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滴灌系统操作说明一、大棚滴灌系统简单介绍**节水灌溉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大棚滴灌是低压、低流量滴灌系统,总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1水源**节水灌溉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的滴灌系统适用于各种水源,水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指标,决定了整个系统流量、压力选择,尤其是过滤系统的应用类型。
1.2控制枢纽首部控制枢纽位于在加压站后,它由以下部分组成:1.2.1压力系统:其作用是保证棚内灌溉系统均匀压力,以满足滴灌所需,一般棚内选择单相潜水泵。
1.2.2 施肥系统:施肥阀是将施肥罐里的肥料通过真空吸入主管道混合通过管网与灌溉水进入作物的根部。
1.2.3 过滤系统: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功能是向系统提供清洁、无杂质的水,根据水源对滴头的堵塞影响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过滤组合,一般大棚滴灌中选择网式过滤器。
1.3 配水管道通过支管将灌溉水分配至各滴灌管,一般选用PE管。
1.4 滴灌管(带)这是滴灌系统的主要部分,即将水直接灌溉在作物的根部,圆柱型内镶式滴灌管按作物行向布置于作物根部。
二、滴灌系统的特点:2.1 滴灌的优越性:·节水50%—70%,节肥20%—40%;·减少地温下降,提高棚内温度;·适时适量的补充棚内水分及养分,并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调整收获期;·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
2.2 **节水公司的滴灌系统不仅具有滴灌的所有优点,而且还具有自身的优越性:·所有棚内滴灌呈管网化、系统化,既适合单独管理也适合统一管理;·采用内镶式迷宫滴头,抗堵塞性能好,出流均匀;·采用加厚管壁的滴灌管,抗损伤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三、灌溉系统的运行3.1投资安装灌溉系统后,为确保系统设备正常运行要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操作人员在设备安装期间各个阶段都在场,达到熟悉系统内外部分的组成及基本原理;·要安排专门小组进行系统操作,避免小组人员的经常更换。
·要责任心强、爱护灌溉系统。
3.2在灌溉系统工作以前检查各种设备是否符合运行要求。
3.2.1动力机(1)电动机启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气接线正确,仪表显示正位。
·转子转动灵活,无摩擦声和其他杂音。
·电源电压正常。
(2)电动机应空载(或轻载)启动,待电流表示值开始回降方可投入运行。
(3)电动机正常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如遇电动机温度骤升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排除故障。
(4)电动机的外壳应接地良好。
配电盘配线和室外内线路应保持良好绝缘。
电缆线的芯线不行裸露。
3.2.2水泵(1)水泵启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泵各紧固件无松动。
·泵轴转动灵活,无杂音。
·填料压盖或机械密封弹簧的松紧度适宜。
(2)离心泵第一次工作启动前,泵体内应注入循环水,水位应保持在叶轮轴线以上。
若启动3min内不出水,必须停机检查。
(3)离心泵应关阀启动,侍转速达到额定值并稳定时,再缓慢开启闸阀。
停机时应缓慢关阀。
3.2.3施肥装置(二级控制)(1)施肥装置运行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各部件连接牢固,承压部位密封。
·阀门启闭灵活,接口位置正确。
(2)一般来说,选用的化肥应有的特性为:高度可溶、较低或中等的PH值、没有钙镁、碳酸氢盐或其他可能形成不可溶盐的离子。
具体来讲,在化肥及农药的选用上应结合实际情况按以下规定操作:·可通过滴灌系统滴施的肥料有:尿素—硝酸铵溶液、硝酸铵、硫酸铵、尿素(潜在NH3损失)、硝酸钙、硝酸钾、液体磷酸铵。
·可通过滴灌系统滴施的辅助肥料和微肥有:硫酸镁、硫酸锌和锌螯合物、锰螯合物、硫酸铜和铜螯合物、硫酸铁和铁螯合物、硼和钼。
·不能通过滴灌系统滴施的肥料有:氨水(N肥损失过多并且遇硬水生成钙沉淀);无水铵(N肥损失过多并且遇硬水生成钙沉淀);单倍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或三倍过磷酸钙和某些固体磷酸铵(不溶物);硫酸钾和硫酸锰(难溶物);所有的N、P、K固体肥料、钙化物和硫元素(不溶物);多磷酸铵(遇硬水沉淀)以及磷酸或任何酸(引起腐蚀和沉淀)。
(3)在生长期内对氮肥吸收较多,在苗期对磷的需求较多,而成熟过程中需量较少。
对钾肥的需求随果重的增加而增大。
在栽种之后,建议初次施肥时N、P2O5、K2O的浓度控制在30mg/L。
另外,在将近收获的季节里,氮和钾的浓度应增加到150~200mg/L。
对黄瓜、西红柿,钾的浓度还可增高。
(4)用户可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参考有关农业书籍,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
施肥后必须利用清水将系统内的肥液冲洗干净。
3.2.4网式过滤器(1)过滤器运行前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各部件齐全、紧固,阀门启闭灵活。
·开泵后排净空气检查过滤器,若有漏水现象应及时处理。
(2)过滤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应该把过滤网取出进行清洗。
(3)如发现网芯密封圈损坏,必须及时更换,否则影响过滤效果。
(4)进入冬季,为防止整个过滤系统冻裂,要打开所有阀门,把水排净。
