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思想政治备考方案一、学情分析果洛州民族中学政治高开复习计划,本人所带高三年级2个文科班,共76人,通过月测和各种考试发现学生之间成绩差距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较低。
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较差。
因此,高三政治学科备考复习要重基础,重习惯、重能力培养,力求做到备考复习有针对性,实效性,打好整体战。
二、复习备考目标1、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
2、紧扣时政热点,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完善体系。
3、学科渗透,精选试题,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4、紧紧抓住课本,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5、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6、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争取2018年文综学科的高考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均在我校2018年基础上明显提升,并且尽量缩小与州平均分、及格率的差距。
三、复习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2018年9月-2018年4月初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总体时间安排:2018年9月1日------9月15日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必修一《经济生活》前两单元知识检测2018年9月16日-----10月1日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八课)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十课、第十一课)必修一《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检测2018年10月2日----10月20日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四课)必修二《政治生活》前两单元知识检测2018年10月21日----11月18日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必修二《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九课)必修二《政治生活》三四单元知识检测必修二《政治生活》全书知识框架构建及高考题强化2018年11月20日----2018年12月10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前两单元知识检测2018年12月11日----寒假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十二课)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书知识框架构建及高考题强化2018年春季开学-----2018年3月15日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必修三《文化生活》前两单元知识检测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七课)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必修三《文化生活》三四单元知识检测必修三《文化生活》全书知识框架构建及高考题强化备注(1)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是高考的重难点,且分值较多,故时间相对较多,而必修二《政治生活》和必修三《文化生活》内容较简单,相对时间较少。
(2)一轮复习过程中,要穿插综合题的训练,加强高考模拟题训练力度。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2018年3月-2018年5月初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综合能力突破(一)考纲分析2018年大纲政治学科部分与去年对比,在考试性质和考试内容方面没有太大变化。
根据去年政治试题灵活新颖的命题特点来看,今年还会保持这样的命题趋势。
备考方法1.立足课本。
教材上的知识点、专家点评、相关链接都要进入考生复习的视野。
还要特别注意熟记单元名称、框名称、目名称以及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
2注意构建知识网络,将课本知识体系化,打破模块局限。
3.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相对接。
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集中在关注民生、调控物价等贴近现实的问题上,今年要格外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韩关系”“依法治国”、中国经济新常态。
考生应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思考这些热点问题。
4.加强探究题的训练。
在备考过程中注意对这类型试题的训练,提升破题、解题的能力。
在备考复习中,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二)、备考策略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的基本思路是:专题复习、发展能力,强化训练、巩固提高。
通过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的复习,加上精选精练精讲,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知识专题的复习建议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不是烫剩饭,决不能弄成是简单的重复。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达到熟练掌握。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1、从知识的复习来看,第一轮和第二轮都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掌握,但是第一轮的复习一般都是按课、节、框来复习,知识过的比较细,比较全面,方方面面都要复习到,知识点不留空白。
而第二轮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是再像一轮那样面面俱到,复习的重点应该首先突出主干知识,高考试题主要是针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一是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二是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其次,二轮知识复习应该突出常考的考点,这个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才能准确把握。
再次,二轮知识复习应突出易混、易错点。
虽然在一轮中这些点也涉及过,但是由于时间已经过去很长时间,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或者还是弄不清楚,这些点可以再强化认识,以达到准确熟练掌握。
四是突出查缺补漏点。
2、第二轮复习是以单元为基础,重在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从思维方法上看,应该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由一般到个别,从宏观到微观。
我会用大括号的形式一层一层从大往小列出知识点,比如,同样是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轮复习,我会引导学生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列出知识体系,一个是地位,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权利。
第二个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三个是公民应该怎样进行政治参与,有哪些要求,这里面包括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要求,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的具体要求等。
这样公民的政治生活对学生来讲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也利于这一部分主观性试题的作答。
3、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轮的知识专题可以打破单元与单元、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的界限。
同时,知识体系分为大体系和小体系,大体系是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的知识体系,主要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小体系是按考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构建形成。
我们在复习中应多构建小体系,让学生多掌握小体系,再由许多小体系整合为大体系。
要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在知识的系统中来把握,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握、融会贯通”。
比如,生活与哲学,一般我们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与价值观,这就是大体系,每个体系下又有很多知识点,有些知识点又可以形成小体系。
比如,矛盾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4、知识专题中要渗透时政热点及精神。
用知识带热点。
(三)、二轮复习中要上好讲评课。
1、精选试题。
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典型,主要是精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让学生感知和领悟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和答题方法。
二是要新颖,主要是结合当前热点,创设情境,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精选试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2、练习要限时、要求规范答题。
3、教师要认真批改,进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讲评时做到有的放矢。
讲评课不能上成简单地对答案,从头到尾,就题论题。
4、讲评讲什么:一讲审题方法,比如材料、设问应该怎么审,怎么把握要点,怎么筛选有效信息;二讲解题思路,选择题怎么答,不同题型的主观性试题怎么答;三讲拓展,做到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
举一反三就是针对某道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应该怎么思考。
举三反一就是要找出不同题的共同特点及答题规律;四讲规范,格式、语言、书写都要规范,提高得分率;五讲易混、易错和遗漏的知识点,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5、讲评课也要坚持师生互动,而不是一言堂或者教师唱独角戏。
6、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可以让学生理解之后再考。
(四)、最后针对二轮复习提几点建议1、备好每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提高二轮课堂复习效率的前提。
2、纠错本的运用,对于选择题,典型的知识错误可以用判断改错的方式进行纠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主观性试题,典型试题,不同角度的设问,答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的整合,集中到一起,便于整体把握和复习。
3、除了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外,还可以有训练专题,比如,针对漫画题、计算题、图表题、诗词名言名句类选择题进行专题训练。
还有题型专题,比如,描述类、原因类、认识类、措施类、启示类等进行专题训练。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2018年5月-2018年6月初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应用能力提高。
①要求:本轮复习是考前的冲刺阶段,本轮复习要做到:立足学科内综合,加强学科间渗透;精选试题,规范答题,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得分能力。
②注意事项。
第一,在综合训练阶段(学科内综合),为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应培养学生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审题,强化审题意识。
因为高三学生经过多年的训练,缺乏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解题的能力,而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中,审题又是关键,审好题,就等于做对了一半,具体来说,在审题中,要注意审材料,审范围,审主体,审分值,审设问,通过反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2)要研究试题题型的设计,提高应试技巧。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的设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考察,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弄清设问的方向,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