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专题六 变异与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专题六 变异与进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六:变异与进化【考情分析】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可遗传的变异的概念、类型、特点、来源,可遗传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发展及应用。

本专题内容综合性较强,常通过新的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多种育种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简答题中的实验探究与育种方案的设计不容忽视。

【知识网络】【知识综合】1发生光镜下可检出2组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提醒: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发生突变的碱基位于基因结构的内含子中。

(2)发生隐性突变。

(3)基因突变后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同一种。

3、生物的进化(1)物种形成的方式分为渐变式和骤变式,生物书以渐变式为例讲述其过程。

物种形成主要为渐变式: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改变就属于进化范围。

物种的形成在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上突破种的界限,出现生殖隔离。

【典例导航】1. 【2012、海南、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 .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 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B 项正确;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C 项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D 项错误。

2. 【2012、海南、24】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 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 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 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 1植株自交,产生的F 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 .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答案】A(突变、重组、选择、漂变等) 出现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多种因素【解析】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 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如果两对(或更多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

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了。

3. 【2012、江苏、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 .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生物竞争也是一种环境因素,A 正确;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可通过对比了解生物进化情况,B 正确;生物也可引起环境的变化,C 正确;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 错4. 【2012、海南、29】(8分)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

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时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______上,授粉后套袋。

四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该雌配子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______条染色体的合子。

(2)上述杂交获得的种子可发育为三倍体植株。

该植株会产生无子果实,该果实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 分裂。

(3)为了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理论上可以采用____的方法。

【答案】(8分)(1)雌蕊(或柱头)(2分) 22(1分) 33(1分)(2)减数(2分)(3)组织培养(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1)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两者杂交,把得到的种子种下去会长出三倍体植株,由于三倍体植物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配子,所以在其开花后用二倍体的花粉涂抹其雌蕊或柱头,即可利用花粉产生的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没有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种子,即为无子西瓜。

四倍体植株由二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而来,体细胞中含有22×2=4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配子所含的染色体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442 =22),二倍体植株产生的雄配子含222=11条染色体,两者结合形成含有33条染色体的受精卵。

(2)三倍体植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会发生联会的紊乱而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

(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繁殖植物植株。

5. 【2012、江苏、28】(8 分)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

图中A 、B 、C 、D 表示4 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 条染色体,C 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 与CC 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__________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 __________方法进行培育。

(2)杂交后代 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 ____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 __________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 ______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于中C 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 ________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 __________。

【答案】(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植物体细胞杂交(2)AABBCD 14 42(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4)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1)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植物AABB产生AB的配子,植物CC产生含C的配子,结合后形成ABC受精卵并发育为相应的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形成可育的后代AABBCC;还可以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AABBCC的个体。

(2)AABBCC产生的配子为ABC,AABBDD产生的配子为ABD,配子结合形成AABBCD的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C染色体组和D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两个A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两个B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共计14个四分体。

由于①中有6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共42条。

(3)杂交后代②,减数分裂过程中C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而丢失。

(4)射线可能会导致C染色体断裂,断裂的部分如果含有抗病基因,抗病基因可通过易位的方式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专题训练】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2、(2011安徽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 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3、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4、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杂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过程②是杂交育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C.过程③主要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过程④通常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5、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

右图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死亡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基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性的变异而毒性减小。

以此为根据得出了如下结论:在较短的时期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

关于兔和病毒进化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隔离、自然选择 B.隔离、突变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突变6、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⑴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_。

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_。

⑵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

⑶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⑷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