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行驶安全性3

汽车行驶安全性3


11.8 11.3
图4-2 轿车(分子)和大客车 (分母)撞车事故分布
5/22
图4-3 撞车中轿车驾驶 员受伤过程
6/22
图4-4 撞车中轿车前排乘客 有无安全带受伤过程
7/22
25
20
15
10
5
0 Í·²¿ Ãæ ²¿ ¾±²¿
¼Ý Ê» Ô± 19.7 18.5 3.7
¸±¼Ý Ê» Ô± 22.5 22
17/22
图4-9 安全带的型式
18/22
(2)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可以不必限制乘客的正常活动。 安全气囊的作用情况见图4-10,传感器1在 撞车发生时可感知车身变形和减速度,撞车 信号通过引爆装置2使气体发生器3产生了高 压氮气和氩气进入安全气囊4。气囊可在十分 之一秒内充气完毕,保护乘客的头部和上身。 事故发生后经过0.4~0.5秒,气囊的气体通过 专门的孔放出,乘客可以自由活动。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及 汽车安全性分类
一、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图4-1) 1 . 人的影响 2 . 道路的影响 3 . 汽车本身的影响 4 . 环境条件的影响
1/22
素质
经验 人 状态
路面 线路
活动
精神 心理
操作
图4-1 公路交通
环境
安全的影响因素
气象 物理
状况
道路
车辆
侧面撞车时,碰撞部位允许的变形
行程很小,应保证主撞车不会侵入被撞 车的乘客室。因此,车门和铰链、门锁 机构承受碰撞的能力是一个关键。
15/22
图4-8 轿车各部分不同的刚度(乘坐区 刚度大,保证乘员的幸存空间)
16/22
2. 限制乘员位移 (1) 限制乘员位移的装置中,最简单有 效的是安全带。安全带的型式如图4-9 所示。轿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多采用 三点式安全带,后排乘客或载货汽车、 大客车乘员也有用腰部安全带的,赛 车则用四点式。
10/22
据统计值可知,某轿车各个
座位的危险系数,见图4-6。
0.25
ν µ³ ¸÷ù׻Πĵ £Î ÕÏ µÏ ýÊ k
0.2
0.15
0.1
0.05
0 ¼Ý Ê» Ô± ¸±¼Ý Ê» Ô± ºó × ó × ù
ºó ÖÐ × ù
ºó ÓÒ × ù
× ù λ 0.184
0.229
0.149
0.167
0.171
图4-6 轿车各个座位的危险系数
11/22
四、内部被动全车身 轿车发生迎面碰撞或碰到固定障碍物 时 , 前 部 分 发 生 特 别 大 的 平 均 减 速 度 jcp (300g~400g),从车头到车尾逐渐降低 (图4-7a);轿车质心平均减速度 jcp为 40~60g(图4-7b),瞬时值可达80g~100g。
仪表板下部应安装膝部缓冲垫,风 挡玻璃应采用钢化或夹层玻璃;转向盘 可采用弹性有波纹的结构,且盘缘可以 变形,转向柱能弯曲或伸缩。
21/22
图4-11 生存空间
22/22
使用安全气囊的缺点是在放气时形成 160dB-180dB的声压,另外,成本高。
19/22
图4-10 安全气囊的作用情况
20/22
3. 消除部件致伤因素 在乘坐区设计时必须保证乘员幸存 空间内没有致伤部件。图4-11画出了在 撞车前、后零件变形界限。界限1-1将引 起轻伤,界限2-2导致重伤,而界限3-3 将是致命的。
12/22
图4-7a 平均减速度沿车长方向分布
13/22
图4-7b 轿车质心平均减速度
14/22
为了降低迎面碰撞时的减速度,可
将轿车前部做成褶皱区(图4-8),在碰 撞时,可提供500~600mm的变形行程, 以通过褶皱区吸收撞车时的动能。
后部撞车的车速较低,轿车后部的
褶皱区的变形过程约为300~500mm。
3/22
三、汽车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1. 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 轿车和客车撞车事故的分布情况 见图4-2。 2. 撞车事故人员受伤过程 图4-3、图4-4 和图4-5 分别表示出 了撞车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前排乘 客及身体各部分受伤的分布情况。
4/22
9.6
6.2 65.4
59.5
23
4
15
13.2
23.3
NSH — 事故中的受伤人数。
(2)死亡人数
常用每百万居民,每百万公里行程,或
每百万部车的事故死亡人数来衡量道路交通
事故的程度。
9/22
(3)危险系数
K K1Nq K2 NZ K3NS Nq NZ NS No
Nq — 轻伤人数(康复期不超过四周); NZ — 重伤人数; NS — 死伤人数; No — 未受伤人数; K1,K2,K3 为加权系数,建议取 K1 0.015,K2 0.36,K3 1。
4
¼Ý Ê» Ô± ¸±¼Ý Ê» Ô±
ÐØ ²¿ ÉÏ Ö« ¸¹ ²¿
21.5 8.5 6.5
22.3 7.2
4
ÏÂ Ö« 20.5
19
图4-5 事故中轿车乘员身体各部位受伤分布
8/22
3. 被动安全性的评价指标
F NS N SH
NS — 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当场死亡 或事故后存活不超过七昼夜);
行驶 交通流
性能
结构
2/22
二、汽车安全性分类
汽车安全性: 1. 主动安全性 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 道路交通事故的性能。 2. 被动安全性 汽车发生了事故后, 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 能,又可分为 内部被动安全性和外部 被 动安全性。 3. 事故后安全性 汽车发生了事故后 能减轻事故后果的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