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调查报告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调查报告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调查报告太原市清徐县柳杜乡初级中学武斌斌摘要: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非连续性文本。

新课标对7-9年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段目标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笔者对此内容,做了一次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对这一内容的了解认识不够深入,对概念相对陌生,对相关的试题关注度不够,缺乏应对之策,特别是7年级和8年级教师接触较少,许多老师对于信息提取概括、解说表格图片、实用性文体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试题只能草草应对,没有过多的关注,缺乏理性的思考。

9年级教师在中考学业考试复习中只能借助于资料,了解相关内容,但是认识任有待提升。

老师对此类试题自己缺乏命题意识,解题技巧与策略也知之甚少,多数老师在中考复习时只好照本宣科。

本报告力求通过调查了解,分析探讨,给出建议,大家对这一问题能够再认识,再反思,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解说表格图片信息提取概括实用性文体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调查目的:2013年太原市第二届个人课题申报工作开始,我选择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内容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

自己的研究要想少走弯路,更有针对性,调查就显得犹为必要。

近年来,在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相关内容也屡有涉及。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便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推理能力,批判能力,有效提高搜索信息的速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活跃语文思维,多角度的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激活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有畏难情绪,无从下手。

读不懂文本的焦点内容,不会捕捉有用信息,看不懂要求,答题情况不容乐观。

相关试题进入山西省的中考只是时间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弥补传统文本教学的不足,也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升。

我很想知道大家对课标这一新内容的了解状况,也特别希望能通过调查,了解一下当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学习一些同行的好方法。

调查对象:清徐县初中语文教师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笔者先后选取清徐县12所中学展开调查,其中县城2所中学,乡镇中学10所,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5份。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展开,调查内容分单选,多选,问答题3大板块。

本次调查属于普通调查。

调查分析:1.你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吗?()A了解许多B略有所闻C从未所闻选A者9 人选B45人选C31人可见,此概念绝大多数教师相对陌生。

“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界定有待明确,教师对相关内容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这也说明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特别重视多种材料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5人略有所闻,但未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或许与日常的紧张教学有关,但任有9人了解许多,可见教学科研的展开需要教师的高度自觉。

2.你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相关内容的?()A学术期刊B培训教研C其它途径选A者9 人选B31人选C43人未作答2人学术期刊途径了解的人数较少,或许大家忙于日常的教学,无暇顾及思考,学术期刊的阅读应当引起重视。

培训教研人数31人,表明我们的教研培训确实起到了普及推广的作用,教研培训并没有走过场,装样子。

也表明大多数教师对教研培训比较重视。

其他途径的人数占到一半,我想主要原因是通过练习题了解相关内容。

调查表明教研培训的确是一线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加强培训的实效性非常重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能只依靠教研培训,还应该有自己的自觉行动,重视平时的学习,注重学术期刊的学习。

3.你在日常教学中涉及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吗?()A偶然涉及B从来没有C说不清楚选A者31 人选B22人选C30人未作答2人偶尔涉及31人于题2教研培训人数相符合,表明培训起到一定的效果,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有效的尝试。

当然此类试题多数体现在初三的学业测评模拟试卷中,接触过初三的老师或多或少都会涉及相关试题。

约三成调查者说不清楚,这也与题1概念从未听说过的人数相吻合。

我想从来没有涉及的人除了为接触初三的原因外,或许还有人为的功利思想,认为平时不考,或者考到的机率小,人为忽略。

4.你认为初中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有必要吗?()A非常必要B相对有用C没有必要选A者12 人选B56人选C14人未作答3人认为有必要的人数共计68人,占到调查人数的八成,与上题相比较,涉及相关内容的人数却只有31人。

有一半人只是思想上认可,行动滞后。

这其中有观念的原因,也有方法的茫然无知,也有对概念的无知,当然还有部分人对相关内容有偏见。

5.你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在学业测评中有必要出现吗?()A 非常必要B 没有必要C说不清楚选A者18 人选B25人选C45人未作答2人认为非常必要的人数只占不到四分之一,半数调查者说不清有无必要。

表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提高,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作用,广大一线教师理解不到位。

教学还停留在传统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

不过,我认为这也不能责怪教师。

此类试题有他的局限性,广大一线教师苦于选材的缺乏,题型的多变,方法的欠缺,复习和教学中困难重重。

A效果良好B效果一般C效果太差选A者15 人选B51人选C15人未作答4人在调查者中认为效果良好和效果太差各占15人,认为效果一般的人数占到六成。

这就像一个纺锤,两头尖中间鼓。

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是一大难点。

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涉及较少,靠学生自己揣摩是很难有较好的效果的。

此题的调查结果恰恰有力地证明了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必要性。

7.你认为开展相关的探讨研究有必要吗?()A非常必要B没有必要C说不清楚选A者39 人选B9人选C34人未作答3人此题在调查者中认为有必要的人数和说不清的人数大体相当。

