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论1、总体:一个统计问题研究对象的全体,是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特征的元素的集合。
2、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单位,它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也是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
如:对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全国工业企业是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单位。
3、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
4、标志:统计标志又称标识,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
5、指标与标志的区别:首先标志是说明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具有综合的性质。
其次,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
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它们不是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6、统计指标和标志的联系表现为:统计指标数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
数量标志可以综合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品质标志只有对它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加以总计才能形成统计指标。
总体单位的某一标志往往是总体某一统计指标的名称;随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二者体现这样的关系:指标在标志的基础上形成,指标又是确定标志的依据。
二、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2、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3)、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专门调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包括: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3、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调查目的;(2)、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调查的组织计划。
4、统计调查的方式(1)、定期统计报表;(2)、普查;(3)、重点调查;(4)、抽样调查;(5)、典型调查;(6)、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结合运用。
三、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概念所谓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统计工作的这一过程。
2、统计整理的内容(1)设计整理方案;(2)、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3)、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4)、统计汇总(5)、编制统计表3、统计分组体系包括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以及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4、次数分布:是统计分组的分布结构,将总体中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叫次数分布或变量分布。
5、分配数列的种类:(1)、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
a.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b.变量数列:按某一数量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
(2)、变量数列的分类:离散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a.连续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b.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即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或每个组只包含一个变量值),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制成组距式。
6、次数分布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
四、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涵义: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
2、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
3、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指标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2)、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3)、按总量指标所采用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指标。
4、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劳动单位。
5、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
6、相对指标的作用:(1)能够表明现象的相对水平、普遍程度及比例关系;(2)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总量找到对比的基础;(3)可以比较事物的发展程度、内部结构及比例;(4)可以使不能用总量指标直接对比的非同类现象之间能够进行比较;(5)是进行计划管理和考核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7、相对指标的分类: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
8、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是同一时间的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
平均指标的作用与意义: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
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
9、平均指标的种类: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10、标志变异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度,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大小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说明的是变量的离中趋势。
测量标志变异的主要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等。
极差:又称为全距,是总体单位中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平均差: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它能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动程度。
其计算有两种形式,简单平均差和加权平均差。
标准差: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它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标志变动度最合理的指标。
离散系数:离散系数是指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比值,分别称为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其中标准差系数是应用最广的一种。
标志变异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动程度或差异程度,度量统计分布集中趋势的综合指标。
五、时间数列1、时间数列是一种统计数列,它是将某一现象或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
由于时间数列表现了现象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故又称动态数列。
时间数列可以分为:水平型时间数列、季节型时间数列、循环型时间数列、直线趋势型时间数列、曲线趋势型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还可以按其所排列的指标值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
2、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①增长量,增长量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增长量的指标数值可正可负,它反映的是报告期相对基期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增长量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a.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用公式表示为:(i=1,2,…,n)当i=1时,表示时间数列的最初水平,而称为研究范围的起始期水平b.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用公式表示为:(i=1,2,…,n)c.年距增长量:对于按月(季)编制的时间序列,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还可以计算年距增长量,它等于本期发展水平比上年同期发展水平增加(减少)的数量。
即:年距增长量=报告期某月(季)发展水平-上年同月(季)发展水平②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的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段内平均每期增加(减少)的数量。
六、统计指数1、统计指数的分类:(1)、统计指数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按所表示的特征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3)按其涵义分,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4)按在指数数列中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A.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 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cpi是什么意思,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
在日常中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T=(P1—P0)/ P0,式子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
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假如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涨12%。
B.国房景气指数:国房景气指数也称国房指数,是“全国房地产开发业综合景气指数”的简称,它是借鉴景气指数体系的原理,由属于超前、同步、滞后性质的指数指标(注意:这里仅指性质,而不是理论上真正起超前、同步、滞后作用的指标)组成,根据合成指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分类指数的基础上,而得到的一个加权平均综合指数。
例如:“国房景气指数”以100为临界值,指数值高于100为景气空间,低于100则为不景气空间。
今年一季度,“国房景气指数”逐月下跌,4月份开始止跌回升,从3月份的101.22上升到102.65,5月份继续回升,达到103.32。
C.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是监测经济周期变化不可缺少的依据。
它受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等影响。
D.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经济景气指数目前主要通过两个指标来反映,一是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主要是通过对“乐观”、“一般”、“不乐观”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觉与信心。
二是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主要是通过对“好”、“一般”、“不佳”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