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资料整理
第七章
1、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控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2、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作用?
一是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
二是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第九章
1、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成员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发挥重要作用。
2、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看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不同时期参与国家政权的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者,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哪些根本不同?
(1)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的不同。
(2)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第十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年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安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十二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十三章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
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础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和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但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1、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什么?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到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同一战线的中国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