可见对相关话题的探讨,一线教师的意见也是泾渭分明,认为非常必要的人说明对“非连续性文本’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说不清楚的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优势还不太了解。

我们科研和培训的力度还应该加强。

8.你认为解题技巧和策略在学习中重要吗?()A非常重要B不太重要C说不清楚选A者54 人选B15人选C14人未作答2人有六成多的调查者认为解题技巧和策略在学习中非常重要。

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技巧和策略的重要性。

这也启示我们,要想深入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必须要深入研究解题技巧和策略。

9.你愿意开展相关的科研吗?()A非常愿意B没有考虑C说不清楚选A者25人选B36人选C20人未作答4人在调查者中六成半的人对研究“非连续性文本”不太愿意。

教师的科研意识有待加强。

我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有的教师苦于繁忙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去考虑。

科研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要让教师乐于研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教师体会的科研的好处,减少教师的劳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0.你参与过“非连续性文本”相关试题的命制吗?()A偶尔命制B从来没有C说不清楚选A者16人选B51人选C14人未作答3人命制试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调查结果只有少部分教师主动命制“非连续性文本”试题,有六成调查者从来没有主动涉及相关试题的研究。

看来,好多了解相关内容的老师只是习惯于照题就解,照本搬题,缺乏自我意识。

资源的匮乏,视野的局限,方法的缺失,观念的滞后等多方面因素成为制约教师命题的瓶颈。

综合以上部分内容,得出结论:1.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方法论,更应该关注认识论。

2.研究意识要提升,不要只注重日常教学的文本,更要关注中考命题测评的研究。

3.注重教学效果成因的分析。

4.摈弃功利化思维,注重实践论,不要为考试而教学。

第二部分(多选题)11.你认为“非连续性文本”包括哪些内容?()A.漫画海报B统计报表C.使用说明D微博论帖E通知公文大家对“非连续性文本”了解不太全面,只是集中在了漫画,统计报表,微博论坛,而这几种形式也多见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中。

12.你认为学生应对此类试题问题会出在哪里?()A不懂题意B概念不清C方法不当D提取错误E概括不当认为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集中于在概念不清,方法不当,提取错误这三块。

这几方面的问题也恰恰是老师要注意遇到的地方。

但我认为学生的问题主要还表现在概括不当中。

概括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13.你认为开展相关研究面临的困难有哪些?()A理论水平B研究方法C内容选取D题型设置E时间精力多数受访者倾向于研究方法,内容的选取,题型的设置三点,有47人认为理论水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教科研工作的起点所在。

14. 你觉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难点在哪里?( )A教师对此内容不了解B相关内容材料的选取C缺乏方法的指导D阅读内容的多变性E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多数教师认为难点集中在相关内容材料的选取,缺乏方法的指导,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三项选项。

看来要想在相关内容方面有所突破,方法论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要注重日常的积累。

15.你认为“非连续性文本”与传统连续性文本相比有什么不同?()A信息直观简洁B形式相对简单C阅读要求较高D注重实用效果E内容丰富多元在价值的认识上,多数教师集中在阅读要求高,注重实用效果,内容丰富多本部分设置多选试题,以求最大限度了解调查者对相关话题的了解程度。

综合本部分内容得出结论:1.实用性问题易被忽略。

2.学生的概括与表述应是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3.有部分教师观念有待提升,时间精力并不是影响科研的主要原因。

4.非连续性文本的优势有待全面了解普及。

第三部分(主观题)16.你还有哪些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困惑问题。

学生生活实践少,表达有难度。

信息多样,学生知识零碎。

内容散乱,整理有困难。

如何选材,如何指导,概念有待了解。

时间精力是一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

17.如何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请提几条建议建议对学生实际情况展开调查。

概念具体化多与同行交流,多组织研讨交流教材编写开设针对性专题注重方法策略的研究18.你认为本次调查问卷哪些地方还有待完善,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范围不够清楚,设计突兀。

打印一些材料,多普及知识。

直观呈现试题有条件当面问卷19.在图表题的解答方面,你有何好的方法和措施?找出相应数据善用对比方法试题看表头,注意标志性词语表述防止语病重复训练20.你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有何意义?极大丰富知识,增强休息储备,提高学习兴趣,适应生活工作。

注重立体思维和提取学习的能力形式简单内容多元,提提示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于阅读教学中,要求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能力。

相关建议:1.教师要注重自我了教育理论的学习。

一线教师理论的提升可以更好的促进自己的教学。

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育理论期刊是最捷径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