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审计目标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审计目标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审计目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B皆错:职业怀疑态度并不要求注册会计师假设管理层是不诚信的,但是也不能假设管理层的诚信毫无疑问;D错:职业怀疑态度要求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

2.【答案】D
【解析】对资产负债表类项目,应以核实其是否“存在”为主,而对于利润表项目,则以核实其是否“发生”为主。

3.【答案】A
【解析】选项B、C、D都属于分类错误;选项A是金额记错,属于“计价和分摊”认定错误。

4.【答案】A
【解析】简单地讲,发生目标关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否包含了未曾发生的交易,存在目标关注资产负债表是否列示了并不存在的余额。

5.【答案】A
【解析】“截止”测试所侧重的是入账日期是否被提前或推后,问题A表明注册会计师关心入账日期是否被推后;B属于真实性目标;C属于计价和分摊目标;D属于分类和可理解性目标。

6.【答案】A
【解析】如看护不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原材料被盗窃、被毁损,这将导致账面原材料多于实际的原材料,违反“存在”认定。

7.【答案】A
【解析】一般地,如果甲项目中含有应属于乙项目的内容,不仅说明甲项目含有不应包含的部分,违反了存在或发生认定,同时还说明乙项目中漏计了本应包含的部分,违反了完整性认定。

8.【答案】D
【解析】四个选项虽然都有金额,但A、B、C均属于“记了不应记的业务”或“该记的没有记”,违反了“完整性”、“存在”认定。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进一步确定其错误的金额(因为全是错的)。

D纯属金额错误,违反了“计价和分摊”认定。

9.【答案】C
【解析】A与“完整性”对应;C、B均与“计价和分摊”对应,但B同时还可以与“分类”对应,且“预计使用年限”不如明细账及总账金额与“计价和分摊”更加接近;D与“分类”对应。

10.【答案】C
【解析】担保、抵押只需披露,无须入账,因此与交易事项、期末账户余额均无关,排除了选项B、D,但与列报有关。

在分类与可理解性中,分类主要是指归属的报表项目正确,可理解性主要是指披露的表述清晰,均不适宜于本题情况,C中的发生主要是指披露了未曾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显然不适宜于本情况,但担保抵押涉及到实物资产的所有权,因此部分地违反了C中的认定。

11.【答案】D
【解析】U公司并未隐瞒其与V公司的“交易”及其“余额”,而是隐瞒了交易对方“特殊身份”,这种身份并不影响交易分类,但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而U公司没有披露,从而违反了与列报相关的完整性认定。

【解析】U公司的做法导致存货成本不准确,违反了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计价和分摊”认定,这是相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U公司的做法同时导致了营业成本不正确,违反了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准确性”认定;上述错误最终还导致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存货、营业成本项目的金额不公允,违反了列报的“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由于U公司已经正确披露了甲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上述做法并为导致报表附注内容的不当或缺失,不违反“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

13.【答案】D
【解析】监盘和计价能发现数量与金额方面的差错,函证和详细计算程序都能发现金额方面的差错,分析程序主要是用来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合理怀疑的方向。

14.【答案】A
【解析】准确性认定既涉及交易、事项的金额,也涉及交易、事项应记录的其他数据,在其他数据中,应当包括商品的数量。

程序A既不涉及金额,也不涉及商品的数量,所涉及到的“笔数”和“张数”均不是应记录的其他数据。

该程序适宜证实发生和完整性认定。

15.【答案】B
【解析】追查的结果如果是银行最终未入账,说明企业的记录高估了银行存款余额,违反了“列报”、“计价和分摊”认定。

至于银行存款的“权利与义务”认定,那是随着“列报”认定的成立而成立的。

16.【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授权控制主要影响“存在或发生”认定,因此注册会计师对发生认定采用依赖内部控制的策略意味着对授权控制的信赖。

在本题中,销货交易的价格亦被控制在授权的范围之内,因此注册会计师对授权控制的信赖就可延伸到对价格控制的信赖。

17.【答案】B
【解析】A、C、D均为每次财务报表审计必须执行的程序,控制测试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的。

