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此绿地位于石河子市北四路及北五路之间,东面为居民区,西面为石河子大学。
此绿地区域原为郊外防护林,现状为密林状态。
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石河子垦区中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南、西、北三面与沙湾县环接市区。
市区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50千米,西距霍尔果斯口岸500千米。
二、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此绿地位于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南、西、北三面与沙湾县环接市区的石河子市。
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
市区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50千米,西距霍尔果斯口岸500千米。
此绿地南北长600米,东西宽143米,平均海拔450.8米。
原为郊区防护林,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游玩健身灯活动。
纵观古今中外的街头绿地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计划目标
依据项目报告的发展方向的评估,该绿地的广场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观景,休闲功能,利用植物在环境与观赏上的主要功能,改变以往有大面积的铺装地形成的硬质大空间,创造由植物构成的软质小空间,将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一系列亲切、自然、赏心悦目。
因此,确立了在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及景观质量设计中的几条原则:
1)在设计中、充分结合环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功能要求,运用现
代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创造一种开朗明丽、恬静自然的绿地广场景观。
2)充分突出其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给经过的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强大的冲击,给
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让在此地游玩、赏景、休息的人们流连忘返。
3)在植物配置上选择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观花、观果,观水,创造“处处有
变化,季季有变化”的景观效果。
4)在总体设计中,大面积进行绿化,提高其观赏性;绿地内硬化地面,为人们
提供休憩、游玩的空间;
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用设计规划手段来配合特殊地域环境;提供高质量的都
市开放空间,并预留未来朝国际发展的设计空间。
6)配合物理条件,采用合理且可行性高的绿化栽植方式;全面采用现代的设计
理念与手法,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进行整体的设计。
四、设计理念
在景观营造中,一方面尽可能地引入生态观念,因地制宜,增加绿色空间,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强调地植物中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自然、有机搭配,满足生物的多样性要求,在雨水收集、铺地的做法以及水体的营造中,引入最新的生态概念,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市民的生活需求,以人为本,为市民的休闲活动以及不同的需求提供了充分的户外空间,使此绿地真正成为可憩、可游、可娱、可观的城市绿地游园。
五、空间布局
总体空间布局以体现“人与山、水的自然和谐关系”、“创造宜人尺度”作为构思的出发点。
设计采取几何化的设计手法与传统的自然手法相结合,强调秩序感的同时也体现自然美。
在空间布局上以“一条主路,两条辅路”构成整个广场的主要脉络。
强调了艺术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强调了通过现代的材料与手法来表现相应的意向,从而营造既符合城市新区欣欣向荣的氛围,也具有令人亲切的地域特点与风格,富有活力、宜于活动,具有时代感地新城市景观。
在地景、小品和铺地、绿化处理上引入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应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形成市民喜闻乐见的景观处理效果图,力图塑造新的城市文化景观。
在设计中大空间与小空间配合,硬质与软质机理平衡,并通过人为造景结合自然植被,塑造景观的层次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六、功能分区
1、休闲健身区:
本区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梯形广场、半月湾、健身广场、篮球场组成。
各区铺地花纹个有不同但都采取流线型,体现动感之美,与流水相媲美。
梯形广场和半月
湾采取点状布置绿化丛,将原本一段较长的的线换分成几个部分,并且使广场形
式更具有围合性,并且更加生动。
视野开阔,更有利于观景。
2、娱乐休闲区:
此区专为为游人设计提供活动休息的场所,环境优美安静,可以晨练、休息、遛
鸟的最佳去处。
并且与健身广场紧紧相连,主要是考虑到可以将功能结合起来,
这样包括健身广场在内,均可以作为游人活动的场所,活动范围比较集中。
3、儿童乐园区:
中心铺地采用木质地板,并以卵石包边。
中心设置主体娱乐设施,周边点状布置
辅助性娱乐设施,有主有次。
临江一角9棵植物的分布形成了一个正方形的区域,
下以卵石铺地,可供孩童玩耍。
打破了广场从平面上看弧线过多,过于圆滑的线
面。
从而在平面上有方有原。
中心的木质地板暗喻五行中的“木”。
七、景点设计
1、近水区的景点
该景区线较长,由一座钓鱼台与长廊相连,再加上一座采用现代拉膜结构的白色《扬帆》索膜亭(又称帆亭)为主景之一,这种轻盈的结构在水边十分合适,近观之如飞翼,远观之如风帆,造型美观大方,色彩柔和,富有现代气息,屹立在风光逶迤的湖边,与湖上帆影遥相呼应,表现出一份心旷神怡的意境。
在此观景,情景交融,自然美景与现代城市景观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达到了景观渗透的效果。
规划在景区的中部设有一个观景长廊和一处露天茶座和碧湖轩茶楼,当游人经过漫漫的步道后入内休息、观景、品茶,既消除疲劳,又如进入画境,十分惬意,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
2、音乐广场
广场中设有一大型中心喷泉两侧的小型景观喷泉,几盏大型荷花景观灯立于花坛之中,十分壮观。
白色的帆亭、艳丽的鲜花、五彩的灯光形成强烈的色与光的对比效果,极具现代感,与近水远天相映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晨昏时候山水朦胧,帆亭、鲜花、灯光与近处的水、远处的天溶为一体,优美如画,引人趋之,实为佳境。
景区的最南端一座观景亭,此处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建一条竹径,两边万秆夹道,青翠挺拔,让游人充分体验竹径的幽深、清远,体现出“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的竹景境界,将成为该景观区的一道风景。
3、半月湾
位于公园北段,半月地形。
景区的主景为一下沉式入口广场,广场地面的铺装以
魔纹作为铺装,独具匠心,与设置于广场的景观构架相互交融,景观构架为画框
式造型,从不同的观景角度观之,远山近景皆入画中,有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
起到了园林造景手法中的“框景”作用。
在广场中设置一个长廊,天蓝色的廊顶
与湖面水色融为一体,是在此观景、休憩最佳场所。
在该景观的中部设有一处林
荫广场和一个观景台,人们可在此休憩、纳凉、观景,周边种植高大的乔木等绿
化树种,使本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
景区内设置游步道,将各景点相
连,绿地内种植以各色花灌木组成不同的色彩,视觉效果强烈。
4、健身区和儿童乐园区
在景区内设有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器械区,在绿地中种植红叶李、日本樱花、紫薇,与护栏旁种植的垂柳和碧绿的草坪相衬,体现出桃红柳绿的春天景象。
简洁之中更显大气,烘托出了主题。
在人工湖的绿色翠堤上,成为视觉的凝聚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向心力。
与儿童乐园相连的近水处为一木制亲水观景长廊,可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同时亦可满足举家到此观景、嬉戏、健身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八、景观小品设计
形式明快、轻盈、富有动感。
包括:花钵、卖亭、电话亭、垃圾筒、广告牌、休憩亭、树箱等景观设施;雕塑、花坛、景墙、景观立柱、水幕墙等景观构筑物。
九、照明设计
1、高、中、低结合:草坪灯,庭园灯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道路两侧人行步道、和休憩空间采用中等高度照明;人流密集空间,如小广场、车行道两侧,采用体型高大、照明范围广的灯具。
2、明暗结合:主要配合各处空间的环境氛围,明亮的灯光用于人流集中、行动活跃的场合,幽暗的灯光可创造安静的氛围。
3、灯具造型富有特色。
灯具造型配合不同功能形式的空间,道路两侧主要采用简洁明快的形式,部分开放空间也可配合气氛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风格的灯具,在白天也有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