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对象、目标和分类
2007-9-21 刘爱松 34
续:管理层的认定
• 会计报表就是管理层对所经营的企业的经 济活动(交易和事项)所作出的结论,即 管理层(经营者)的认定。 • 【例资产负债表】管理层关于存货的认定:
2007-9-21
刘爱松
35
原准则:五类认定
• 认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存在或发生: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 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日是否确实存 在,损益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 期间是否确实发生。(虚构销售业务) 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夸大) 有关。
2007-3-21
刘爱松
38
• ⑤表达与披露:指会计报表中各项目分类 正确,会计原则选用适当,信息披露充分。 前例:资产被抵押而未加说明 • 认定是确定计提审计目标和制定审计程序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审计人员的基本职责 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 表的认定是否合理。
2007-3-21
刘爱松
2007-9-21
刘爱松
14
• 会计凭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 任何错弊的认定,最终都很反映在会计凭 证上,任何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都会反映 在会计凭证上。因此,审计中要查明任何 问题最终要落实到对经济凭证的鉴别。 • 会计凭证外在形式的鉴别; • 会计凭证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 • 会计凭证内容合理性、有效性的审查。 • 其他相关经济资料:除了会计核算资料之 外的业务核算资料等,如计划、预算等。
信任问题:政府官员也是自利的,无法获得 选民的信任,报告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2007-9-21
刘爱松
27
之解 公 国 间决 正 家 的了 的 审 信选 第 计 任民 三 作 危和 方 为 机政 的 独 。府 出 立 官现客 员,观
即被审 计者, 第二关 系人
国家审计机关
即审计 者,第 一关系 人
审 计
即被审 计者, 第二关 系人
注册会计师
即审计 者,第 一关系 人
审 计
报 告
委 托
经营者
委托经营资产
股东
即委托 者,第 三关系 人
报告经营情况(通过财务报告)
图1-2:民间审计的目标
2007-9-21 刘爱松 26
政府审计图解
政府官员 委托管理公共事务
纳税人(选民)
报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图1-3:选民与政府(官员)的关系
2007-9-21 刘爱松 29
• 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 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三个现代审 计的具体目标就是审计的一般目标或一般 审计目标。三个一般审计目标按其与审计 内容的关系来分,又可分为财务审计目标 和经济效益审计目标两类。真实性、合法 性属于财务审计目标;效益性属于经济效 益审计目标。可见,审计的两大类别—— 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不同的 。
2007-9-21 刘爱松 18
思考与讨论
• 结合第一章审计的产生所讲述的内容,从 审计的产生的角度阐述国家审计和社会审 计的目标是什么? • 提示: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大胆推理, 自圆其说。
2007-9-21
刘爱松
19
审计目标的演变
• 在20世纪以前的详细审计阶段,查错防弊 是审计的唯一目标。 • 在20世纪初实行的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查错防弊的审计目标已经退居第二位,第 一位的目标是提供信用证明,对资产负债 表进行公正性审计。即判断资产负债表的 余额真实可靠性(P149)。是一种静态审 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007-9-21 刘爱松 6
一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
2007-9-21
刘爱松
7
2007-9-21
刘爱松
8
2007-9-21
刘爱松
9
2007-9-21
刘爱松
10
2007-9-21
刘爱松
11
2007-9-21
刘爱松
12
2007-9-21
刘爱松
13
思考与讨论
• 以以上报表为例,说明会计报表的外在形 式审计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 以上资产负债报表中的货币资金和应收账 款应如何对其进行实质性审计?
