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CA6136普通车床挂轮箱中胶木轮的更换与调试
一、案例应用的背景
CA6136普通车床在使用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就是车床挂轮箱中胶木轮损坏,由于胶木轮的损坏会致使运动无法传输到主轴,影响车床正常使用。
向学生介绍本次学习的目的和必要性,向学生介绍挂轮箱的相关概念以及运动传动的路线,让学生明白挂轮在车床中的重要性。
二、案例实施的目的
1.掌握案例教学法在本专业具体任务中实施所应用的方法。
2.掌握挂轮箱中胶木轮损坏后,更换该轮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3.掌握更换胶木轮的方法、步骤以及更换后齿轮间隙的调整。
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虽然很简单,但是来源于CA6136机床的实际。
对于这一类问题,需要学生的动手、动脑,故应用案例教学法非常合适。
三、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的任务
某机械厂有两台正在使用的CA6136普通车床,由于润滑不良、操作不当,致使挂轮箱中的胶木轮打齿损坏,现要求你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找到换好新的胶木轮,使机床能够正常运转,以满足生产需要。
思考题:挂轮箱中的胶木轮损坏后为什么要更换?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找到挂轮箱中的胶木轮在车床传动中的作用。
四、所需设备与工具
CA6136普通车床五台,通用工具5套。
五、项目实施的内容
(一)项目组的产生
1.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按照男女生比例以及学生学习的强弱把学生分成5组,大致每组6人。
这5个小组,就是实施案例教学的5个任务组。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该组长负责协同教师维持好纪律,安排本组成员的任务分工,维持本组成员个案研究后的组内讨论工作,系统总结本组意见与解决方案,负责汇报本组情况,提交全班交流。
全体学生分为五个组,在确定方案的基础上,在不同的五台机器上共同实施同样一个项目,小组成员之间是合作与监督的关系,这样便于统一管理与评价。
这种分组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中方案的确定
1.五个任务小组组长分别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分析案例要求,初步确定本小组的解决方案。
2.小组长整理解决方案,制定出更换顺序。
3.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与依据,全班讨论。
4.在教师指导下,大家推出最佳方案。
5.各小组的方案在教师的同意后开始实施。
这个环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思想方向,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三)任务分工与实施
1.教师向学生布置实施的时间与注意事项,统一思想。
2.各小组长向自己小组成员讲清实施方案与步骤,统一思想。
3.在小组成员全部清楚实施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分工。
※案例实施小组负责人(小组长)。
※项目实施方案完成人
※拆卸挂轮箱完成人
※拆卸胶木轮完成人
※安装胶木轮完成人
※试车完成人
※任务完成汇报完成人
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不是一个个人的表现怎样,而是体现了集体(小组)的成绩如何。
所以小组成员之间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和方案实施的明了思路,所有任务都是共同努力来完成。
每一个人都必须完成自己分工的任务,并且能够对所完成的任务做解释说明。
(四)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阅读案例、个人分析——讨论案例要求,本组成员统一认识,形成解决该方案的基本意见——汇报各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全班讨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指导下,共同找出解决更换胶木轮的最佳方案(拆下损坏的胶木轮————调整齿轮安装位置,安好新的胶木轮——调整间隙,使其正常运转。
)——小组成员按照不同分组,实施该方案——总结评价。
1.第一步: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统一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
2.第二步:为实施方案做好准备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检查准备好的五台设备情况,检查各小组所使用的工具情况。
3.第三步:按照实施步骤,实施方案。
按照讨论通过的方案,具体由各小组实施:
(1)拆下胶木轮,这个阶段要注意一定不要损坏与胶木轮相啮合的各个齿轮,不要用
力敲击以免损坏机床。
(2)更换钢套,把钢套小心从旧的胶木轮上卸下,装入新胶木轮上,注意力度的掌握。
(3)装上新的胶木轮
(4)调整齿轮间隙,这一步尤为关键,因为如果间隙太小,胶木轮齿根处磨损加快,导致胶木轮损坏加剧,如果间隙过大大,在啮合过程中导致胶木轮齿顶工作,一旦有震动容易打齿,所以安装好后要保证间隙大小适中。
这个阶段,教师要适时进行监督与指导,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做好示范,以确保学生学有所成。
(五)案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分析在整个的案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好记录,并向其他同学说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整个案例实施过程的反思,它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整个操作过程的思路,找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而解决问题,这是对知识的一种提炼,也是对其他没有碰到这些问题的同学也是一种警示。
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敢于担当的精神的培养
(六)案例完成总结阶段
及时总结该实施完毕后个人得到哪些收获,得到哪些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工作中受到那些启发。
当然还可以及时总结不足与以后工作中在哪些方面努力,从而得到提高。
总结完毕,各小组形成一份材料,及时与全班同学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根据情况,每一个小组再做一份实训报告,整理成文字的形式存档,形成一个完善的案例教学法的材料。
案例进行完毕,每一位学生一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总结阶段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七)案例完成总结并验收评价。
根据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教师及时对小组成员作出肯定,指出完成过程中优点,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
学生全部完成,教师要对各个小组完成情况作一比对,并且对他们逐一作出评价,并对完成优秀的小组作出激励性表扬评价。
教师的及时表扬,使学生前进的不尽动力。
这个阶段,可以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小组长作总结,教师及时补充。
这又是一个相互交流阶段,而且在教师很有效的引导下,会达到交流高潮。
教师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能力等。
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评定,即教师、组内、组间,每个层面的评定内容有所不同。
其评价方法如表10-1所示。
制定评价内容及标准,建立能力的评定等级,项目成绩评定等,如表10-2~表10-6所示。
表10-1 评价方法
本课程贯彻综合化考核原则,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单一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个别与群体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项目全过程,主要从项目操作实施来进行考核。
由于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实施过程考核提供了条件。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
过程考评占70分,期末考评占30分,具体见表,取代了依靠一次期末考试来确定成绩的方式。
表10-2 考核评价要求
每个学习项目的过程考核都有详细标准,下面是一个学习项目的考核标准。
表10-3 考核方式与标准
表10-4 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
表10-5能力的评定等级
表10-6项目成绩评定
注:合格表示全部项目都能达到三级水平;良好表示60%项目能达四级水平;优秀表示80%项目能达到四级水平。
(八)知识拓展
为了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提高,完成该案例后,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对本次案例完成的情况以及自己本班同学完成的情况做一了解,对这次案例实施书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