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教案
师:蜡染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传统的组成部分,因而,作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我们有责任必须保护人类艺术遗产和古老的手工艺术,继承和发展世界传统文化。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动中,孕育了许多灿烂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精神家园的维护,关系先进文化的建设。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较快,文化生态变迁迅速,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断传的危险。因此,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凝聚的深刻内涵。
(为避免蜡液因煮得过久而燃烧,并防止毛刷烧焦受损,画蜡是可参考以下作法:在容器中先放入少量清水,然后放入蜡块加热熔化,同时可放一块石块且高出蜡液表面,在画蜡的过程中,毛笔或毛刷可随时放入石块上,还可在石块上稍刮一下过多的蜡液,使笔上的蜡液更加均匀)
画蜡是蜡染制作中最重要的步骤,要极为认真仔细。
(三)制作蜡纹
1.蜡染制作的相关设备及工具材料((播放幻灯展示图文)
对于手工课来说,相关的设备、材料、工具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上好手
工课的前提。所以,上课前学生必须准备好课上要使用的工具材料。教师可事先备齐好制作蜡染的工具和材料,以直观的实物展示的方法,以使学生能较全面的了解制作蜡染所需的常用材料和工具的性质。例如,蜡刀、和蓝靛染料都是来自于民间,故教师可通过课前走访蜡染厂家、作坊、及民间艺人,最好提前定制,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一时无法买到蜡刀,可以动手制作,没有制作条件的,可以暂时不用,可先准备几支不同型号的毛笔,也可以进行制作。若无天的然植物染料,可用合成染料来代替。若无退蜡用的设备,如电炉、火炉等,可用旧报纸、烫斗也可以)。总之,最好向学校申请事先配备好专用教室,配齐安全设备等最佳。所以,必须作好一切准备工作。
B.合成染料(人造染料):
自近代以来,合成染料的制造及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其优点:色谱齐全、印染牢度好。学校如果条件允许,在准备好直接燃料、酸性染料的同时,还可以准备纳夫托染料、活性染料等冷染染料,便于尝试、掌握多种染料的染色方法。[蜡染制作需要选用冷染型(不必加热即可)的染料,一般来说为便于制作,棉麻织物类织物可选用纳夫托染料(冰染染料),丝绸、羊毛类织物可选用活性染料(反应性染料)]。
2精炼:
可用烧碱加水煮织物,一般用量是:烧碱为布重的百分之三,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3.漂白:
常用次氯酸钠或氧化钠作漂白剂,加水后沸织物,漂白约为布重的百分之三十,水约为布重的30倍。
4..烫平:
用电烫斗将漂洗过的织物烫平,然后用图钉蹦紧于木框内待用。
(二)描稿
将石蜡与蜂蜡切成小块放入容器中,用火加热直至蜡液冒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对扎染有了一些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一快来学习蜡染。二者都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传统手工染色和方法。蜡染技艺遍布世界各地,是世界重要的传统手工艺术,它在世界发展的历程中,以独特的手法和艺术风格,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自然地产生和发展着,并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装饰风格。蜡染技艺遍布世界各地,是世界重要的传统手工艺术,如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蜡染,都很独具特色。在我国,蜡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关蜡染的起源,各国学者众说不一,因为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都有关于蜡染织物发现的记载。中国的研究者认为,至少在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就已掌握了这门染色技术,并且以蜂蜡和白蜡作为防染材料也早于印度和埃及。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宋以后,蜡染工艺在中原地区渐衰退,逐步被蓝印花布取代,而在中南、西南地区,蜡染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依然世代相传,直至今日,尤其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妇女的头巾、围腰、衣裙、绑腿等生活用品都是蜡染制成,都有使用蜡染的习俗,并根据民间传说,绘制各种图案的装饰品,具有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风格,因而素有“蜡染之乡”的称号。
教案:民族民间文化——蜡染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
课题
〈〈民族民间文化——蜡染〉〉
学 科
美术
课时
一课时
学校
贵州.
