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第三课时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 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 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 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把一出控诉封 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 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整体把握】
通过窦娥这一冤案,了解元代社会的黑 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性格
押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三桩誓愿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押赴刑场 鸣冤(怨)(指斥天地、且 悲且怨、高亢激越)
婆媳诀别
性格
刚烈
三桩誓愿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性格
押赴刑场 鸣冤(怨)(指斥天地、且悲 刚烈
指斥天地
押赴刑场 鸣冤叫屈
怨
窦
娥
婆媳诀别 后街相见
悲
冤
诉说冤情
临刑发誓 怨气冲天
恨
冤情昭然
(二)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中【滚绣球】一曲 2.课外阅读《窦娥冤》全剧。
六、情感升华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 暴以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 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从 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部剧称得上是元 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专制 制度,只有推翻这一制度,劳动人民才能过 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官吏每败
由此,本剧的主题可这样概括: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元 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一)巩固提高
善良孝顺而坚强不屈的窦娥就这样无辜 的被送上了断头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 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 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 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 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 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 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 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 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 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 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 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 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 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 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 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 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腐 败的封建社会,注定了悲剧结 局。
三、合作探究,共同讨论
(一)合作探究:剧本中窦娥与哪些人有 矛盾冲突,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二)合作讨论: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是什么?探讨《窦娥冤》的主题。
且怨、高亢激越)
婆媳诀别 三桩誓愿
诉冤(悲)(负屈含冤、如 泣如诉,哀婉凄惨)
善良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场面
情感
性格
押赴刑场 鸣冤(怨)(指斥天地、且悲 刚烈
且怨、高亢激越)
婆媳诀别 诉冤(悲)(负屈含冤、如泣 善良
如诉,哀婉凄惨)
三桩誓愿 发誓(恨)(感天动地、感 反抗
情如火,激荡如潮)
人物形象——窦娥
元 关 汉 卿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1.回顾课文结构层次; 2.回忆文章中窦娥发的三桩
誓愿以及引用的典故; 3.了解窦娥的反抗精神。
(二)展示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 (2)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把握作品的
主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合作探究:剧本中窦娥与哪些人有 矛盾冲突,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窦娥与张驴儿父子、贪官桃杌 (wù)都有冲突,而最激烈的冲突是与贪官桃杌 的冲突。
从根本上看,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 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 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 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 的腐败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