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饮清露,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注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
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的后两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
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
疏林鸟栖,残霞散绮[注],归去来兮。
注绮:锦缎。
此曲在景物描写方面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曲作简要赏析。
答:Ⅲ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答案精析微专题二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二、练一练1.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解析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倍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
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而雨打枯荷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相思,稍解寂寥,但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二、练一练1.诗的颈联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上句从视觉写家乡时常浮现在眼前,下句从听觉写听到大雁声而引发出乡情。
诗的尾联化用“鲤鱼传书”的典故,写船工在驾船前行时忽然捕到一条鲤鱼,诗人唯恐鱼腹中藏有家书,急忙去剖鱼取书。
这两联都表达出诗人热切深沉的思乡念家之情。
2.①视听结合(有声有色)。
视觉角度: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残余的晚霞像锦缎一样鲜亮美丽。
听觉角度: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视觉、听觉角度各举一处即可)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②动静结合。
静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动景: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静态、动态景物各举一处即可)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③以声衬寂(衬托)。
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用寥廓空中、空旷山中传来的鸟兽声音,反衬出乡村秋日黄昏的清幽。
④远近结合。
远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近景: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远景、近景各举一处即可)层次分明地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⑤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化用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秋光的寥廓、美丽。
“残霞散绮”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描绘出天边晚霞的美丽、鲜亮。
(任举一处即可)⑥渲染。
通过对淡烟、翠山、幽径、僻檐、疏林、残霞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乡村秋暮的清幽、美丽。
⑦对偶。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疏林鸟栖,残霞散绮”,这些简洁整齐的对偶句增强了景物描写的表现力。
⑧比喻。
“残霞散绮”,将天边残霞比作鲜亮美丽的锦缎,生动地表现了天边残霞的美丽。
⑨比拟。
南山孤独相对,秋菊傲立西风,赋予南山、秋菊以人的感情,传达出诗人的人格追求及对隐居环境的喜爱。
(答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即可)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饮清露,注抒情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也可以归到表现手法中。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行刘攽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结合全诗,说说后两联是如何表达“凄恻”之情的。
答: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①无尘水槛②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
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的抒情特点。
答: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读一读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一览表注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
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表现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二、练一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诗的后两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
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
疏林鸟栖,残霞散绮[注],归去来兮。
注绮:锦缎。
此曲在景物描写方面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曲作简要赏析。
答:Ⅲ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古诗鉴赏答题常用术语一览表答案精析微专题二熟读古诗鉴赏核心知识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二、练一练1.颈联是以点代面,表现幸存者生活的艰辛。
渡头老翁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蛟龙蜿蜒”的河上摆渡挣钱,说明洪水泛滥后幸存者生活的艰难。
尾联上句直接写百姓被水淹死的凄惨结局,下句写买鱼时想到死于水中的百姓,直接抒发“凄恻”之情。
解析注意题干的问法,答题时应写出抒情方式。
2.诗歌借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孤寂、惆怅和黯淡、伤感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浓重的思念之情。
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以景托情、寓情于景。
解析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雅洁,作者倍感孤寂,自然引发思念友人之情。
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使诗人的心情更加黯淡,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而雨打枯荷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相思,稍解寂寥,但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增加了环境的寂寥,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Ⅱ古诗常用表现手法二、练一练1.诗的颈联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上句从视觉写家乡时常浮现在眼前,下句从听觉写听到大雁声而引发出乡情。
诗的尾联化用“鲤鱼传书”的典故,写船工在驾船前行时忽然捕到一条鲤鱼,诗人唯恐鱼腹中藏有家书,急忙去剖鱼取书。
这两联都表达出诗人热切深沉的思乡念家之情。
2.①视听结合(有声有色)。
视觉角度: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残余的晚霞像锦缎一样鲜亮美丽。
听觉角度: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视觉、听觉角度各举一处即可)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②动静结合。
静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
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动景: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
(静态、动态景物各举一处即可)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③以声衬寂(衬托)。
大雁鸣叫着从秋季的天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用寥廓空中、空旷山中传来的鸟兽声音,反衬出乡村秋日黄昏的清幽。
实用文档④远近结合。
远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
近景: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
(远景、近景各举一处即可)层次分明地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
⑤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化用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秋光的寥廓、美丽。
“残霞散绮”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描绘出天边晚霞的美丽、鲜亮。
(任举一处即可)⑥渲染。
通过对淡烟、翠山、幽径、僻檐、疏林、残霞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乡村秋暮的清幽、美丽。
⑦对偶。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疏林鸟栖,残霞散绮”,这些简洁整齐的对偶句增强了景物描写的表现力。
⑧比喻。
“残霞散绮”,将天边残霞比作鲜亮美丽的锦缎,生动地表现了天边残霞的美丽。
⑨比拟。
南山孤独相对,秋菊傲立西风,赋予南山、秋菊以人的感情,传达出诗人的人格追求及对隐居环境的喜爱。
(答出其中一种表现手法即可)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