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传染病学教材

兽医传染病学教材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兽医传染病学作业题作业题(一)第一章、第二章•填空题1. 依据病原体的种类和先后顺序可将感染分为(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继发感染)2. 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有(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舌病)(小反刍兽疫)(裂谷热)(疙瘩皮肤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家畜传染病发展的阶段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3. 动物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散发)(流行)(地方性流行)(大流行)4. 采取隔离封锁的基本原则(早)(快)(严)(小)•名词解释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生物安全: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3、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4、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和抗体的检查。

5、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即为隔离。

6、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和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动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7、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8、紧急接种: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9、假定健康动物:在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疫区内除了患病动物和可疑感染动物以外,其它易感动物都属于假定健康动物。

10、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简答题1、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答: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在畜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的动物。

2、简述动物传染病不同的传播方式?答: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易感动物受传染,这是防制家畜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播途径可分两大类。

一是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二是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水平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垂直传播又分为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

3、实施动物检疫的主要内容?答:实施检疫的动物包括各种家畜、家禽、皮毛兽、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和蜜蜂、鱼苗、鱼种等;动物产品包括生皮张、生毛类、生肉、种蛋、鱼粉、兽骨、蹄角等;运载工具包括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船、飞机、包装、铺垫材料、饲养工具和饲料等。

4、简述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表现出季节性的原因?答:某些家畜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

出现季节性的原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这对那些抵抗力较弱的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是不利的。

(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如节肢动物)的影响:夏秋炎热季节,蝇、蚊、蛇类等吸血昆虫大量孳生,活动频繁,凡是能由它们传播的疾病,都较易发生。

(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冬季舍饲期间,家畜聚集拥挤,接触机会增多,如舍内温度降低,湿度增高,通风不良,常易促使经由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流行。

季节变化,主要是气温和饲料的变化,对家畜抵抗力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对于由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尤其明显。

5、什么是病原携带者?并简述其类别?答: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带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不及病畜,但因缺乏症状不易被发现,有时可成为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如果检疫不严,还可以随动物的运输散播到其他地区,造成新的暴发或流行。

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就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3)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

•论述题1、试述造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答:动物免疫接种后,在免疫有效期内不能抵抗相应病原体的侵袭,仍发生了该种传染病,或者效力检查不合格均可认为是免疫接种失败,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三大方面,即疫苗因素、动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1)疫苗因素:主要包括疫苗的保护性能差或具有一定毒力;疫苗株与田间流行毒株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疫苗运输、保管不当或疫苗稀释后未及时使用,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使用过期、变质的疫苗;不同种类疫苗间的干扰作用。

(2)动物因素:接种活苗时动物有较高的母源抗体或前次免疫残留的抗体,对疫苗产生干扰;接种时动物已处于潜伏感染;动物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

(3)人为因素: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免疫接种途径或方法错误;免疫接种前后使用了免疫抑制性药物。

2、当发生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答:(1)及时和准确地确定疫情(2)由兽医主管部门根据疫情发生的情况和范围划定疫区和疫点(3)实行封锁令并对疫区内的不同动物进行隔离(4)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扑杀易感动物并建立免疫隔离带的法师控制疫情(5)当疫情完全控制,最后一头患病动物死亡或痊愈,并且经过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后,经过终末大消毒,由发布封锁令的主管部门下达解除封锁令,方可恢复正常生产。

注意在封锁和隔离期间对于疫点或疫区的管理都有严格的规定,可参看《兽医传染病学》第二章的内容。

作业题(二)第三章•填空题1、口蹄疫的七个血清主型有(A型)(O型)(C型)(亚洲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

2、大肠杆菌可引起猪的传染病有(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猪水肿病)(断奶仔猪腹泻)。

3、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三期,即(前驱期或沉郁期)(兴奋期或狂暴期)和(麻痹期)。

4、“疯牛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传染性脑病,该病原还可以引起那些疾病(绵羊痒病)(貂传染性脑病)(库鲁病)(克—雅病)。

5、写出下列疾病的病原,结核病的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AI的病原是(A型流感病毒)、猪水肿病的病原是(大肠杆菌)。

•名词解释1、“虎斑心”:是幼龄动物感染口蹄疫后的一种病理表现,具有诊断意义。

具体表现为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2、“珍珠病”:是牛患结核病的一种病理变化,当牛感染分枝结核杆菌后,病势恶化可发生全身性结核,即粟粒性结核,胸膜、腹膜发生结核病灶即所谓的珍珠病。

3、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初次感染分支杆菌后,机体被致敏,当再次接触菌体抗原时,机体反应性大大提高,炎症反应也较强烈,这种变态反应是在结核传染过程中出现的,故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

4、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病变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5、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急性、热性传染病。

多种动物均易感,多为隐性感染,人可表现发热、乏力、头痛及肺炎临诊症状。

6、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兽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临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黏膜坏死、水肿等。

7、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

8、莱姆病:又称伯氏疏螺旋体病,是由若干不同基因种的伯氏疏螺旋体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蜱传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临诊表现以发热、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

三、简答题1、简述牛结核病的变态反应诊断方法?答:诊断牛结核病用牛分枝杆菌提纯菌素,将菌素稀释后经皮内注射0.1m1,72小时判定反应。

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在4mm以上者即判为阳性牛。

若在2.1~3.9之间为疑似反应牛,于第一次检疫30天后进复检。

如仍疑似,经30~45天后再复检,如仍疑似应判为阳性。

皮厚差在2.0以下为阴性。

2、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答:采取检疫加净化的方式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布鲁氏菌病进行防治。

(1)应当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

即将牲畜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者,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

清净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一年一次),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畜群中如果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畜和消毒环境及流产胎儿、胎衣外,应尽快做出诊断。

均应采取措施,将其消灭。

(2)消灭布鲁氏菌病的措施是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培养健康畜群及主动免疫接种。

(3)通过免疫生物学检查方法在畜群中反复进行检查淘汰(屠宰),可以清净畜群。

也可将查出的阳性畜隔离饲养,继续利用,阴性者做为假定健康畜继续观察检疫,经1年以上无阳性者出现(初期1个月检查1次,2~3次后,可6个月检查1次),且已正常分娩,即可认为是无病牛群。

3、OIE判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是什么?答:(1)含流感病毒尿囊液,做1:10稀释,静脉内接种8只4~8周龄易感鸡,每只0.2ml,如果在10天内死亡6只以上,则该流感病毒为HPAIV。

(2)如果致死1~5只易感鸡,而且又不是H5或H7亚型,则将其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或MDCK细胞,在没有胰酶的情况下观察是否产生细胞病变,如不产生病变,该流感病毒就不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

(3)对于所有的低致病性H5和H7亚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如果在没有胰酶的条件下在细胞培养能生长,则必须测定血凝素裂解部位的氨基酸顺序,如果相似于其他的HPAIV,存在多个碱性氨基酸顺序,泽该受检病毒被视为高致病性。

4、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答:由患病动物咬伤或伤口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直接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