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起搏器的护理ppt

起搏器的护理ppt


一、概述— 什么是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
为的“司令部”,它能替
代心脏的起搏点,使心脏
有节律地跳动起来。 其对于心肌的兴奋性 和收缩功能丧失所致的心 脏停搏则不起作用。
一、概述— 起搏系统的组成
起搏器及起搏电极
程控仪
一、概述— 起搏器的组成
起搏器由钛金属外壳及内部的电路和电池组成
一、概述— 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起搏阈值
⑴阈值 稳定、持续、有效
实际起搏电 压
起搏心房、心室的
最低能量 ⑵实际起搏电压 阈值×2-3(倍)
2~3倍
起搏阈电 压
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有效起搏
起搏器按时发出的起搏
脉冲信号后应跟随相应
心腔激动波 单腔:起搏脉冲后A波或 V波 双腔:起搏脉冲后 分别跟随相应A波和V波
时,起搏的P′波后跟随一个下传QRS波。
四、起搏心电图—— DDD起搏心电图
DDD型心脏起搏器是将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入心房和心室,两根电极 都具有感知和起搏功能,也称房室全能型心脏起搏器。DDD型起搏器可 以根据自身心律失常情况采取四种不同的起搏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
度地满足生理起搏的需要,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起搏方式。DDD型起搏器 双腔起搏 适用于心室起搏尚觉血流动力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如窦缓伴或不伴房
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内容提要
一、起搏器概述 二、起搏器植入的适应症
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四、起搏心电图
五、护理
六、起搏器植入术后体温单的绘制
七、健康指导
引 言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 的临床应用广泛。应用单腔或双腔人工起搏器治疗不可逆
的心脏起搏器传导功能障碍,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
二、起搏器适应证分类
I类适应证 有证据和/或一致认为需要植入起搏治疗对患者有益, 有用或有效。 II类适应证 起搏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不足或专家们的 意见有分歧。 a 类: 证据/意见的偏向有用/ 有效 b 类: 还不能由证据/ 意见明确说明有用/有效 III类适应证 一致认为不需要起搏器。非适应证。
4
饮食和药物指导
仍需服用原治疗心脏疾
病的药物,不能因安装起 术毕后可以正常进食 ,给
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 维、低盐低脂易消化、清 淡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 抗力和促进切口愈合。保 搏器后有了保险就不再服 药。而因继续常规量服药。
持大便通畅,指导并协助
患者床上大小便。
5
并发症的护理
为常见的并发症, 局部感染可因埋藏 囊腔积血、炎症感 染或脓肿形成。
VVI型心脏起搏器又称心室按需型起搏器。这种心脏起搏器是将电
极导线置入右心室近心尖处,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单腔起搏器。 VVI型起搏器适应证广,能避免竞争心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动
过缓。缺点心室起搏与心房不同步,不是生理性起搏,易引起血流
动力学紊乱,造成手术后“起搏器综合征”。 心电图特点:起搏信位;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相反。
一、概述— 起搏器类型
单腔起搏器用一根电极导线起搏右心房或右心室; 双腔起搏器同时起搏右心房和右心室,需要两根电 极导线 ; 三腔起搏器需要三根电极分别起搏右房、右室及左 室,治疗心衰。
一、概述— 起搏器的使用年限和更换
起搏器的电池是密封在起搏器内的,电池耗竭后
,只能更换一台新起搏器,不能单独更换电池。 更换手术需在原切口处切开,取出旧起搏器,测 试原起搏器导线,如果参数满意,换上新的起搏器 ,然后缝合伤口即可。
达心脏。它们只能在医
院内短期使用。
池埋在皮下。1960年,
瑞典医生奥克· 森宁为一 位病人植入了这种起搏 器。电池一直使用了2--3年才更换。
一、概述— 起搏器的历史
1958年10月8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院世 界首例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目前,全球约有数百多万人已经从这一伟大的发明 中受益。
二、适应症-临时起搏器
1.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前,反复发作阿-斯综合症者的过 渡治疗。 2.已植入永久起搏器失灵或需要更换起搏器的患者有起
搏器依赖。
3.因急性或临时性因素引起明显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或传 导阻滞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 4.急性心梗合并完全性传导阻滞,心脏停搏,不稳定的 逸搏心律,心室率持续少于45次,药物治疗无效。
五、护理—— 术后护理
1 2
病情观察 休息与活动 皮肤护理及防止感 染 饮食和药物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3
4
5
6
心理护理
1
病情观察
患者安返病房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 观察心率、心律、起搏信号、血压等情 况。 切口处给予沙袋压迫6-12h,观察敷料是 否固定、有无渗血,如出血多,要及时 向 医师汇报,及时更换敷料;切口疼痛时, 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口服。 测量体温、心率、心律、血压并记录。 观
2
休息与活动
