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留用人才对策1.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影响带给企业的危害,是和其离职前在企业肩负的责任相对应的。
管理人员的离职,带给企业的是经营理念的中断、团队不稳甚至是管理层的瘫痪。
销售人员的离职,带给企业的是商业机密的外泄和市场份额的流失。
技术人员的流失其实就是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和在研发项目的中断或夭折。
同时,人才流失到同行或竞争对手方面,对企业的危害更是致命性的。
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尽失,市场被对手所侵占,企业因此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对公司员工的心理和企业整体工作氛围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人才离职的“示范”作用,会使企业员工心态不稳、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
这个时候,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员工平时情绪积累较严重,就有可能发生员工集体离职潮,而祸及企业全面。
2.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2.1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资金积累的成长期,资金实力相对薄弱,面对大企业年薪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招募人才的大手笔就是显得无能为力了。
中小企业拿出占流动资金重要比例的资本来笼络人才及技术等“知本”派,他们须为企业的运营风险设想,不由变得小心谨慎。
2.2企业的分配、激励制度不优越中小企业当中也有很多十分有发展前景,处处显得生机勃勃的,但由于忽视了健全完善合理的分配制度,难以有力的挽留人才;或者由于中小企业主推诿,甚至不愿兑付承诺,造成人才流失严重,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扩张速度。
在资金实力有限的前提下。
2.3资源有限或行业无吸引力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发展势头,直接影响其人才招募难易和人力资源储备。
中小企业虽然与大企业实力悬殊,但在市场竞争上却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由于实力有限,自然会在资源觅取以及分配上处于劣势,加之受资金、公共关系、地理位置、工作效率的局限性,即使有好的人才带来好的项目也很难操作如愿。
人才对于高科技产业的乐观和倾向以及对传统产业的误解,使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即使待遇优厚也很难觅得千里良驹。
这时候就需要在经营上借助外脑,在生产管理上借鉴同行业中的同等规模企业的成功模式,待实力相当后再招徕凤凰。
2.4企业主的人格魅力不够虽然现在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但很多时候因为彼此气味相投,或者觉得人性方面有相似之处,便会有现代的桃园结义,此时企业主的人格魅力将直接影响人才的加盟。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人员精简,人才与企业主接触的时间较多。
如果人才与企业主在思想、理想等方面没有共同语言的话,必定会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或者由于企业主文化浅薄、思想狭隘而无法交流,人才流失就是早晚的事了。
3.企业面对人才流失时可以实施的对策分析3.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
但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民营企业的产权是明晰的,从而导致了许多人没有认识到民营企业所有权的归属,同时,产权也意味着公司的结构和层次。
但我国民营企业资本在产权上带有强烈的“三缘”性,即血缘、亲缘和地缘性,这使得中国的民营企业产权在主体上具有浓厚的宗法性,它也是阻碍中国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科学有效的决策和管理机制的重要因素。
要从重新构建和完善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在坚持现代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
3.2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到来,企业间人才短缺的情况在加剧,企业为争夺人才也日趋白热化。
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许多企业在待遇、条件、股权等方面多管齐下。
中小民营企业面对人才外流的压力,传统的“管、卡、压”的刚性措施或办法堵住人才外流已收效甚微。
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最大程度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当在建立科学的薪酬与激励体制上下功夫。
企业也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按需激励”、“适时激励”、“适度激励”,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公平性、层次性、持久性,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联系、内激励和外激励相统一的方式,切实发挥激励机制的效能。
3.3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规范。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很好的激励、约束和凝聚作用,它可以把职工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带动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在为此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保持一致的步调,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
所以,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是留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3.4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员工越来越多,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成为他们选择企业的重要标准。
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就必须努力为员工提供成长与发展的空间。
这就要求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员工紧密联系,使员工能够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了解与企业一起成长发展的机会。
企业同时也要制定详细明确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就业发展环境。
3.5重视与员工沟通和人际关系的改善良好的沟通可及时了解人才的思想动态和相关信息,减少人才对企业的不满,改进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的缺陷,从而控制人才流动率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人才的盲目跳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可以说,会用、用好有不同特色的人才是一门管理上的艺术。
企业同时要重视与员工人际关系的改善、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改善,企业中人际关系的改善不仅有助于企业产值效益的提高,还可以促进企业团结凝聚力的增加,充分展示出企业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面貌。
