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招聘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考试大纲、海量免费备考资料下载:/LTqtRC
一、
不定项选择题:
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
A. 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 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D. 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
A.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3、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A. 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B.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C. 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D. 把物质和运动对立起来
4、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
A. 剥削阶级的偏见
B. 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
C. 私有制度的存在
D. 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
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A.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 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 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参考解析:
1.主观性、观念性是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自由性、意向性、预见性、创造性、超越性和反思性等是意识活动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错误意识表现出来的虚幻性,则是从另一侧面表现的意识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故选ABCD。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故选ABCD。
3.ABC。
二元论,主张世界的本源有两个,即物质和精神,二者并列存在,无先后之分,无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从而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并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4.本题考查当今高科技时代存在唯心主义的原因。
A项是阶级根源;B项是生产力根源:再发达的科技,也不能够解决世界全部之谜,对世界无知就会产生“唯心”的看法;D项是唯心主义本身就是由于过分强调了主观方面的结果。
故选ABD。
5.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故选D。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立足国情,这体现了( )。
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
D.主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2、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 )。
A.经济体制
B.经济制度
C.正式的制度安排
D.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D.经验是认识真理的最终判断标准
5、“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这首诗告诫我们,在生活中必须( )。
A.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B.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参考解析:
1.A项不符合题意,题目中没有体现重点论;B项观点本身错误;C项规律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是永恒的;D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2.CD。
人的历史活动起始于主体选择,社会发展表明,在同一历史时空内,往往并存多种可能,包括社会发展道路供人选择。
而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一定是C项“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和D项“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故选CD。
而A项“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没有指明选择的是什么道路。
B项“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也是错误的,因为反动势力在一定时期是强大的,但他们选择的道路却是反历史潮流的。
3.B。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
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4.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性。
本题中,AB属于唯物主义,CD是主观唯心主义,故选CD。
5.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行至浪最深的地方,要小心谨慎。
行到没有波浪的地方,也要像有波浪时一样小心。
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故A正确;而“无波”和“有波”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正确。
这首诗也在提醒人们在危险的地方要小心谨慎,即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有可能避免灾难,C正确。
本题选ABC
三、
不定项选择题:
1、对马克思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分析正确的是( )。
A. 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B. 消灭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
C. 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
D. 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这表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 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 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 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也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韧不拔。
“多难兴邦”表明( )。
A.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B.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
C.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 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的是( )。
A.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B. 《资本论》的发表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实践论》的发表
5、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
A.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 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 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参考解析:
1.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消灭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未来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所以ABCD是正确的。
2.ABC。
3.“多难兴邦”谈的是矛盾问题,没有涉及量变质变,C项错误。
故选ABD。
4.C。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5.B。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并不断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所以选B。
A项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不合题意。
B、C、D三项都是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依据,但B 项是根本依据,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四、多项选择题:
1.运用可能性区分为多种情况的观点,指出下列关于“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的说法中正确的( )。
A.“大海捞针”是可能的,尽管很艰难
B.“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
C.“大海捞针”属于抽象可能性
D.“水中捞月”是人主观意志的想象,可以转化为现实
2.看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 )。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两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C.一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
3.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A.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不平衡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平衡
C.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不平衡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5.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普遍的,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特殊的。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否定之否定规律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的有( )。
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否定形式
B.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C.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D.不同事物的发展周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参考答案:1、ABC 2、AD 3、ABCD 4、BD 5、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