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考研通用经验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考研通用经验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考研通用经验
如今终于尘埃落定,今年有幸考入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内心充满感恩。

这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也得到过师兄师姐的很多帮助。

之前想过很多次考上也要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现在终于可以实现了。

万事开头难,我也深知刚开始准备的考研er内心的无助与迷茫,若此贴能有任何可以受益于你的地方我会倍感欣慰。

首先要告诉各位的是,考研无式,贵在自知。

并不是所有经验贴都适合你,每个人的基础好坏与接收知识的快慢程度都各有差异,因此不要盲从,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有选择性地汲取对你有建设性的意见。

最重要的是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时间作息,并且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执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

至于政治、英语的规划可以参考相应版块大神的经验,我就不在这里献丑了。

下面,重点针对一些问的较多的问题进行解答。

以后有什么问题再补充。

一、关于专业课参考书目
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分析四个专业的初试题目是一样的,参考书目也是一样的。

618信息检索:王立清老师的《信息检索教程》;840信息管理基础:马费成老师的《信息管理学基础》新旧两版(旧版重点看第二章)。

另外马文峰老师的《人文社会科学检索》学有余力可以看看,但不作为重点。

档案学专业在去年开始改革,更换了一门专业课考试科目,其中618信息检索是一样的,
另一门842档案学理论与档案信息化:冯惠玲老师的《档案学概论》、王英纬等老师的《档案管理学》、冯惠玲刘越男等老师的《电子文件管理教程》。

二、关于专业课复习
其实我没有特别明确的时间安排表,只是根据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和可利用的总体时间在安排复习进度,并且不断调整。

因为是跨专业,刚开始购入所有参考书后就从头到尾开始熟悉每门专业课的内容,知道都大概说了些什么,然后把每本书列出一个框架。

我的思路是先把框架记熟,清楚各个章节之间的关联,然后再记框架里所包含的内容。

一开始自己尝试着写笔记,但发现自己做笔记效率很低,而且对专业课真题的解答无从下手,然后就买了考上的学长学姐的资料,看了之后豁然开朗,对专业课也不再有惧怕心理了。

接着就一直循环地背笔记,直到考前,具体多少遍我也没数过,这就是一个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的过程。

当然,一定要对整本书有整体的把握,多思考,清楚知识点的逻辑构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看过真题就会发现每年都会考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所以一些前沿的内容还是要有所了解,在后期要注意看一些专业相关的期刊论文。

真题的重要性无需多说,有的重点章节会反复考到,所以真题一定要记熟。

另外,在考前,一定要自己出套题,按照考试的时间进行模拟练习。

三、关于本科出身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很多初试高分被刷的案例,至于其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情况都是极少数的,而且人都要往高处走不是嘛,本科出身已经是既定的事实,我们改变不了就去做自己能改变的事情,提升专业技能,尽量往高了考,所以与其担心这些不如多做几道题来的实在。

要记住:少想多做。

人大考试的各类数据越来越公开透明,老师注重的其实是你的专业素养与个人能力,无论初试复试都是很公平的。

四、关于心态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贵在坚持,在遇到挫折或懈怠的时候,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考研,最好在一开始就找到能一直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并时刻提醒自己。

考研也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要学会跟自己相处。

行百里者半九十,尤其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涌上来,这时千万不要过度紧绷,要松弛有度,及时排泄压力,在烦躁的时候出去跑跑步、出出汗,告诉自己慢慢来,还是那句话,少想多做。

每个考研er都是勇者,在这条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每个努力的人儿都不会被亏待,我们RUC见~最后借用山本耀司的话与大家共勉: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

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