18.【答案】D
【解析】审计范围的正确表述为B。

19.【答案】C
【解析】在选项C中,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应获取合理保证;选项A、
B、D都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20.【答案】C
【解析】固定资产在确定入账价值时,多计了不应该计入的“职工福利费支出”,表明该资产的总值估价不正确,不符合“计价和分摊”认定。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
【解析】“计价和分摊”认定仅仅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选项ACD都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相关。

【知识点】管理层认定
2.【答案】BD
【解析】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其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选项B是合法性,选项D是公允性。

【知识点】具体审计目标
3.【答案】AC
【解析】选项B的审计程序主要是证明“投资性房地产”报表项目的“计价和分摊”认定;选项D的审计程序主要是为了证明“投资性房地产”报表项目的“列报”认定,选项A和C的审计程序可以证明其“权利和义务”认定。

【解析】上市公司往往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因此对于“负债”项目的审计往往把“完整性”认定作为审计确认的重点,故选项B、C是负债项目,选项A和D是资产项目,故选项B、C正确。

5.【答案】BC
【解析】选项A属于“权利和义务”认定;选项D属于“完整性”认定;选项B和C都与“计价和分摊”认定,即与应收账款的金额有关。

6.【答案】ABCD
【解析】一般来说,一项外购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并不是仅有所有权凭证就能证实的,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证据应包括从签订合同到验收实物的所有凭证。

7.【答案】BC
【解析】A是管理层为履行其对财务报表的职责而采取的手段,它本身不属于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职责;D中的第二句属于财务人员的责任。

8.【答案】CD
【解析】在情形A、B下,高估利润对被审计单位有利;情形C、D下,低估利润对被审计单位有利。

9.【答案】ABCD
【解析】对于所述业务,U公司应贷记应付账款,不应贷记营业外收入。

U公司的处理实质上是将“赊来的”材料说成是“拣来的”材料,没有反映已经发生的赊购交易,应选A;没有记录已经存在的应付账款余额,应选B,没有对抵押事项进行披露,应选C;虚构了营业外收入事项,应选D。

10.【答案】ABC
【解析】分类属于定性认定,与金额无关。

11.【答案】BD
【解析】A与截止认定对应,但存货项目没有这一认定;C与“权利和义务”认定对应。

12.【答案】ABCD
【解析】财务报表列报到底包含哪些具体内容?本题想给出一个小结。

只得注意的是,列报内容除题中全部选项外,还包括“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分类及列报信息的来源”。

13.【答案】ABD
【解析】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中不包含“分类”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分类(A、B、C)应归结到与财务报表列报相关的“分类与可理解性”认定;与交易事项相关的认定中,包含了“分类”,因此,凡是与交易事项相关的账户(C)记录的分类认定,应归结于“分类”,凡是与交易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相关的分类,应归结于“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

14.【答案】ABD
【解析】选项C主要是为了确认长期投资的“权利和义务”、“列报”认定;选项A、B、D 的程序可以证明长期投资的“计价和分摊”。

15.【答案】ABD
【解析】选项C主要是为了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权利和义务”、“列报”认定;选项A、B、D的程序可以证明长期股权投资的“计价和分摊”。

16.【答案】ACD
【解析】“计价和分摊”认定仅仅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选项ACD都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的认定相关。

17.【答案】BD
【解析】财务报表审计是对其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选项B是合法性,选项D是公允性。

【解析】选项B的审计程序主要是证明“投资性房地产”报表项目的“计价和分摊”认定;选项D的审计程序主要是为了证明“投资性房地产”报表项目的“列报”认定,选项A和C的审计程序可以证明其“权利和义务”认定。

19.【答案】BC
【解析】上市公司往往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因此对于“负债”项目的审计往往把“完整性”认定作为审计确认的重点,故选项B、C是负债项目,选项A和D是资产项目,故选项B、C正确。

20.【答案】BC
【解析】选项A属于“权利和义务”认定;选项D属于“完整性”认定;选项B和C都与“计价和分摊”认定,即与应收账款的金额有关。

三、简答题
1.
【答案】
2.
【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