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社会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
表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以及弱势感蔓延
原因:无形心理方面/有形心理方面
举措:进行“无形”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认知、情感的调节,解决有形的社会问题,营造平等的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标题:平和理性才能创造幸福
理性平和社会稳定
理性平和心态是社会问题的孵化剂/航向标
有形与无形并重,培育理性平和心态
有无兼修、培育理性平和心态
开头(一)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存在于各类群众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对于我们个人幸福、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急功近利、失衡偏激等一系列不健康心态,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社会能稳定向前发展,我们必须用(有形与无形)来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二)七月,我们悲情与临汾“被挖眼”男童;九月,我们悼念于大兴的“被摔”女婴;十月,我们惊叹于陕西“被抱”婴儿。
令人惋惜的消息一一传来之时,我们不禁感慨:我们的社会乱了,因为我们的心态病了。
面对这样一种病态的状况,广大民众期盼理性平和的主流心态能来彻底医治我们的社会,而这种心态的实现来自于“有形与无形”的完美结合。
分论点:
当前社会存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给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幸福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重要。
我们要破除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响,要通过寻找产生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的原因入手,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机构急剧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是人们的心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产生了各种“问题”,社会公平正义出现了“偏移”,这些给人们心理出现“问题”培育了“土壤”,助推了不良心态的“茁壮成长”。
因此我们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来改变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社会心态,培育出理性平和的健康社会心态,助推社会的平稳发展。
要进行无形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品性的调节。
刚刚发生的美国校园枪杀案震惊全世界,事后媒体披露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犯罪嫌疑人的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其性格中的暴力倾向,并曾请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协助,但遗憾的是心理辅导员最终没能介入。
我们假设,如果能够较早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辅导,悲剧是否就能够避免?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在付出惨重代价以后,我们应该清楚,健全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要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和多形式地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使人们克服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不和谐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要解决有形的社会问题,营造平等的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主义。
其实,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以普遍存在的“焦躁不安”为例。
城镇代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漂族”、“蜗居”、“蚁族”大量人群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而不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从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
显然难以达到。
对于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有些阶段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的心态的滋生难以避免。
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影响国家目标实现。
因此,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结尾:
少一点“我没时间和你闲扯”的粗鲁。
多一点平等耐心的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训导,多一点公共信息的及时披露;少一点“买不起房为什么不租”的不解,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记住,无形的心理疏导加上有形的社会公平的落实,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