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操纵1教材
– 一般船舶重心漂角大约在615°之间,超大型船舶最大 可达到25°左右。漂角越大 的船舶,其旋回性越好,旋 回直径也越小。
2.转心(pivoting point)
• 定义:
– 旋回运动可视为以一定的速度前进的 同时绕通过某一点的竖轴而,这一点 就是转心,通常以P代表之。 – 从几何学上讲,转心P的位置是旋回 圈的曲率中心O作船舶首尾面的垂线 的垂足。
第二阶段 (过渡阶段)
• 过渡阶段:转舵结束起到船舶进入定 常回转运动为止的动态过程 • 受力情况:随船舶横移、漂角增大, 作用于船体的流体力和力矩增大; • 运动特点 : 斜航运动; 旋回加速; 纵向速度下降; 内倾渐渐向外倾变化。
第三阶段(定常阶段)
• 定常阶段(steady turning) : 受力与运动处于稳定状态 • 受力情况:作用于船体的力和 力矩将最后达到平衡。 • 运动特点 : 船舶以一定的横向速度和回转 速度绕固定点作定常回转运动。 船舶的横向运动为外倾
• 位置:
– 转心的位置大约在离船首柱后 1/3 ~ 1/5 船长处,也可能出于船首前某一 点。旋回性能越好、旋回中漂角 β 越 大的船舶,旋回时转心越靠近船首。
3. 旋回中的降速
• 降速原因:
– 舵阻力增加; – 船体的斜航阻力增加与旋回初径DT有密切的关系,DT/L 值越小,旋回性越好,降速越显著。 – 主机特性,推进效率降低
船舶值班、操纵与避碰
主讲:赵月林
课程简介
• 课程包括:
– 《船舶操纵》 – 《船舶值班与避碰》 – 《雷达标绘》
• 适任考试 《船舶值班与避碰》972:
– – – – 避碰:60% 值班:10% 操纵:26% 定线:4%
船舶操纵
• 船舶操纵:在人、船、环境系统中,操船者利用 船舶本身或其他手段如车、舵、锚、缆、拖轮等, 以保持或改变船舶运动状态为目的而进行的必要 观察、判断、指挥、实施等。
大小:
– 拖轮为1/20~1/25,渔船为1/30~1/40;高速货船为1/35~1/40; 大型油轮一般仅为1/65~1/75;一般货船为1/45~1/60。
5.推进器及舵类型
装配双车双舵的船舶能够获得更大的舵力及舵里 转船力矩,旋回性能优于单车舵船舶; 某些船舶可能装备特殊的推进器及舵装置,性能 各异,如装备ZP的拖轮可原地掉头。
船舶操纵任务
• 常规航行:小舵角保向或中舵角转向;
• 进出港操纵:锚泊、系浮筒、靠离码头、 掉头等; • 应急操纵:紧急旋回或停船、搁浅或碰撞 时的操纵、落水人员救助等; • 恶劣条件:大风浪中、避离台风操纵等。
任务要求
• 了解船舶(船体)的操纵特性 ----了解操纵对象的性质 • 了解船舶操纵设备的性能和特性 ----了解操纵设备的性质 • 了解船舶在不同外界环境中的操纵特性 外界环境: 风、流、浪 • 学习船舶在港内、狭水道中操纵的方式方法 • 特殊环境下的操船 ----完善操纵装置 提高操纵人员的水平
2.进距(Advance)
DT
• 定义:
– 进距也称纵距,是指从 从转舵开始时刻船舶重 心G点所在的位置,至 船首转向900时船舶纵 中剖面的距离。
Lk
Tr
V
b
Ad
V D0 Re
b
• 大小:
– 约为3~4L,约为旋回初 径DT的0.6~1.2倍, Ad 表示船舶对操舵反映得 快慢,即应舵速度。
3.横距(Transfer)
4. 横倾(list)
4. 横倾(list)
• 影响因素:
– 船舶旋回横倾大小与船速、所操的舵角、船舶的 旋回性能和船舶的初稳性高度GM等有关。
• 注意事项:
– 操船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回转突倾,避免用急舵特 别是急回舵。 – 1999年10月17日盛鲁轮在避让渔船时因操舵造成 横倾过大,引起汽车碰撞起火,最后沉没。
Lk
Tr
V
b
• 大小:
– D0大约为旋回初径DT的 0.9~1.2倍。
Ad
V D0 Re
b
6. 滞距(Reach)
DT
• 定义:
– 亦称心距。从发令位 置起,船舶重心至定 常旋回曲率中心的纵 向距离。
Lk
Tr
V
b
• 大小:
– Re大约为1~2L,表 示操舵后到船舶进入 旋回的“滞后距离”, 也是衡量船舶舵效的 标准之一。
8.船速
船速对船舶旋回时间影响显著; 船速对旋回初径大小的影响呈 现较为复杂的情况:
b
二、旋回圈及旋回圈要素
DT Tr V
b
• 旋回圈要素:
表征旋回圈大小的 几何要素 .