3.6建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在规避和防范风险方面,不少民营企业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付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上,对人才流失风险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因此,中小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企业自己的人才流失危机预警系统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运行体系。
3.7防患:建立公平薪酬机制公平在员工心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很多中小企业的人才危机是因它而起的。
在企业薪酬公平问题上存在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个人公平和过程公平等问题。
从根本上说,公开性带来公平性。
影响过程公平的因素包括公开性程度、管理人员与员工对报酬异议的沟通程度、报酬决策中员工的参与度、老板对公平的感知度及企业是否有上诉系统等等。
这些问题解决了,企业的人才危机也就化解了。
参考文献:[1]刘伟东,陈凤杰.小企业现代经营[M],2002年7月第一版[2]于富荣.员工离职处理与防范[M]2005年8月第一版[3]谭周,金向保.刺狷的拥抱----小老板管人大艺术[M]2005年1月浅议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时间:2009-03-10 14:53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作者:贺杰锋热门标签:波音预算才能曾国藩MBA,误区人才引进金融高级管理企业培训绩效所谓绩效考核,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和效果。
其的结果可以影响到员工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职业生涯设计等诸多的切身利益。
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但它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力;反之,则会挫伤员工,给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下面结合自己十来年的工作经历,浅要谈一谈目前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有效绩效考核的建议。
一、绩效考核的正确管理思想没有被成功的植入企业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首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这个问题不加以明确,势必使绩效考核陷于盲目。
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做好宣传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些培训和宣传如果没有能够突出绩效考核的真正意图,不能让员工很好的理解绩效考核,那么绩效考核是很难达到目标的。
但在很多企业,绩效管理思想只被很少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所掌握,没有在基层得到很好的推广,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且有些部门会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与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无关。
同时,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上,追求一步到位的指标设计,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那么部分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将很难起到好的效果。
二、考核指标主次不分,设计不够合理绩效考核是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定,以满足组织内部人员选择、配置与培养以及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需要。
毋庸置疑,绩效考核是一项工作,而且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对绩效考核的方案设计与制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于从完成组织使命、组织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制定考核方案,而且方案中包罗万象,结果是将一些非量化指标人为地进行“量化”,这些模棱两可的“量化”指标导致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均无所适从。
三、组织执行力度不够美国的管理学家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在《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中提出:企业经营失败往往不是因为采取了错误的战略,而是由于好的战略没有被准确地执行,执行不力才是企业经营失败的真正原因。
企业的战略和计划固然重要,但是只有执行才能使其发挥出潜在的效用。
一个缺乏执行力的企业必将使其制定出的战略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绩效考核也是如此。
再好的考核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也是白费精力。
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变成现实要有一个过程,这个具体的过程就是执行,而执行力是将战略设想变成现实的能力。
企业的执行力的强弱由三个关键因素决定,即战略、人员和运营流程。
绩效考核的有效执行也需要有人员的配合及对执行方法的选择和过程的控制。
笔者从很多企业了解发现,越来越多的员工甚至一些主管都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形式,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可有可无;在情面面前,绩效考核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执行力下降的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 )绩效考核相关培训不充分;(2)绩效考核没有得到高层实际的支持;(3)绩效考核指标本身设置不合理,促成了主观性、不可控制性的发生;(4)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5)各部门、上下级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6)“对事先对人”的惯性与文化。
四、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不对等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提升整体业绩,对于员工来说,绩效管理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修正,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业绩。
但目前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把绩效考核当成是为了完成企业或上级提出的任务和要求。
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考核形式单一化,草草走过场了事,之后将绩效考核结果束之高阁。
从总体上看,绩效考核结果几乎不会对被考核者最终的报酬和未来职位的升迁产生任何影响。
奖罚的力度与绩效考核结果不相符,对于绩效显著的员工不能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而对绩效差的员工惩罚力度不够,这样必然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失去了绩效考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