案开始只是要求氮磷不大 于10mg/L。最终颁布的决议是总氮不大于20(Qi/Qe) mg/L。还要求总磷不大于1.0(Qi/Qe)mg/L,或者 以去除率来考核,氮和磷相应为70%和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