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一、能源统计介绍能源统计是对能源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平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统计。

它反映能源的发展水平、利用效益、综合平衡等状况,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能源政策、编制能源规划、加强能源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同时也为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力度,能源的生产、供应有了较快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

目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9.7 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32.4 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2.03 亿吨,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开采发展迅速,从1980 年的143 亿立方米提高到2010 年的948 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六位,2009 年发电量达到3.7 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

但能源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 左右。

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 ,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二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较大,所以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三是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四是能源消费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不合理。

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到70% ,而世界平均只有28% ,一些发达国家都在25% 以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仅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4% ,而世界平均却占到60% ,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占到65% 以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过多的煤炭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

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到2010 年“十一五”末,单位能耗降低20% ,并将其确定为重要经济指标和约束性指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加强能源统计,提供全面科学的节能降耗统计数据,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 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能源统计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

温家宝总理在2006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反复强调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能源统计成为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统计部门的光荣使命。

2005 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能源统计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

2006 年到2008 年,党和国家领导连续多次对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07 年11 月,国务院批转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内容包括《单位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以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2007 年至2008 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施方案和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初步完成了“三体系”的建设。

——能源统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方面不断增强。

2008 年9 月3 日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正式组建成立。

能源统计司的成立,为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健全机构、增加人员、拓展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各地区能源统计力量也得到了充实,能源统计工作得到较好的开展,能源统计任务得到较好的落实。

——能源统计制度基本建立。

国家统计局提出了能源统计“三体系”建设要求,一是覆盖全社会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调查体系和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二是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三是建立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季度能耗核算评估制度;四是建立了单位能耗公报制度-—能源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工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产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 左右,做好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统计是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状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能源消耗统计已对能耗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基层报表制度,统计网络基本建立,部分重点耗能行业、企业已实现网上直报。

主要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基本做到准确、及时,数据质量有所提高。

——重点能耗单位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

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的70% 以上,科学、准确、及时地反映这些高耗能行业的能耗情况,对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对高能耗企业(年能耗在1 万吨标准煤的单位)进行重点跟踪监测,为准确把握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水平、结构及趋势,科学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几年来,能源统计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为国家制定能源规划以及能源政策提供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能源的基本知识(一)能源的基本概念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加以利用,可以获得有用能量的各种资源都可以称为能源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伴随着人类不断掌握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利用能源。

现代文明完全依赖能源的支撑,如果能源安全出现了问题,社会经济就会面临重大的危机,所以获取能源的问题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能源统计应运而生。

能源统计中的“能源”概念,相对比较狭义,在能源统计中能源仅限于燃料、电力和热力。

(二)能源分类能源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统计中主要是将能源产品划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主要是指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经由能源加工转换装置,按照人们的需要所生产的能源产品,如电力、煤气、焦炭、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二次能源主要是通过一次能源转换生成的,同时也可以由一种二次能源转换成另一种二次能源。

生产电力的方式可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等。

电力应归在二次能源,但是为了在统计中简化计量和计算,将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电、地热电视为一次能源处理。

人们从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获取的电,可以直接用电表计量,而要准确的计量出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的能量,是比较困难的,计算起来也很复杂,为简化统计工作,我们只统计这些能源产出的电力。

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电、地热电可称之为一次电力。

我们不在计算产生这些电力耗费了多少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因为这不是统计人员所能胜任的工作,而是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所要考虑的问题。

按照能源的可燃性,可分为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

燃料又可分为固体燃料(煤炭、焦炭)、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燃料油)、气体燃料(天然气、煤气)。

按照能源的可持续性,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指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树木、柴草等),它们可以在自然界中不断的产生出来。

非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燃料(矿物燃料),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资源一旦消耗殆尽,就不会再有了。

根据能源消耗后污染排放的程度,可分为清洁型能源、非清洁型能源。

清洁型能源主要有水电、风电、太阳能电、核电、天然气等。

煤炭是污染排放严重的能源。

能源是否广泛地进行商业交易,分为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

能源统计主要是限于商品能源。

非商品能源主要指农村居民自用的燃料,如薪柴、农作物秸秆、沼气等。

目前,非商品能源基本上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在核算全国和地区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时,基本上不包括非商品能源。

(三)能源品种目前我国的能源统计主要涉及的能源品种有: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焦炭、其他焦化产品、焦炉煤气、高炉(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电力、热力、其他燃料。

一次能源涉及的能源品种有: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地热电。

二次能源涉及的能源品种有:洗精煤、其他洗煤、煤制品、焦炭、其他焦化产品、焦炉煤气、高炉(转炉)煤气、其他煤气、液化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火电、热力。

其他燃料有一部分属于一次能源,一部分属于二次能源。

(四)燃料热值与标准燃料[燃料热值]燃料热值也叫燃料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指固体或液体)或单位的体积(指气体)的燃料完全燃烧,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一般为环境温度)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固体或液体发热量的单位是:千卡/千克或千焦耳/千克。

气体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千卡/标准立方米或千焦耳/标准立方米。

[标准燃料]标准燃料是将不同质的燃料按照规定的标准换算成同一热值标准的计量单位。

燃料燃烧释放热量,是不同质燃料的共同属性,因此,采用热量做为燃料的共同换算标准具有同质性和可比性。

由于煤、油、燃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把不同的各种燃料加总、对比和数量分析,必须换算成标准燃料。

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煤(煤当量)、标准油(油当量)等。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

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 千卡。

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 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计算式:=Q / 7000: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千克标准煤/千克)Q:某种能源实际平均热值(千卡/千克)7000 :标准煤热值(千卡/千克标准煤)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某种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计算公式:Ex/EQ:某种能源实际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第i 批次实测低位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第i 批次的能源实物数量(千克)Ex:某种能源的总热量(千卡)E:某种能源的实物总量(千克)能源实物量折标准煤的计算公式:x:某种能源折标准煤量(千克标准煤):某种能源实物数量(千克):某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千克标准煤/ 千克)[当量热值]当量热值又称理论热值(或实际发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