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412040 中央分隔带及路肩施工技术1B412041 中央分隔带施工一、中央分隔带的开挖二、防水层施工三、纵向碎石盲沟的铺设土工布的接长和拼幅需采用平搭接的连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cm。
2.基槽开挖。
沟底坡度应和路面横坡一致。
3.铺设垫层。
垫层采用粒径小的石料,如石屑、瓜子片等,铺设厚度应保持均匀一致,保证垫层顶面具有规定的横坡。
4.埋设塑料排水管。
埋设要求:一端应插入中央分隔带范围内的纵向排水沟盲沟位置,另一端应伸出路基边坡外。
横向塑料排水管的进口须用土工布包裹,防止碎石堵塞。
5.沟槽回填五、缘石安装1.路缘石应在路面铺设之前完成。
2.预制缘石应铺筑设在厚度不小于2cm的砂垫层上,砌筑砂浆的水泥与砂的体积比应为1:2。
【例题12·实务操作与案例分析】背景资料: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新建高速公路K50+000~K75+000 段路面工程与交通工程的施工,其中包含中央分隔带及路面排水工程,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断面设计如下图所示。
每千米一般路段中央分隔带主要材料数量表:1.图中尺寸除注明外均以cm 计。
2.施工中应确保防水层不漏水。
3.土工布A 重量为250g/㎡,其技术指标按相应要求执行。
4.土工布B 重量为500g/㎡,其技术指标按相应要求执行。
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组织方案,部分内容摘录如下:①路基施工完毕后,即可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②当路面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即可开挖中央分隔带;③中央分隔带应采用大型机械开挖;④开挖的土料不得直接堆置在已经铺好的路面结构层上,应及时运走;⑤中央分隔带沟槽开挖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铺设防水层;⑥防水层施工范围是中央分隔带开挖沟槽与路基的接触面;⑦应合理安排以下四项工作:a.回填种植土,b.基层施工,c.防水层施工,d.护栏立柱打桩……【问题】1.改正中央分隔带施工组织方案中的错误之处(按“把第×条应改为:……”的描述),并简述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的施工工艺。
2.指出图中“土工布A”的作用。
3.指出中央分隔带防水层采用的是什么材料。
还可以采用什么材料做防水层?4.写出a、b、c、d四项工作的合理先后顺序。
【参考答案】1.(1)第②条应改为基层施工完毕后开挖;第③条应改为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第⑥条应改为防水层施工范围是路基及路面结构层。
(2)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的施工工艺:①路基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的施工→②基槽开挖→③铺设垫层→④埋设塑料排水管→⑤沟槽回填。
2.土工布A 的作用作为反滤层,隔离回填土。
3.(1)M7.5水泥砂浆和土工布。
(2)还可采用:双层防渗沥青、PVC 防水板。
4.正确顺序为:b→d→c→a。
1B412042 路肩施工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结构部分,包括硬路肩和土路肩。
路肩的主要作用有:①保护行车道等主要结构的稳定;②为发生机械故障或遇到紧急情况的车辆需要临时停车提供位置;③提供侧向余宽,有利于安全,增加舒适感;④可供行人、自行车通行;⑤为设置路上设施提供位置;⑥作为养护操作的工作场地;⑦在不损坏公路构造的前提下,也可作为埋设地下设施的位置;⑧改善挖方路段的弯道视距,增进交通安全;⑨使雨水能够在远离行车道的位置排放,减少行车道雨水渗透,减少路面损坏。
一、土路肩施工培土路肩施工方案(填方路基):1.准备下承层:即具有经检验合格的底基层面2.二、硬路肩施工硬路肩的设计标高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硬路肩与车行道连接处标高一致,可将硬路肩视为行车道的展宽;另一种是硬路肩的顶面标高低于相连的行车道,这种情况应先摊铺硬路肩部分,宽度应比要求的宽5cm左右,保证与行车道路面有一定的搭接,以免搭不上需人工找补。
摊铺行车道表面层时,摊铺机靠硬路肩一侧的端部应使用45°的斜挡板,以减少碾压时边缘拥塌或发生较大的侧移,并尽量使边缘顺直、平齐。
【例题13·单选】培土路肩的施工流程正确的是()。
【2017真题】A.备料→平整→静压→推平→切边→平整→碾压B.备料→平整→静压→推平→碾压→切边→平整C.备料→推平→平整→静压→切边→平整→碾压D.备料→推平→静压→平整→碾压→平整→切边【解析】培土路肩施工流程:备料→推平→平整→静压→切边→平整→碾压。
【答案】C【例题14·单选】培土路肩施工流程为:备料→推平→平整→X→Y→平整→碾压,其中X、Y 工序分别是()。
【2014真题】A.回填、切边B.切边、回填C.静压、切边D.切边、静压【解析】土路肩施工工作流程:备料→推平→平整→静压→切边→平整→碾压。
【答案】C【例题15·多选】填方路肩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2019真题】A.培路肩的方法施工既经济又简便B.土路肩通常随着路面结构层的铺筑,相应地分层培筑C.先培更优于后培D.培土路肩的材料,通常与填筑路堤的材料相同E.后培路肩的缺点是,横断面上易形成一个三角区【答案】ABD【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对填方路段来说,采用培路肩的方法施工既经济又简便。
选项B 说法正确,土路肩通常随着路面结构层的铺筑,相应地分层培筑。
选项C说法错误,路肩可以先培也可以后培,各有利弊。
选项D说法正确,培土路肩的材料,通常与填筑路堤的材料相同,应在填筑路堤、修整边坡时,将削坡剩余的材料暂存在靠近路肩的边坡上。
选项E说法错误,先培路肩的缺点是,横断面上易形成一个三角区。
1B412050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B412051 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一、原因分析1.2.3.4.5.6.7.二、预防措施过低。
4.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
5.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5~10m设一道缩缝。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
