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现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类型:(计算机软件与网络专业公共必修课)课程代码:(07010106)授课对象:(工科类专业)学分:(4学分)先修课:(C语言程序设计)学时:(64学时)后续课:(无)制定人:苏绍培制定时间: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1、课程性质:《现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该课程讲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对培养网络与软件专业这种应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仅学习原理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数据库课程设计》通过实际设计一个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设计与实现一个颇具规模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到的原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开发大型系统软件的能力。

2、课程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意识和工作方式。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原理和开发方法,对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系统分析、设计、调试能力。

(4)借助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软件工程训练。

3、课程的主要任务:(1)完成至少一个实际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前台开发工具和后台数据库,创建数据库,进行相应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最后调试成功。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设计本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意识和工作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设计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完整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的能力,具体包括系统分析、设计、调试,以及撰写软件开发文档等方面的能力。

1.选题要求:课题应满足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尽量选择经典的数据库应用课题。

具体选题可以采用自主选题和教师指派两种方式。

2.组织方式:基于小组开发和设计,每个小组由3-4位学生组成,设置组长,强调协作,同时明确个人分工。

3.实施步骤:课程设计分系统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合成调试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提交不同的设计文档并进行验收。

4.数据库结构设计:结构设计要合理、冗余度小,信息存储完备,满足功能需求。

5.功能设计: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一般应具备的用户登录验证、数据编辑、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系统维护等功能。

6.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

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VF、SQL_Server、VB、Delphi 、VC等,详细介绍SQL_Server。

(二)。

课程课时分配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一)初识数据库(2学时)数据库技术基础,概述了数据管理的发展等概念。

(2学时)(二)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4学时)1. 数据模型。

(2学时)2.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2学时)(三)关系数据库设计与应用(12学时)1.关系模型概念和特点以及二维表、关系术语(2学时)2.关系代数、关系演算。

(2学时)3.关系规范化设计与应用。

(2学时)4.E-R图设计。

(2学时)5.数据库设计原则与步骤。

(2学时)6.实验课: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设计。

(2学时)(四)Sql语言与Sql server数据库(32学时)1.Sql_server的认识、sql_server 2005的安装与配置、文件体系结构认识、创建与管理数据库操作。

(2学时)2.表的基本操作。

(2学时)3.数据的基本操作。

(4学时)4.索引与视图。

(2学时)5.数据完整性。

(2学时)6. Sql_server函数、程序设计基础应用。

(2学时)7. 存储过程与触发器。

(2学时)8.实验课:数据库、表、索引、视图、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对象的创建与管理应用演练。

(16学时)(五)数据库安全技术(4学时)1.服务器与数据库安全性管理策略与实施。

(2学时)2.实验课:登录帐号管理、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操作。

(2学时)(六)系统开发实例(10学时)选课管理信息系统、机房计费系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练习。

(10学时)期末复习1周,期末考试1周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分为两部分: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实验。

也就是说,首先在课堂上讲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一章数据库技术基础,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概述了数据管理的进展、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构成的一般概念。

第二章至第七章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数据语言和数据理论、sql2005实战应用技术。

这几章将要求学生掌握在关系数据库实现简单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第八章介绍常用SQL Server函数应用。

第九章 SQL Server程序设计与应用。

第十章简单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设计与应用。

第十一章SQL Server 2005安全管理。

详细介绍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数据库保护技术。

第十二章以实际的系统为例深入剖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2、教学要求第一章数据库基础掌握以下知识点: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3.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4.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模型(E-R图的表示方法)。

5.常用的三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7.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至第七章关系数据库应用掌握以下知识点:1.关系模型。

2.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域、笛卡尔积、元组、关系、侯选码、主码、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3.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并、差、交、广义笛卡尔积等传统的集合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等专门的关系运算。

5.SQL server 2005的特点及SQL语言的基本概念。

6.数据定义:定义表、删除表、修改表,建立和删除索引。

7.单表查询:选择表中的若干列、选择表中的若干元组、查询结果排序、分组。

8.连接查询:等值连接、自身连接、外连接、复合条件连接。

9.嵌套查询:带IN谓词的子查询;带比较运算符的子查询,带谓词的子查询。

10.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11.视图: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删除视图。

12.数据完整性:约束规则、约束类型、主键、唯一、候选等约束。

13. 索引:索引的分类、索引的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13. SQL server 2005实战系统设计应用。

第八章函数掌握以下知识点:1.内置函数2.聚合函数3.配置函数4.日期和时间函数5.数学函数6.字符串函数7.系统函数8.排名函数9.用户定义函数第九章程序设计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程序中的事务应用。

2.掌握SQL Server变量:全局与局部变量。

3.掌握SQL语言流程控制: BEGIN…END语句块、if 、case 、while 等第十章存储过程与触发器掌握以下知识点:1. 理解存储过程的概念与类型。

2.掌握创建、执行、修改、删除简单存储过程。

3. 触发器的概念与类型介绍及应用。

第十一章SQL Server 2005安全管理掌握以下知识点:1.登录验证2.角色管理3.数据库安全性管理4.数据备份与还原5.数据导出与导入第十二章数据库与开发工具的协同使用掌握以下知识点:1.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方法。

2.ASP与SQL Server 2005的协同运用实现案例开发。

3. 选课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计费系统、公寓管理系统的开发。

六.实践教学基本要求1.实训目的:掌握SQL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会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表及表的相关操作,能进一步理解视图、索引和函数、存储过程、触发器的运用,掌握T-SQL高级语言的运用,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SQL数据库开发出具有一定实用效率的数据库系统,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2.要求:独立认真完成每次实训内容。

七.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2011_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 现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任课班级: 计算机软件与网络专业一年级任课教师:苏绍培教研室主任:曾令改八、教材、资料考核方式:闭卷、笔试、结合平时测验,作业,平时表现评定教材:申时凯《数据库原理与技术(SQL Server 2005)》(第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教学参考资料:[1]陈宇,《现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8[2] 张莉,《SQL SE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0五、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与分值原则上以教务处公布的要求为标准;2、教学设施要求:多媒体教学与实际上机操作结合;3、教学建议: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项目带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