3.2.5微灌灌水器(1)灌水前应对灌水器及其联接进行检查和补换。
(2)灌水时应认真看,对堵塞和损坏的灌水器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必要时应打开毛管尾端放水冲洗。
3.3系统启动后(1)检查泵出口处的压力和流量是否正常。
系统压力一般在10-15m之间基本正常。
(2)在灌溉过程中应注意压力范围、棚内滴灌管水压应以0.1-0.15Mpa为宜。
(3)管道出现漏水漏肥情况时,要及时检查相连接是否紧密、密封圈是否有损坏,并及时排除。
(4)工作过程中要观察阀门、压力表和水表是否出现灵敏度降低或失调,如有要及时维修。
(5)各棚内的供水阀门正常情况下置于关闭位置。
四、灌溉系统的维护4.1水源的保护:尽量避免水中生长藻类和有机物。
如果发现,可利用药物进行防治。
方法为:每灌溉季节结束后,可用酸处理灌溉水,使其流过管道,由滴头、泄水阀流出,以清洗有机物对滴头和管道的堵塞。
4.2灌溉首部系统的保养:·动力机:电动机应保持干燥、洁净;应按照接线盒盖完整、压线螺丝无松动和无烧伤、接地良好等要求,每月应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灌溉季节过后,应对电动机进行一次检修。
·水泵:每年运行前应将轴承、轴承体清洗干净,更换一次润滑油。
水泵投入正常运行后,每工作500h应更换一次机油。
离心泵运行1500~2000h后,对所有部件应拆卸检查,清洗除锈,维护保养。
·水表:一般根据使用时间来定,最少两年要彻底检查并校正一次。
平时工作过程中要勤观察、比较,如果工作异常要及时检修;·压力表:每两年要校正一次;·筛网式过滤器:建议每月清洗一次。
方法:将纱网取出,放入清水中上下晃动。
如果堵塞严重可用软毛刷子刷干净,一定小心,不能损坏纱网。
如果工作过程中有压力不正常升高现象,可打开过滤器检查是否纱网过脏。
清洗过的过滤器,在工作时要注意系统检查系统压力是否与要求压力吻合;4.3灌水管及灌水器维护:·每个月应打开所有毛管尾部冲洗,使毛管尾部积累的脏污全部冲洗完为止;·每三个月应打开所有支管尾部阀门冲洗,使支管尾部积累的脏污全部冲洗完为止;·每年年底入冬前应把所有管道,包括主管、支管、毛管都要冲洗一次,然后把所有主、支管尾部排水阀打开,以没有水流出为止。
五、灌溉系统的管理建设与管理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做好运行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工程效益。
经验证明,凡是运行管理好的地方,都获得降低管理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年限、经济效益显著的效果。
5.1组织管理5.1.1建立管理机构、固定工作人员为了加强工程的管理,应建立管理机构,固定专职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责任心强,爱护公物,不仅懂得用水,还应懂得基本用电知识,并掌握灌溉系统全部设备的安装、拆卸、维修知识。
5.1.2明确职责和任务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设备的维修、用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管理人员也应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5.1.3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机构的内部应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一旦建立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够有违反和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生。
5.2用水管理用水管理是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它的任务是制定和执行用水计划,使灌水工作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执行合理的灌溉制度,以保证适时适量的灌水,促进蔬菜的正常生长,提高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要求做到:(1)编制年度和分期用水计划。
每年在工程运行之前,应根据林木生产计划和生长要求,结合气象预报、水源供水情况,编制年度和分期用水计划。
(2)因时因地制宜调整用水计划。
由于用水计划是事先制定的,因此在每次灌水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分期用水计划加以修正,做到按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水。
(3)建立各个工程和田间用档案。
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应建立工程和田间灌水档案及运行记录制度,及时填写机泵运行记录表和田间灌水记录表。
5.3运行管理做好工程、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延长工程和设备的使用年限的前提,因此在工程的运行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工程的各项技术规定,正确的使用设备和维护各种设备。
(1)根据作物需水要求,或参考灌溉制度经验,逐步建立该系统较优的用水管理模式,开启和关闭灌溉系统。
(2)灌溉系统运行是否正常,每次浇水时应检查首部及其他设备的工作状况,管路压力变化,旁通有否损坏,滴灌管与旁通的接连是否脱落,滴灌管是否打折,滴头是否堵塞,如有损坏、漏水、堵塞应及时修复和处理。
(3)根据作物生长需要,由滴灌系统施加可溶性化肥、农药。
(4)记载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时数及灌水量。
(5)参照有关的农用排灌机械手册和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动力机水泵及首部设备,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