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5课诗词五首

第25课诗词五首


第五、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篱笆下采 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 了庐山。 •赏析:展现诗人悠然自 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 界的千古名句。
诗中“见”字用得好,为什 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不 经意间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 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能否把“见”字改为“望” 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 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 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 眼帘的状态。
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 以抒发情怀。
陶渊明,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被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365-427)名 潜,字 渊明, 一字 元亮 , 东晋 时期著名 的山水田园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
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
第七、八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成群结伴而还。 •赏析:南山暮景图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万物自由自在,随 性而动,正如诗人摆脱官场世俗的束缚, 回归田园,悠然自得。 •借飞鸟知倦而归喻自己
的辞官归隐。
第九、十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 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 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 》
写作背景
•《饮酒》诗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 这组诗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 兴抒怀,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 的喜爱,并非单咏饮酒。
•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是历来传诵 的名篇,写作时间大约是诗人归田后十二 年(417)。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赏析
指上层士人 之间的交往。
第一、二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 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赏析:诗人虽身处尘世之中,却能 免于尘世的烦扰。
第三、四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 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 安静。 •赏析:设问,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 闹,是因为内心闲适高远。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 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 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 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 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25、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田园诗: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 退居山野,避入乡村。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 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 胆寒。
所感:移情花鸟,表达感时伤世的复杂 情怀。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战事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家 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所盼:战火连天,家书难觅。
•《春望》写于“安史 之乱”时期,当时, 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 军安禄山占领,唐玄 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 妃偷偷向四川逃去, 叛军焚烧宫室,杀戮 无辜,人民朝不保夕,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月,春天又来 到了长安城,然 而,昔日繁华的 都城,却已被叛 军践踏得破败不 堪。因为战乱, 诗人被迫只身留 居在沦陷的都城, 目睹破碎衰败的 祖国,黯然神伤。
•赏析:总结全篇、点明主旨。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 谐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反 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 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探究: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 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 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 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 心归隐自洁,超脱尘俗 的人生追求。
春望 杜甫
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字: 子美 号: 少陵野老 人称: 诗圣 诗被称为: 诗史 诗风: 沉郁顿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格律上:五言律诗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译文: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 的都城草木丛生。 所见:国破家亡,都城满目萧然,一片萧瑟悲凉。
唐代“三李”: 李白 、 李商隐 、 李贺 。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 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 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 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பைடு நூலகம்甲光向日金鳞开。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城,城墙仿佛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 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显示了守城将士戒备森严、雄 姿英发。
军中所吹 的号角
这里指战场上 的血迹
凝聚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译文: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 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白头发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
住了。 所思: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中心思想 •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 长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 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 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 事。
李贺(790~816),字 长吉 , 唐 代 著名诗人,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 在写诗上。 27岁病卒,人称 “奇才”“鬼 才”,被人称为“诗鬼 ” ,著有《李长吉 歌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