2.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3.4.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5.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
【例题16·多选】能有效防治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措施有()。
【2017真题】A.采用塑性指数较高的土B.控制压实含水量,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C.在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水泥用量D.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快凝水泥E.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挥发过大【解析】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主要防治方法:(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
(2)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3)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
(4)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挥发过大。
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
(5)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和,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和不均匀现象。
【答案】BE【例题17·单选】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裂缝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水泥用量B.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不均匀C.混合料碾压成型后未及时洒水养护D.增加碎石级配中细粉料的含量【解析】可能造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原因有:(1)水泥剂量偏大或水泥稳定性差;(2)碎石级配中细粉料偏多,石粉塑性指数偏高;(3)集料中黏土含量大,因为黏土含量越大,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温缩裂纹越大;(4)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不均匀;(5)混合料碾压成型后养护不及时,易造成基层开裂;(6)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封层。
【答案】A1B412052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原因分析:1.路面不均匀沉降。
2.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3.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
4.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水平对平整度的影响。
5.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
6.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
1B412053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原因分析:(一)横向接缝1.采用平接缝,边缘未处理成垂直面。
采用斜接缝时,施工方法不当。
2.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不紧密。
3.摊铺、碾压不当。
(二)纵向接缝1.施工方法不当。
2.摊铺、碾压不当。
1B412054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原因分析:(一)横向裂缝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
2.切缝深度过浅。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道、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胶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
6.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
(二)纵向裂缝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2.由于基础不稳定。
3.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的荷载型裂缝(三)龟裂1.剧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例题18·单选】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容易发生()。
A.纵向裂缝B.横向裂缝C.龟裂D.滑坡【解析】龟裂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答案】C1B412055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防治治理措施(一)裂缝的修补裂缝的修补方法有直接灌浆法、压注灌浆法、扩缝灌注法、条带罩面法、全深度补块法。
(二)局部修补1.对轻微断裂,裂缝有轻微剥落时,按画线位置凿开深5~7cm的长方形凹槽,刷洗干净后,用快凝小石子填补。
2.轻微断裂,裂缝较宽且有轻微剥落的断板,应按裂缝两侧至少各20cm的宽度放样,按画线范围开凿成深至板厚一半的凹槽,钻孔,清槽,插筋,回填。
3.较为彻底的办法是将凹槽凿至贯通板厚,打洞,插筋,然后用快凝砂浆填塞捣实,待砂浆硬后浇筑快凝混凝土夯捣实齐平路面即可。
对于严重断裂,裂缝处有严重剥落,板被分割成3块以上,有错台或裂块并且已经开始活动的断板,应采用整块板更换的措施。
【例题19·多选】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治理措施有()。
A.直接灌浆B.局部带状修补C.扩缝灌浆D.罩面补强E.整块板更换【答案】ABCE【解析】治理措施:(一)裂缝的灌浆封闭(直接灌浆法、压注灌浆法、扩缝灌浆法);(二)局部带状修补;(三)整块板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