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心得文言文教学之所以难原因有三,其一:学生不愿学。
现在的孩子接触面广,个性强,喜欢具有时代气息的、节奏感强的新鲜事物,而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就像是戏盲看京剧,“咿咿呀呀、之乎者也”老半天也弄不懂讲的是什么,毫无兴趣。
有些知识点难懂就产生畏难情绪。
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从心里认为文言文没有实际意义,平常说话不用,写请假条写信都用不着,就连写作文也不用文言形式,因此文言文毫无用处,学来干吗!其二:教师上课形式老套,毫无新意,引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文言文的基本流程词语解释、课文翻译、中心思想总结,然后是背诵课文。
流水线似的上课模式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而学生的沉闷压抑又导致教师对课堂缺乏激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文言文教学成为“学生不疼,老师不爱”的尴尬课程。
因此文言文课堂也就很难出彩。
其三: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考查形式单调,考不好就容易丧失兴趣。
文言文的检测基本是靠试卷检测。
考点是基本文学文化常识,重要的作家作品,重点实词虚词句式,文章的章法结构思想内容等等。
学生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这对于初中的文言文学习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如何让文言文的课堂也出现欣欣向荣的崭新格局。
我也在不断学习中摸索,不断反思,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试图找到适合本校教学的方法。
一、引起兴趣,激发自豪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从短浅的目标来看是应对考试,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是要了解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
当学生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有了足够和清晰的认识,才能有兴趣有动力去把它学好。
为什么学生那么不遗余力学习英文?因为除了应对考试,它还实用,可以用来交流沟通,甚至时尚,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让自己非常上档次。
那么不妨借着这样的一种心理来将文言文与之对比一下,顺势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网上曾经刮起一阵文言风,英国著名流行女歌手阿黛尔红遍全球的《Someone like you》被高手用文言翻译,名为《另寻沧海》——“I heard that your settled down:已闻君,诸事安康。
I heard that your dreams came true:已闻君,得偿所想。
Never mind,I w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u you too更是被升华为:毋需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
Sometimes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yeah.被译成:情堪隽永,也善心潮掀狂澜,然”。
一首英文情歌,翻译成诗文言文后,古风遗韵,整首歌歌词中所有表达的情意不但表露无遗,且更加缠绵悱恻。
一个然字对yeah,将那种神韵传递。
难怪网友惊呼: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学生们也被深深打动,为之折服。
我想被打动,除了优美的词藻语句,这背后包含的中国传统情怀和意境,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精神。
这就是我们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素养的原因。
若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古代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一种满满的自豪感,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接下去要做的是好好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学好文言文。
二、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现在初高中教材中的篇目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名篇。
诗词文赋,名作大家比比皆是。
只要学好,参加考试是没有问题,但就是学不好。
为什么呢?因为学习方法没有改进。
学生都知道文言文要积累,但是如何积累?朗读背诵默写老三样,听老师讲解记录做题,老规矩。
死记硬背不成系统,不找规律,没有方法,使得文言学习的效果不佳。
我建议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言学习的方法梳理出啦,然后按照步骤有的放矢应用到每篇课文的学习中去,学会归纳总结整理迁移思考。
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在每一环节中做好方法指导如第一:指导学生学会充分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的看一遍课文,也不是让学生把译文照着抄下来就算完成了,而是要让学生圈画出不会的,不懂的,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能完成的地方。
这些地方往往就是各种语言现象,课文重点难点所在。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学生上课有了目标,教师讲课也有了重点,学生、教师都会觉得上课比较轻松而高效。
第二:多种形式的充分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不仅对现代文适用,对文言文同样适用。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朗读教学。
读什么?读准字音,读通句读,读出语势语调。
一般情况下我把课堂朗读分为这样几步: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教师范读,指导节奏停顿;学生听读,互相指正错误;结合注解自由读,疏通课文大意;学生齐读,熟悉课文内容,在完成前几步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根据课文需要或学生接受情况再安排讲后读、竞赛读或者诵读。
再这些读的环节中,教师范读很重要,它起到了引领学生认识,渲染课堂氛围的作用,教师必须重视。
充分的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减少盲目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听读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益,激发了学生兴趣,更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三:同伴竞争,互助学习。
以翻译为例,这要求古文翻译可参考注释、工具书,字字对应落实,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但千万不可直接抄写译文。
因为学生觉得枯燥,我便从形式上丰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同样的问题,老师教学生有可能效果一般,学生教学生就可能事半功倍。
为此,我针对文言文的字词及句子翻译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开拓学生的思维,变过去的教师讲深讲透为学生的学深学透,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样,学生文言文的背诵检查也可以交给学习小组去完成,教师只要做好督察工作即可。
第四:难点重点,寻找规律,注重应用。
对于学生畏难的语法知识点,如词类活用,倒装句式,我要求他们学找规律,再辅之练习来切实掌握。
如名作状与名作动的异同,虚词于字构成的几种句型,宾语前置句的现象归类与区分等等。
对于文章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篇章结构等内容,则布置读书笔记,课后感想,人物简介,鉴赏短文等形式来考察应用,这样将文言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使同学们能学有所用。
第五:丰富课型,寓教于乐。
一学期可以用人物演讲,风物介绍,快乐问答,诗文配画,小组竞赛等多重形式和活动化的方式来检测文言掌握的情况。
让学生摆脱单一的考试监测,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增加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在活学活用中调动能力发展。
其实文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
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熟练的背诵课文并解答同学们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教师能机智设疑,激荡学生的思维,便能引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能慷慨激昂,褒贬是非,便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成长,教师能在纷繁生活中传承践行着优良的传统与文化,那么无疑是在身体力行的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其实不难,学习文言文,很有必要!以上就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拿出来和各位同仁分享。
当然,教学千法、教无定法。
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最主要的是找对适合自己,也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专家予以批评指导,使我能够更快的进步。
文言文教学心得2通过参与学校古文教学活动让我收获颇多,给予我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许多启发。
各位教师的讲解风格不同,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新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我从中总结出文言文教学的几点要领。
1、文言文教学应该注重基础针对初中生的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上,如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多音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会对以后的高中教学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中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必备条件。
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和总结,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即使遇到陌生的课外文言文也不感到棘手,而能够去从容应对。
2、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尤其是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赏析等。
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身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思想等角度出发来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和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在此次活动过程中,老师们都通过课堂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觉地就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我感触很深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应该有所创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形式,多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让学生将重点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文言文学习的规律,例如文言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总结、通假字的总结以及特殊句式的辨别,多传授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只一味地让学生背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和文章中心思想。
“授人以渔”我们教师应该把捕渔的具体方法告诉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让文言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课堂上大放异彩!文言文教学心得3《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普遍感到很新鲜。
但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好的“第一印象”?该让他们学到些什么呢?我首先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如,原版的《世说新语》,《古代汉语》书,编写了一份具体详细的教学预案。
为了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帮助他们先弄清古文与现代文最大的一个不同点——文言文是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文是以双音节词。
为此,我给同学们作了一个比较:我们现在说“祖父”是一个人,就是爷爷;但是古代说“祖父”就是爷爷和父亲两个人。
我们现在说“妻子”是指一个人,在古代“妻子”就是指夫人和孩子。
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诣”指拜,还有“未”、“闻”、“示”等。
我让同学们回家去认真预习,借助语文教材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对这些单音节词进行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带着同学们读古文。
我便示范,便告诉同学们:读古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语速要慢。
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
于是我又范读了一遍,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