第五章 审计的对象、目标 和分类
2007-9-21
刘爱松
1
学习目的
• 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对象及其发展变化;了 解审计的目标的历史演变及审计总目标和 具体目标;重点掌握审计的分类方法和主 要审计种类。
2007-9-21
刘爱松
2
基本框架
• 审计的对象 • 审计的目标 • 审计的分类
2007-9-21
刘爱松
2007-9-21 刘爱松 20
• 当审计由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发展到财务 报表审计阶段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是确定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性地 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证明 被审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 法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利润=收入-费用 •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动态审计。
2007-9-21 刘爱松 21
思考
• 为何说审计由资产负债表审计发展到财务 报表审计是由静态审计发展到动态审计? • 提示: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三个等式进行 考虑。特别考虑会计中“利润”的去向。
2007-9-21
刘爱松
22
(四)主要会计账户及经济业务的项目目 标(P153) 现金项目审计目标 应收及预付账款项目审计目标 存货项目审计目标 长期投资项目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项目审计目标 负债项目审计目标 所有者权益项目审计目标 收入与费用项目审计目标
刘爱松 33
2007-9-21
管理层的认定
•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 ——审计证据 》的规定:认定是指管理层 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 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 认定(Assertion):Something that you say or write that you strongly believe. 实际 上就是一种语气肯定(坚决)的表态,但 未必有证据支持。
2007-9-21 刘爱松 31
• • • • • • • •
(三)会计报表审计的一般目标 1.总体的合理性 2.金额的真实性 3.金额的完整性 4.资产的所有权 5.计量的正确性 6.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7.恰当反映与充分揭示(披露)。
2007-9-21
刘爱松
32
• 1. 2. 3. 4. 5. 6. 7. 8.
2007-9-21
刘爱松
36
• ②完整性:指会计报表中应该列示的所有 交易和项目是否都列上了。 主要与会计报表的低估(缩小错误)有关。 • ③权利和义务:在特定日期,各项资产是 否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属公司的 义务。例如:资产被抵押。
2007-3-21
刘爱松
37
• ④估价或分摊:指各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 和费用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金额的确认是否遵循了公认会计准则(如配比原 则) 在数学上的处理准确无误:包括①各种账簿的登 记和数字加总正确;②有关项目计算的正确性和 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因此,估价或分摊认定包括会计计量的正确性、 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和数学上的精确性三次含义。
刘爱松
4
审计的一般对象
• 概括起来,审计的一般对象是被审计单位 的会计资料及有关资料所反映的财政、财 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资料(P139)。 • (一)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 济资料 • 1.会计报表 • 2.会计帐簿 • 3.会计凭证 • 4.其他相关经济资料
2007-9-21 刘爱松
5
• 会计资料之间的关系:会计凭证→会计账 簿→会计报表 • 会计报表:其审计包括常规性审查和实质 性审查(P140)。常规性审查即报表形式 的审查,实质性审查即报表内容的审查, 主要包括报表内容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和 报表内容合理性、有效性审查。 •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外在形式的审查,会 计账簿真实性、合法性审查、内容合理性、 有效性的审查。
报 告
委 托
政府官员
委托经营资产
选民
即委托 者,第 三关系 人
报告经营情况(通过财务报告)
图1-4:政府审计的目标
2007-9-21 刘爱松 28
审计的具体目标
• (一)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具 体化。根据具体化的不同程度,又可分为 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两种。一般 审计目标是实施项目审计目标的共性概括; 而项目审计目标是按各审计项目的具体内 容而确定的目标。无论是一般审计目标还 是项目审计目标都必须根据审计目标的要 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9
具体审计目标
• 具体审计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真 实 性 : 所 列 余 额 真 实 。 根 据 管 理 当 局 “存在或发生”认定推论得出。 完整性:发生的金额均已包括。由“完整 性”认定推出。
2007-3-21
刘爱松
40
所有权:所列金额属公司所有。根据“权 利和义务”认定得出。 估价:所列金额均经过正确估价和计量。 截止: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适 当的会计期间。 机械准确性:有关账表资料计算准确,总 账与明细帐核对相符。 以上三项由“估价或分摊”推论而来。
2007-3-21
刘爱松
41
披露:与交易或账户相关的重要信息已在 报表正表和附注中进行列示和披露。 分类:交易或账户已正确分类,如资产分 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职工所欠款项不 应列入“应收账款”。 以上两项是根据:“表达与披露”认定推 论得出的。 总体合理性目标:审计人员综合对前面各 项认定的判断形成综合印象,评价某账户 余额是否合理。
2007-9-.国家审计对象:是被审单位的财政收支及 其有关经济活动 • 2.社会审计对象:是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 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 3.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 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