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研究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信息透明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条件下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坚持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谨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资本保全,适应虚拟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合理反映资产价值。
但是公允价值计量也有其弊端。
在近几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由于没有较多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所以受到的冲击没有美国大。
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还不完善并存在许多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解决措施,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改善公允价值导致变动损益的虚拟性,减少利润操纵的行为的发生,使公允价值计量充分发挥其优势。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
一、公允价值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成为大势所趋,而我国加入wto 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也要求我国会计准则不断与国
际接轨,公允价值计量是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特征之一,所以公允价值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以历史成本计量,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物价的上下波动不能正确反映资源的真实价格。
因此要引入公允价值。
于是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对金
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1)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需要
我国以前用的历史成本计量无法计量没有实物形态的金融产品,因此我们只
能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
使用公允价值可以在通货膨胀的时候对原来的生产力和生产规模进行计量,使资本得以保全。
(2)符合会计配比原则
我们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的现实价值,并且将成本和费用转化为现值,从而解决了因历史成本的原因产生的通货膨胀或紧缩导致的不应该产生的收益或亏损,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
(3)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可使管理者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能更好地反映出市场的波动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联系,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财务报表的质量得到提升,是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准确。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
(1)主观性较强
由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掌握的信息,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对
同一项资产的估价也不同,加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因此要依赖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主观性较强。
(2)容易导致利润操控
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分析估计,并且由相关人员进行估计,就容易产生相关人员因一己之私而操控利润,例如进行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就会产生虚增资产,使企业收益增加。
(3)产生顺周期效应
企业内部损益虚拟化会使持有本企业股权的企业也确认投资收益,进而引起连锁反应而导致乘数效应。
而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又会导致市场的急剧下跌,损失进一步扩大,对金融危机产生了推进作用。
四、公允价值计量缺陷的解决对策
(1)完善公允价值所需市场条件
建立健全的市场价格体系,创建自由活跃的交易市场。
政府部门应当与各行业建立透明的信息数据平台,公开信息资源,使得会计、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确定公允价值的信息,交易价格更加可靠。
(2)健全相关法规
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监督,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严格遵守独立审计的最新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证监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
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市场民间审计质量,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
(3)提高执业人员的道德水平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和专业水平,对会计人员进行不断地培训。
公允价值的合理估计和运用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要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利润操控的行为。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的应用对我国会计产生了许多影响,其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表现在:适应虚拟经济的发展需要,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公允价值符合会计配比原则,允价值计量下信息决策的有用性更强,方便与国际接轨。
不良影响表现在:实务操作中公允价值难以准确认定,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可导致利润操纵,公允价值导致变动损益的虚拟性,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成本高。
而具体的解决办法有完善公允价值所需的市场条件,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监督,体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建立健全我国相关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1]乔玉洋:公允价值的适用性分析及启示,财会通讯,2010,(15)
[2]张艳梅,马艳樱,易挺: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与弊,中国内部审计,2010,(5)
[3]何敏:公允价值现实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民营科技,2011,(9)
[4]张超伟:公允价值计量利弊分析,经济论坛,2010,(8)
[5]许文静,陈世金,谢彬:公允价值计量对证券公司财务报表影响分析,财会通讯,2012,(15)
[6]方文彬: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利弊分析,发展,2012,(3)
[7]李婧: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及对策研究,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
[8]周媛媛,姜荷:公允价值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分析,国际商务财会,2011,
[9]王德礼,张曼:公允价值放大性危害的层次划分与对策探析,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2)
[10]齐晓晶: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民营科技,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