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了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实践上来看,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融资问题一直都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2006年开设的“新三板”市场定位于高科技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了一个股权挂牌转让和定向增发融资的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本文在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基础之上,对“新三板”市场给中小企业融资所带来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三板定向增资股权激励
“新三板”市场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无法获得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是中国中小企业难以成长,这实际上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新三板”应运而生。
一、“新三板”是中小企业融资新选择
在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就被赋予了一项特定功能:即为大型企业服务,在这种政策严重倾斜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从股票市场获得融资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与股票市场相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
债券发行办法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
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且还要有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单位作担保。
这一系列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
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二板市场的创建,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券融资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大,但近期仍不会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而银行对中小企业普遍惜贷,这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也困难重重。
新三板成立的初衷在于为高速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并为创业板市场甚至主板市场提供后备军。
近两年的中关村,已经在新三板的影响下成为了新的创投和私募股权基金的聚集中心。
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已经集聚在中关村,在中关村寻找优质的、有潜力的企业,直接推动了挂牌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同时也推动了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活跃和发展。
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可以通过定向增资来实现企业的融资。
二、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的利弊分析
(一)挂牌新三板市场给中小科技企业带来的有利影响
1、有效地对高端优秀人才实行股权激励。
中小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以后,企业股票的预期价格和企业股票的流动性都会大幅度提升。
这样,股权激励对于高端优秀人才就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企业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
2、使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大幅度提升。
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以后,按照规定需要公开披露大量的信息,加上证券业协会的第三方管理制度。
3、促使企业运营规范化。
中小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以后,需要按照规定按期披露公司信息,这种机制对企业的运营的规范化起到了监督和促进的作用,
4、加大企业定向增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小科技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后,由于股票具有了较好的流动性和定价机制,将会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的关注,大幅度增加该企业定向增发的价格空间。
(二)挂牌新三板市场给中小科技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企业相关的成本费用支出。
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工作,预计需付给主办券商和中介机构一定的经办费用。
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每年还需要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主办券商缴纳一定的费用。
2、优秀人才有可能把股票卖出后离开企业。
挂牌新三板市场给企业股票的持有者提供了转让渠道,而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核心人才在新三板市场卖出股票后,企业对这些核心人才的吸引力将降低。
3、信息公开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压力。
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后,作为准公众公司,公司的经营状况、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需按规定进行公开披露。
而且这些信息今后将直接影响到该企业股票在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的发行和上市,这必将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压力。
4、信息公开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债权人、客户和代理商对企业的信心。
由于拟挂牌新三板市场的中小科技企业一般成立时间较短,
而且在成立后的前几年研发投入较大,经营业绩也会较差,所以拟公开的财务状况就不会很好。
不佳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影响到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及企业产品的信心。
5、股票交易会带来股东人数的增加及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以后在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发行股票的变数。
6、减少企业在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ipo时的灵活性。
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后,财务报告、经营状况等都要进行公开披露。
这些公开出去的信息是无法更改的。
这就减少了企业今后在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ipo时的灵活性。
三、新三板市场的完善方案
(一)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与企业的自愿性相结合
在目前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披露日益繁杂的情况下,管理层对于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则更加重要,因此我国的披露条款应该更加注重详尽的分析。
但是,对于要求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披露税后利润总额、每股盈利、市盈率等预测性信息,应该实行自愿披露的原则,这样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增强了企业的自身调控能力,使企业的今后的经营方针更具灵活性。
(二)提高股东数量上限,完善股东信息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各个组成环节,流动性是保证其顺利运行、理性发展的基础。
“新三板”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以后,原先规定公司股东不能超过200个,因为根据现行规则,企业有200个股东就是公众公司,对其实施的要求会比较高。
应该提高最高股东数量的
上限,或者将“新三板”纳入到公众公司范畴管理。
此外,股东人数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投资者的信息,应该及时完善,保证股东信息的完整性。
(三)尽快明确转板规则
“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转板制度,是指当挂牌公司达到高层次资本市场(包括沪深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条件后,经过一定程序,到相应的板块上市。
从股份转让系统转到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视同新股上市,要走很复杂的顺序,事实上很少有公司成功实现转板。
现在,允许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直接转板,这是个很大的改进,但是究竟如何转?如果实行登记制,还是同样要经过审核,只是少了一个有关募集资金使用的环节,这方面的细节,还没有相应的解释,但是可以肯定,不同的安排,会带来差异很大的结果。
(四)建立健全优惠政策
在新三板市场上进行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中小企业,都需要披露年报、半年报,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所以,应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新三板市场良好运行,如降低税收、减少发行后的运作成本及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等等。
毕竟新三板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中小企业的孵化器,成本太高,对中小企业来说既不现实也难以发挥出新三板应有的作用。
(五)建立新三板的优胜劣汰机制
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只有保持一定的淘汰率,才能将有限的资
源配置到更有竞争力和投资回报更高的企业,也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
新三板必须制定严格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及时将不适合新三板的企业清除出市场。
一定的退市率不仅不会对新三板市场有所损害,反而能吸引更多优秀企业的加入并促进其发展。
但是新三板上市企业退市不应以企业是否亏损为退市标准。
新三板的服务对象是创新型企业,创新本身就意味着很大的风险。
对新三板企业的考核重点应放在企业是否仍然具有创新活力,而不是过多地强调财务指标上。
实践证明,新三板的建立和发展,给高新中小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为有实力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带来发展的曙光,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尚短,还处于经验摸索阶段,缺点和问题不可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改进,新三板必将发挥出巨大的生命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成长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志团、赵佑启.《新三板市场发展路径选择》.中国证券报,2009年5月19日
[2]陈玉娟、朱发仓、吴伟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研究》.特区经济,20o9年第6期
[3]张浩、钱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20卷
[4]杨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价值工程,2010年8月
[5]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
势》.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33卷第二期
[6]zhang chunmei,countermeasures of indirect financing of smes,2009 international sme development forum(2009 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论坛)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