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并限于平 卧位或略向非术侧卧位并在锁骨 下静脉穿刺处术后用砂袋压迫612小时,植入起搏器的同侧肢体 要求绝对制动防止电极移位。 指导患者勿用力咳嗽,必要时用 手按压伤口。24—48h后嘱患者 取半卧位,72h后允许下床在室 内轻度活动,同时指导患者做上 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
及每年复诊1次,如有
不适随时就诊。
七、健康指导—自数脉搏
教会患者自测脉搏:
正常起搏 正常感知
R-S=S-S
四、起搏心电图—— AAI起搏心电图
AAI型心脏起搏器也是一种单腔心脏起搏器,称心房同步型起搏器 。是将电极导线置入右心房内。由于起搏是从心房内开始的,符合正 常的房室起搏顺序,因此是一种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流动力 学效果,应尽量采用。 心电图特点:起搏信号后有心房起搏图形(P′波);房室传导好
常,在国内开展得较普遍。 近年来,通过采用心脏再同步的方法,即植入三腔起
搏器,使得左右心室同时除极,左右心室同步收缩,达到
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为了更好地配合该项新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护理方面 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今天 就起搏器方面的相关内容和大家共同学习。
四、起搏心电图
起搏信号
刺激信号又称钉样信号 脉宽:0.4ms 极向:直立 / 倒置振幅: 双极脉冲低、单极脉冲高 导联不同振幅不同
四、起搏心电图
单腔起搏器 心室感知心室起搏
单腔起搏器 心房感知心房起搏
双腔起搏器 房室感知房室起搏
四、起搏心电图
典型的房室顺序型起搏心电图
四、起搏心电图—— VVI起搏心电图
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 何时期,特别在早期。由 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 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 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 原因。 感染及皮肤坏死 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 时内尤易发生。可由于右心 者,由于房室收缩 起搏系统故障 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 不同步,可使心室 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 充盈量减少,心搏 改变。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症 量减少,血压降低, 起搏线路不良、电池不足、 失效。 脉搏减弱,患者出 连接故障、绝缘损害、电极 肢体功能障碍 现心慌、血管搏动、 移位等均可引起起搏失效或 头胀、头昏等症状。 心律失常。 由于术后患者对起搏器不习惯,或是切口 处疼痛的原因,使患者过度约束肢体活动, 长此以往,引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 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
起搏器在需要的时候 通过起搏电极导线向心 脏发出微小的电脉冲, 刺激心脏跳动,帮助改 善心动过缓的症状,以 满足身体对氧的需求。
一、概述— 起搏器类型
按导线数量或植入部位:单腔、双腔及三腔和四腔 心脏起搏器。 按功能:心室、心房、右房和右室、双房+右室、 双室+右房、双房和双室。 按时间:永久性和临时起搏器
一、概述— 起搏器的历史
最 初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电池 部分装在身体的外部, 导线从体外通过静脉到 然 后 鲁内· 埃尔姆奎斯特在 1958年制作了一个放在 体内起搏器,锌一汞电 现 在 在20世纪80年代,起搏 器上增加了微处理器。 只有在感觉需要起搏器 时,病人才启动它。今 天的起搏器就更复杂了, 起搏器可根据血液的湿 度来调节心跳。
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静脉选择:首选习惯用手对侧的头静脉
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电极植入:送入导线电极至右房或右室, X线定位
电极固定:电极起搏参数检测后固定电极
囊袋制作:位于胸前外上方,筋膜上脂肪下 起搏器埋植:连接起搏器,植入囊袋起搏器 工作
三、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麻醉:一般均采用局麻,除非小儿 及少数老年人。 入路:共有8条静脉供导线插入, 左、右各4:浅静脉为头静脉和颈 外静脉,深静脉为锁骨下静脉和颈 内静脉。
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可逆
性心动过缓并伴相关症
状者均应植入心脏起搏
器。
二、适应症-永久性起搏器
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伴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第二度Ⅱ型房 室传导阻滞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有明显临床症状或 虽无症状,但逸搏心率<40次/分或心脏停搏时间>3s 4、有窦房结功能障碍或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必须采用减 慢心率作用的药物治疗时 5、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以心脏 反应为主者 6、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行心脏再同 步起搏治疗)
3
皮肤护理及防止感 染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次日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皮 肤色泽,询问患者伤口是否有压痛,观察局部有无血肿, 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切口周围皮肤的清洁。 在卧床期间,帮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发生,避免右侧 卧位,防止起搏器电极脱位协助患者活动术侧肢体,防 止肩关节僵硬,肢体末端水肿。但应避免患肢上举或外 展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