Lk
• 包括:
反移量、进距、横 距、 旋 回 初 径 、 旋回直径、滞距等
Ad
V D0 Re
b
1.反移量(Kick)
DT
• 定义:
– 亦称偏距,是指船 舶重心在旋回初始 阶段向操舵相反一 舷横移的最大距离。
Ad Lk
运动变量历时曲线
v v
r r
v
r
v
r
过渡阶段 转舵阶段 定常阶段
t
二、旋回圈及旋回圈要素
DT Tr V
b
• 旋回圈 (turning circle) :
– 定速直航(一般为全 速)时,操一定的舵 A 角(一般为满舵)后, 其重心 G 的运动轨迹 叫做旋回圈。
d
Lk
V D0 Re
船舶旋回运动过程分析 旋回圈(turning circle)及旋回圈要素 旋回运动的运动要素 影响旋回圈大小的因素 旋回圈要素在实际操船中的应用
一 、 船舶旋回运动过程
• 船舶以一定航速直进当中操某一舵角并保持之, 船舶将进入旋回过程。根据船舶在旋回运动过程 中所受外力特点之变化,以及运动状态之不同, 可将船舶旋回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 转舵阶段 – 过渡阶段 – 定常阶段
Tr Lk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b
Ad
V D0 Re
• 大小:
– 一般约为3~6L,回 转性较差船舶可达 7~8L。 DT值越小, 则回转性越好。
b
4.旋回初径
船舶种类
• 应用:
– 在航海实践中,旋 回圈的大小常常用 其旋回初径DT表示。 – 采用其旋回初径与 其船长L(一般为 两柱间长)的比值 DT/L来表示,称 为相对旋回初径。
DT/L
5~6.5
4~5 2.5~7.5 7.5~8.0
大型货船
中小型货船 油轮 大型远洋客船
中小型海上客船
大型客货船 中小型客货船
4~5
5~7 4~5
拖轮
巡洋舰 驱逐舰 潜艇
1.5~3
3~5 5~10 3~5
5.旋回直径
DT
• 定义:
– Final diameter 旋回直径是指船舶作定 常旋回时重心轨迹圆的 直径,亦称旋回终径或 定常旋回直径。
K
K
Y C
转舵阶段
过度阶段
定常阶段
第一阶段(转舵阶段)
• 转舵阶段: 从转舵开始到舵转至规定角度 为止,时间很短(约15s) • 受力情况:由舵角引起横向力和力矩, 使船产生横向加速度和回转角加速度。 • 运动特点 : 由于船体本身的惯性很大,还来不及产生 明显的横向速度和回转角速度; 船舶重心G操舵相反一舷的小量横移; 船舶横向向操舵一舷倾斜(内倾);
Ad
V D0 Re
b
三、船舶旋回运动要素
• 表征船舶旋回运动状态的运动要素:
漂角; 转心; 旋回中的降速; 旋回中的横倾等,
• 运动要素与船舶的旋回性能有着密切的关 系。
1. 漂角(Drift angle)
• 定义:
– 船舶首尾线上某一点的线速 度与船舶首尾面的交角叫作 漂角,用β表示之。
• 大小:
Tr
V
b
V D0 Re
b
1.反移量(Kick)
• 大小:
– 通常,反移量值较小,其最大量在满载旋回时仅为船长 的1/2~1B左右。 – 但操船中应注意的是,船尾的反移量却不容忽视,其最 大量约为船长的1/10~1/5,约出现在操舵后船舶的 转头角达一个罗经点左右的时刻。
• 影响因素:
– 反移量的大小与船速、舵角、操舵速度、排水状态及船 型等因素有关;船速、舵角越大,反移量越大。
5. 旋回时间
• 旋回时间是指船舶旋回360°所需的时间。 它与船舶的排水量有密切关系,排水量大, 旋回时间增加。万吨级船舶快速满舵旋回 一周约需6min,而超大型船舶的旋回时间 则几乎要增加一倍。
四、影响旋回圈的因素
• 旋回圈的大小与船型、舵面积、所操舵角、 操舵时间、载态、水深、船速、船舶的纵 倾和横倾、螺旋桨转速等密切相关。另外, 受风、流的影响,旋回圈的大小也有很大 变化。
一 、 船舶旋回运动过程
转舵阶段
过度阶段
定常阶段
一 、 船舶旋回运动过程
mxG r mv
mxG r mu0 r mv mu0 r
G
Yr r Yv v
G
Yv v Yr r Y Yr r Yv v
G K
Y C Yv v Yr r
1.方形系数Cb
规律:
–
–
方形系数越大,船舶的 旋回性越好,旋回圈越 小。 实验结果:方形系数较 低 的 瘦 形 高 速 船 ( Cb≈0.6 )较方形系数 较高的肥形船( Cb≈0.8 ) 的旋回性能差得多。
2.长宽比(L/B)
规律:
L/B系数较大的瘦形高速船较L/B系数较小的肥形船的 旋回性能差得多。 是L/B系数较大的船舶旋回阻尼较大。
船舶操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