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卷第6期 2013年12月 湖北林业科技 Hu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1.42,NO.6 Dec.,2013 江汉平原楸树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陈慧玲 樊孝萍 谯四红 张新叶 (1.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武汉430075;2.石首杨树研究所石首434400) 楸树Catalpa bungei紫葳科梓树属高大落叶 乔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 观赏树种。楸树生长适应性强,耐盐碱、耐酸,消 声、滞尘、吸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能力强, 同时具有材质优良,纹理直,坚韧致密、细腻,不翘 不裂,不变形、易加工等优点。楸树分布于东起海 滨,西至甘肃,南始云南,北到长城的广大区域内。 近年来,楸树人工林发展迅速,以河南、安徽等地为 主。湖北省江汉平原于2008年引种楸树,经多点 试验观测表明,楸树可作为江汉平原新型工业用材 树种,也是理想的农田林网营造树种。在引种楸树 营造各种试验林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其在江汉平原 地区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促进楸树在该地区的规 模化、标准化栽植和推广应用。 1林地选择 楸树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弱酸至弱碱 性土壤中生长,楸树对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喜水但 不耐水湿,在渍水低洼地不能生长、甚至死亡。因 此造林地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光 照充足的地方。在江汉平原的长江干堤沿线、四 旁,内垸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生长迅速。 2林地整理 楸树造林林地在前1年秋冬进行整地最佳,林 地在栽植前要进行灭杂。整地时可因地制宜,有条 件的可以全垦,平原地区片林采用带状整地,丘陵 坡地及四旁绿化采用穴状整地。江汉平原长江干 堤沿线要开沟起垄,防止楸树因林地渍水影响生 长,提高成活率。 3造林技术 江汉平原楸树造林一般在楸树落叶后至芽萌 动前进行,即12月~3月初。片林的造林密度以 株行距2 mX 3 in或3 in×3 ITI为宜,林带密度以 株行距3 mX 3 1TI或2 mX 4 In为宜。农林间作可 实行宽窄行种植,窄行为2 m×3 m,宽行为农作物 8~10 rn。造林方式采用带根造林,栽植使用“先 挖浅穴,再培高兜”的抬栽方式,挖穴规格0.25 m ×0.25 m×0.‘30 m 栽植时先回填表土,然后植入 楸树苗扶正填人心土,填土10 cm后将苗木向上轻 提,使根系舒展后继续填土至穴口,灌足水踩实,再 培土高出地面15 cm ̄20 cm。培土高度以不超过 嫁接口或截干高度为宜。 4树体管理 当年新营造的楸树在树体萌动前需及时进行 平茬或截干,平茬高度在嫁接点树干基部上3~5 cm处,截干高度在顶芽以下20~30 cm健壮饱满 芽以上2~3 cm处。楸树萌芽多而快,要及时进行 抹芽定干,定干时做到留优去劣,方法是萌条长至 20 cm左右时,每株选择保留1个位于顶部的健壮 萌条,其余萌条全部抹掉,使其保持1根主干。营 建的楸树林在第二年树体萌动前进行第二次重截 定干,此项工作在江汉平原尽量于2月底完成,高 度保留150 ̄200 cm,萌条处理与第一年相同。生 长两年后楸树主干达到4 m以上将不需要再进行 树体处理。 *收稿日期:2013~O7 O2 基金项目:湖北省公益性科技研究项目“珍贵用材树种楸树资源收集评价及新品种选育研究”(2012DBA39)。 张新叶为通讯作者。
78 湖北林业科技 第42卷 5肥水管理 加强楸树林的水肥管理,可有效促进楸树生 长。一般造林后1周内灌溉1次,根据当地降雨 量,在楸树幼林阶段每年灌溉3~4次,并做好防涝 排水工作。楸树切忌积水,地势低洼片应开深沟利 于排水。施肥方面,楸树是喜氮树种,要氮、磷、钾 配合兼施。夏季6~8月份是树木生长最旺盛期, 按照薄肥勤施的原则,每年施肥2~3次,每次穴施 复合肥0.2~O.3 kg/株。为了充分利用肥效并保 证秋梢木质化,注意最后_次施肥必须在8月上旬 立秋节气前完成。 6林下间作 幼林期提倡林下问作,以耕代抚,既增加短期 收益,又能促进楸树幼林生长。试验表明,在江汉 平原林下间作小麦、油菜、棉花、西瓜等,对农作物 进行耕作和肥水管理也间接抚育了楸树,促进了楸 树的良好生长。但不宜间作玉米,玉米螟会加剧楸 树主要虫害楸梢螟的危害程度。待林分郁闭后,林 下可间作耐荫药材、食用菌等,或进行间伐、整枝等 以增加林内光照,延长间作年限。 7病虫害防治 楸树的主要虫害为蚜虫和楸稍螟等,病害在江 汉平原目前表现不明显。采用的相应物理防治方 法为:对苗木加强检疫,尽量不使带病苗木、带虫苗 木引入;在冬春季节结合定干、修枝等工作彻底剪 除病、虫枝,集中烧毁,有效清除病虫来源;同时选 用多品种混交,增加品种多样性;常年利用太阳能 光照杀虫灯进行成虫诱杀。 ’ 采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是:在苗木生长季节,喷 洒40 氧化乐果2 000 ̄3 000倍液或50 杀螟松 乳油、9O 敌百虫毒杀成虫和初卵幼虫,每隔7~ 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遍。 (责任编辑:郑京津) (上接第3页) 120 {loo 薹80 溉60 羹40 20 0 图3土壤碳储量与郁闭度的关系 4结论 (1)马尾松林地土壤碳储量与干扰强度呈负相 关,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干扰强度下马尾松林0 ~60 cm土壤深度总碳储量分别为103.42,70.26 t・hm 和54.81 t・hm一,轻度干扰下的马尾松 林土壤总碳储量比中度和重度干扰分别高 47.20 和88.68 ,人为干扰是造成林地土壤有 机碳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2)马尾松林土壤碳储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降 低,3种干扰强度下各层土壤和总碳储量差异均达 到显著性水平(P<0.05)。 (3)三峡库区秭归县马尾松林土壤碳储量与林 分平均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O.O1),与林分郁 闭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林分密度相关 性不显著(P≥O.05)。 参考文献 E13肖胜生,董云社,齐玉春等.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 库对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EJ].地球科 学进展,2009,24(10):1138—1148. E2]骆士寿,陈步峰,陈永富.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采 伐经营初期土壤碳氮储量[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 (2):123—128. E33唐季林,张菁.林火对云南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EJ5.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2):44—49. [4]许中旗,李文华,许睛等.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 密度及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 2009,24(4):621—629. [5]刘玲,王海燕,杨晓娟等.不同密度长白落叶松天然林 土壤有机碳及养分特征_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 41(2):51—55. [6]王洪岩,王文杰,邱岭等.兴安落叶松林生物量、地表凋 落物量及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分生长的变化差异EJ3. 生态学报,2012,32(3):833—843. (责任编辑:郑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