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1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A.《周髀算经》B.《孙子算经》C.《九章算术》D.《几何原本》2.目前许多国家都允许并鼓励小学哪个年级的学生使用计算器( )A.低年级B.中年级C.低、中年级D.中、高年级3.我国解放后的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 )A.《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B.《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C.《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D.《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4.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是整数教学中哪一个循环圈的教学重点( )A.20以内的数B.100以内的数C.10000以内的数D.多位数5.强调“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皮亚杰C.奥苏贝尔D.杜威6.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 )A.能动的主体B.被动的主体C.能动的客体D.被动的客体7.小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依靠的中介环节是( )A.观察B.操作C.表象D.想象8.录像是一种( )A.光学教学媒体B.音响教学媒体C.声像教学媒体D.综合性教学媒体9.新授课最常用的一种课型是( )A.探究研讨课B.讲练课C.自学辅导课D.引导发现课10.教学评价的数量化原则主张评价应尽可能( )A.定量B.定性C.定量与定性相结合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11.从产生根源上,可把学习动机分为( )A.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B.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C.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D.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12.11~15岁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A.感觉动作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3.把数学思维划分为再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依据是( )A.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阶段B.数学思维活动的总体规律C.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D.数学思维品质14.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应是( )A.教育学知识B.教育心理学知识C.教学论知识D.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15.用一根拉紧了的线绳来表示“直线”,这种概念的表示法是( )A.规定外延的方式B.发生式定义C.原始概念描述法D.属差式定义16.质数与合数这两个概念从外延上看是( )A.并列关系B.交叉关系C.矛盾关系D.对立关系17.能够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解、巩固和简单应用的题型是( )A.匹配题B.是非题C.序列题D.填空题18.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的几何教学内容增加了( )A.平行线B.圆柱C.圆锥D.扇形19.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B.谈话法C.演示法D.操作实验法20.视线能完全沿着图形轮廓不断地积极活动,这是几岁孩子观察图形时的特点( )A.3岁B.4岁C.5岁D.6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数学学科的特点是( )A.抽象性B.逻辑性C.发展性D.思想性E.应用的广泛性22.对小学生初步的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 )A.正确的四则计算能力B.辩证思维能力C.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D.初步的空间观念E.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23.广义的教材包括( )A.教科书B.教学挂图C.教学软件D.教学指导书E.练习册2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材应兼顾( )A.当今与未来B.“幼小”与“小中”的衔接C.必要与可能D.统一与灵活E.发展与提高25.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应遵循的原则有( )A.暴露认知建构过程的原则B.信息交流多向性原则C.信息反馈调控的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E.知情交融的原则26.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包括( )A.弄清问题B.寻求解法C.进行解题D.巩固练习E.回顾评价27.按其使用功能可把直观手段分为( )A.教具B.学具C.实物直观D.模象直观E.语言直观28.教学评价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反馈功能C.选择功能D.激励功能E.改进功能29.小学生解析应用题的方法有( )A.分析法与综合法B.假设法C.类比法D.转化法E.代数方法30.根据数学思维活动的总体规律可把数学思维分为( )A.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直觉思维E.集中思维31.属于数学书面语言的有( )A.数学符号B.扩大C.缩小D.图式E.倍32.数学思维品质主要包括( )A.思维的深刻性B.思维的灵活性C.思维的敏捷性D.思维的批判性E.思维的独创性33.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具有( )A.始动作用B.定向作用C.加工作用D.维持作用E.调节作用34.学生理解应用题题意的途径有( )A.演示B.模拟C.图示D.图解E.复述题意35.小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操作实验的方式主要有( )A.划分B.剪拼C.折叠D.画图E.测量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数学学习37.演示法38.形象思维39.数学灵感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小学生数学学习迁移的特点是什么?41.简述探究研讨课的基本结构。
42.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内部因素有哪些?43.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4.试以“9+5”的教学为例说明数学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
45.造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46.老师:“什么是质数?”学生:“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请你诊断学生的错误所在及错误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4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D3.C4.B5.C6.A7.C8.C9.B 10.C11.A 12.D 13.D 14.D 15.C16.D 17.D 18.D 19.B 20.D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1.ABE 22.ACDE 23.ABCDE 24.ABCD 25.ABCE26.ABCE 27.AB 28.ABDE 29.ABDE 30.ACD31.AC 32.ABCDE 33.ABDE 34.ABCDE 35.ABCDE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37.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的实物、教具等,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38.形象思维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作出有关理解的思维。
39.数学灵感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关系的一种突发性的领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1)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较易。
(2)实现数学思考方法的迁移较难。
(3)易受狭隘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41.(1)明确教学任务,准备操作材料。
(2)探究。
(3)研讨。
(4)得出结论。
(5)阅读课本。
(6)巩固练习。
42.(1)认知结构。
(2)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
(3)抽象概括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
43.(1)职业道德素质;(2)文化科学素质;(3)业务能力素质;(4)心理素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4.(1)活动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45.(1)感知比较粗略。
(2)情感比较脆弱。
(3)注意不够稳定。
(4)思维定势干扰。
(5)短时记忆较弱。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46.(1)错误所在及原因:质数的定义应为: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与它自身外,再没有其它的正约数了,这样的自然数叫做质数。
学生回答的错误在于:①没有指明质数是大于1的自然数;②没有说出正.约数只能..有1和其本身。
对于质数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表达不严密。
(2)补救措施:应帮助学生理解或澄清概念,可利用讲解、提问、练习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