年 级
高二年级
执教者
梅子
教学目 标
让学生尝试蜡染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从而学习古老的民间染色工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不仅紧是学习和掌握一种手工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蜡染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让学生了解学习了解我国很多省份颁布的关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条例,如《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增强保护人类遗产和古老的手工艺术,保护、继承和发展世界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正确认识他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进行染色时,可备上精练剂,如洗衣粉、肥皂水;促染剂,如食盐、固
色剂、漂白剂等依需要备好。
13.布料: 一般制作蜡染的步料选择棉布、棉、漂白布或棉麻布较好。
14.蜡料:
石蜡——矿物性蜡,黏性稍差,易脆裂,但制作“冰纹”效果好。
蜂蜡——动物性蜡,黏性较强,耐性温,不易脱落碎裂。用来画精细图案最佳。(较贵,很难找到,教学上就用石蜡即可)
(教师尽可能实木质台板: 宽大些为好,用于绘制草图、铺叠布料、脱蜡等。
2.铁面桌子:用于放电炉、熔蜡、画蜡的操作台面,也可在普通木桌的桌面上铺铁皮或防火板代用。
3.烫台或有条件可准备电炉、大锅进行脱蜡用。
4.拷贝台:用于将画稿拷贝到布面上。
5.加热器:常用电炉火炉酒精灯来加热熔蜡,可自制三脚铁架,使用较安全。
(教学目标既要有清晰的学科教学目标,又要有可操作的法制教育目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设计说明
课前几分钟,课件展示,教师先给学生展示部分扎染和蜡染作品(屏幕自动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很快走进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殿堂,同时配以音乐,轻松愉悦的气氛。
一.导入:
…...由以上法律条文规定,可以看出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保护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势在必行!(详见右栏)
(教师因势利导,展开法制教育,至此,法律条文对学生来说不再枯燥空洞,而是保护神!)
1.概况:(播放幻灯展示)
“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缬”
白烟,用铜蜡刀或毛笔蘸蜡液描绘织物上已画好的线稿。描画的
部分应是留出空白(制作“冰纹“)的部分。若要出较细的冰纹,可多用蜂蜡水和石蜡。一般两种蜡各占一半的比例即可。描过蜡的部分背面应有液渗过,一般描两边蜡最好。
(难点:画稿画蜡)画稿是蜡染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最后的画面效果。所以,在正式画稿之前,即在立意、构思之初,就要对表现题材、造型方法、色彩效果、表现技法等方面有个总体设计,并通过一系列纸上草图,逐步完善最初所表现的内容和所要体现的效果。教师可帮助启发学生,再经过一次次的修改、调整,使之驱于完善,有了好的想法或思路,才能有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体现蜡染效果的特殊方法。
1.随意折叠:用手或工具自由折皱画过蜡的织物,可产生粗犷的纹理。
2..冷冻龟裂:将织物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约15分钟后取出,受冷后收缩的画蜡部分,稍触即会产生龟裂。
3.强力压刮;在桌边或桌角上用于压扯织物,或用硬物压,都会产生效果不同的蜡纹。
4.在画蜡前,将图案的一些局部用水沾湿,处于干画处上的蜡液回产生不同效果。
6.熔蜡锅:铝锅、铝盆、搪瓷碗、不锈钢盆都可以。
7.木框:木框大小依需要准备,用来蹦紧织物以便画蜡。
8.染缸:浸染织物用,可用盆、塑料桶代替。
9.烫斗:可以脱蜡或烫平布面。
10.蜡刀:绘制蜡染图案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民间自制的铜刀或铜笔。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铜制的刀便于保温。这种铜刀是用两片或多片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蜡液。它有扇形、梯形、三角形、斧头形多种型号,可根据具有表现的图案灵活选用,用蜡刀画出的花纹非常精巧、有力。(见图)
11.漏斗笔:也称为蜡壶、斗式铜笔等,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喜爱的一种画蜡工具,它一般由笔头和笔杆两部分构成,笔杆由竹杆或木杆构成,笔头由薄铜片制成,并与细铜管制作的笔嘴相连,有多种形状和型号。画蜡时,蜡液经笔嘴流出,可画出自然流畅的线条。
12.染料: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A.天然染料:
包括植物性染料、动物性染料和矿物性染料。在我国主要古代印染史上主要采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来浸染。(有条件使用植物染料的学校,可以运用民间制作蜡染的传统工艺,让学生尝试蜡染制作,从而学习古老的民间染色工艺。民间蜡染一般先将图案用蜡画完,然后染色。民间用于染色的染料以靛蓝为主,其色泽深沉典雅,是有代表性的民间植物染料。蓝靛染液的配置,各地稍有不同。以贵州为例,贵州盛产蓝草,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生产的蓝靛。这是一种 科植物,茎高约二、三尺,七月开花,八月收割。一般是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后,用靛蓝浆、水、草木灰水、酒等调制而成,每次染色前还可用土酒、牛胶水、黄豆水等上浆,来增加染料的牢度,根据需要进行染色。染好后用清水洗去浮色后凉干,后用煮沸的皂水煮去蜡质,漂洗干净,于是一件蓝底白花的蜡染作品即制作完成。
……(教师播放幻灯展示)
1.《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第一章 第二条 (详见右栏)
2.《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第一章 第二条(五)民族民间传统生产、制作工艺和其他技艺;(详见右栏)
3.《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第一章 第二条 (二)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详见右栏)
4.《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第一章 第二条 (八)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珍品;(详见右栏)
(五) 去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