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预习单
一、熟读课文,日积月累
1.根据注释和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
辩斗:故:以:去:日中:
车盖:及:盂:为:
沧沧凉凉:探汤:决:孰:汝:
3.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可以适当加上动作。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我的视角
1.读了课文,针对文章题目和内容,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
2.我查找相关科学资料,能帮助孔子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三、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来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

共学单
延学单
1.自己策划一个话题,学习“两个小儿”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邀请老师、同学或家长参与辩论。

2.延伸阅读
学弈(1)
弈秋(2),通国(3)之(4)善弈者也。

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

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

为(18)是其(20)智弗若与(20)?曰(22):非(23)然(24)也。

注释:
弈:下棋。

(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谓,说。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