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类降糖药作用特点精品PPT课件

各类降糖药作用特点精品PPT课件


特点
药效时间短,肝脏代谢,活 性低的产物在1-2天内从肾 脏排出 药效时间长,可引起持续性 低血糖,尤其在肝肾功能下 降者和老年人。全部排出体 外需 10 天以上 药效最强,50%从肾脏排出, 容易发生低血糖,全部排出 需5 天 药效仅次于优降糖,半衰期 短,较少发生低血糖,24小 时内由肾脏排 97%
14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选择(2)
格列本脲(Glibenchamide,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脲类的第一个品种 半衰期较长,口服后与B-细胞结合后缓
慢释放 ,持续作用时间长。 降糖作用最强,以降空腹血糖效果较佳。 从小剂量开始,每日一次,按需要缓慢
调整。 有胃肠道反应,但价格便宜。
15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选择(3)
0.5-8
刺激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 素低抗,大部分从肾脏排泄。 每日一次服药。
13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选择(1)
氯磺丙脲(Chorpropamide,特泌胰)
为第一代磺脲类降糖药 作用缓慢而持久,半衰期长 代谢产物由肾脏排出,代谢产物比母药作用更强 可发生严重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 偶有引起水潴留及夜间低血糖
优降糖(格列本脲)2.5-15mg/日 美吡哒(格列吡嗪)5 - 30mg/日
瑞易宁(控释片)5 - 20mg/日 达美康(格列齐特)80 - 320mg/日 糖适平(格列喹酮)30 - 180mg/日 3.第三代?格列美脲(亚莫利)1-8mg/日 10
降低血糖的幅度
约3 - 4mmol/L (54 -72mg/dL)
↑HGP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葡萄糖摄取 肉
↑二甲双胍

↑胰岛素增敏剂

5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
1. 磺脲类
2. 双胍类 3. α- 糖苷酶抑制剂 4. 胰岛素增敏剂 5.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6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
瑞格列奈 (36 kD)
那格列奈
Kir 6.2
去极化
磺脲类药物受体
磺脲类药物受体
抑制内原性肝糖形成。减少靶细胞胰岛素的抵抗,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某些磺脲类药物可改变脂代谢,使HDL-C增加,
降低TG浓度,减少血小板聚集,黏附等胰外作

8
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
与其他SU类有所不同
格列苯脲所结合的SU类受体是140kd亚单位而 格列美脲所结合的是65kd亚单位。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优达灵) 为中-短效磺脲类降糖类药。 可促进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发生低血糖机率较小。 在磺脲类降糖药中,降低血小板集聚作用明显。 有报道可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16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选择( 4)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达,依比达,灭特尼) 吸收迅速、完全,为速效、短效制剂。 服药后作用高峰时间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较一致。 对餐后高血糖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较少引起严重低
3
*每3个月,至少每6个月1次检测HbA1c,直到<7%
口服降糖药的种类
1. 磺脲类 2. 双胍类 3. α- 糖苷酶抑制剂 4. 胰岛素增敏剂 5.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4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诺和龙 (Repaglinide) ↑磺脲类
胰腺 胰岛素分泌受损
肠道
高血糖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肝脏
格列美脲与β细胞结合比格列苯脲快3倍能使Ins 快速释放,而与β细胞解离的速度比格列苯脲快 9倍,所以低血糖频率发生较低。
激活GS转运子的活性,较其他SU类控制血糖更 好,而ns分泌更少。
提高外周组织的Ins敏感性。 对β细胞相对更特异,血管活性副作用少。
9
磺脲类
1.第一代:D860,氯磺丙脲 2.第二代:
18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选择(6)
格列喹酮(Gliqudone,糖适平) 迅速吸收而近乎完全吸收。 口服后2-3小时出现血药峰值,属短效。 主要在肝脏代谢,约95%由胆汁排出。*少
12
常用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特点(2)
药名 半衰期 作用时间 每天剂量
特点
(h) (h)
(m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格列齐特 2-6 10-12 80-320 作用缓和,低血糖少,代谢
(1979)
产物在2天内排泄98%。
格列喹酮 1.5-2 5-8 (1975) 格列美脲 5-8 16-24
30-180
95%从胃肠道排出,故适用 于轻度肾功能不全者
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特点
1
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 运动控制 降糖药物 血糖的自我监测
2
第一步
诊断
生生活活方方式式干干预预++二二甲甲双双胍胍

HAb1AC1≥c7≥%7%
是*
加加基基础础胰胰岛岛素素 --最最有有效效
加磺脲类 -最便宜
加格列酮类 -没有低血糖

AH1bCA1≥c7≥%7%
血糖。 常用剂量为每日5-20mg。
17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选择(5)
格列吡嗪控释片(Glipizde XL 瑞易宁) 是较特殊的胃肠道控释系统(GITS)设计的
控释片。 每日一次,可使全天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较
稳定的水平。每餐后可有血胰岛素峰值出现。 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对减轻和阻止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益处。
是*

HAb1AC1≥c7≥7%%
是* 否
HAb1AC1c≥≥77%%
是*
第二步
胰岛素强化
加格列酮类
加基础胰岛素
加磺脲类

HAb1AC1≥c7≥7%%
是*

HAbA1C1c≥≥7%%
是*
加加基用础基胰础岛胰岛素素或或胰胰岛岛素素强强化
第三步
胰胰岛岛素素强强化化++二甲甲双双胍胍++/-/格-格列列酮酮类类
K+通道关闭 格列美脲(65 kD) 格列本脲(140 kD)
胰岛素释放
7
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一)
与B-细胞膜上的Su受体特异性结合
抑制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钾离子外流,B-细 胞去极化,改变膜电位。
钙离子通道开启。钙离子内流增加,B细胞内结 合钙分解为游离钙,刺激胰岛素分泌。
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 cAMP水平增加,促进B 细胞内结合钙分解为游离钙,刺激胰岛素分泌。
11
常用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特点(1)
药名
D860 (1959) 氯磺丙脲 (1957)
格列苯脲 (1969) 格列吡嗪 (1971)
半衰期 作用时间 每天剂量
(h) (h)
(mg)
7 6-10 500-3000
35 24-72 100-500
5-10 16-24 2.5-15 2-4 12-14 2.5-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