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央财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央财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央财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学姐教你如何安排时间凯程晶晶学姐整了一位成功考上央财经济学的学姐的考研经验,快听听学姐是怎么安排复习时间的吧!在我看来,考研不同于以往的中高考,是个非常自主化的学习过程,需要查找大量资料,我当时备考的时候就很关注以往学长学姐的复习安排,所以我把自己当时的复习进度回忆了写下了供大家参考。

现在是5月份,我记得去年3月1号早上占到的考研自习室座位开始正式复习的。

为了大家对整个复习阶段把握的清楚点,我把初试前的整个复习过程分为4个阶段来叙述:3-6月为第一阶段;7-8月为第二阶段;9-10为第三阶段;11-12为第四阶段。

第一阶段(3-6月)由于当时大三下学期每周还有接近30节课,所以时间也是蛮紧的,这阶段我的复习进度是慢于身边同学的。

这段时间主要在英语和数学这两科的复习上,英语主攻单词和真题阅读部分,数学主要是四本课本。

先说英语,单词我是用的新东方乱序版和手机里的扇贝软件同步,50个list也蛮头疼的,记了前面记后面,记了后面忘了前面,单词书挺厚的,未了方便我把每个list都撕下来,带到课堂上记,之后晨读也是每天几个list拿到走廊背。

要说的是,不能死记单词,更重要的是关注重点单词下面的例句,在阅读里看到那个单词要能够分辨它的意思,对于很难记比较少见的专有名词之类的,不要钻牛角尖,在那里10分钟就记那一个词。

也不要集中一天、两天光记单词,这很不可取,每天记单词时间建议不要超过一小时,重要的是每天坚持,而不是每天记多少。

我当时比较慢,6月初才记完50个list。

当然不能只记一遍,要循环一遍一遍记,在做阅读的时候,找个本子整理一下阅读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掌握它们的用法,这个整理的过程也是记忆,并为以后第二三轮单词的复习提供了参考。

关于真题阅读,从1997年开始做,每天都坚持做,保持语感很重要,不一定一天要做完一年的真题,可以有意识的记下自己做一篇阅读要几分钟,一年这几篇真题做下来错几个,也是对自己需要进步方向的一个提醒。

要说的是,一篇阅读做完的分析很重要,特别对自己犹豫的选项、对做错的题目的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选这个错误的选项掉入哪个陷阱了。

我记得张剑的阅读真题解析中有长难句的分析,这一块可以好好看一下,对于这些长句子,我们在做阅读的时候,由于是泛读,所以往往是没理解透的,做完后仔细看看这些长难句的结构和翻译,对翻译部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再说数学,我依次看的是高数上下册、概率论、线性代数,课后习题是结合网上找到的必做习题选择性的做的,想说的是,看知识点的时候最好把笔记做了,方便以后复习翻看。

看之前发的说说,概率是5.3号看完的,五一过后感觉身边的伙伴全书都开始做了,我还有线性代数书没看,高数部分知识点也开始忘,有点心急,于是也开始复习全书,正好全书以高数部分开始,顺带了复习了。

所以我5月是边复习线代课本边做全书的,刚开始做全书,感觉挺不好的,因为感觉很多题都是看题目不会写,看答案哦懂了,然后让我再做我可能还是不会,当是就总在想这么厚一本书我要看几遍才能每道题都会,想给你们说的是,不要心急,到考前这本书你还有时间刷个四五遍,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5月底的时候,所有的数学课本看完,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完,关于数学笔记,我是按照全书的顺序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主要是记知识点,你可以在网上找到16年数学三的考纲,然后一项一项把知识点搞懂,这个笔记在之后也蛮有用,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也可以相应做上记号,常用到的技巧、公式都可以总结了集中写在一起。

这一阶段看数学书和全书的时候,在淘宝上买了15年张宇强化班的视频,没有时间给我从头到尾全看,我是碰到自己学的不好的章节、比较有技巧有难度的章节就看了他的视频,比如高数部分的中值定理部分、线性代数的向量组部分,很幽默的一个老师,很多地方总结的也很好,看视频教学时边听边做笔记比较好,因为你往往不会再有时间看第二遍了。

这一阶段,由于自己本身课程也不少,复习任务也还满紧凑,自己又有点喜欢耍手机,朋友圈微博经常一看就半小时+,然后五月中旬把微信朋友圈停用了,决心沉下心好好学。

6月份事情非常多,基本上没什么时间看考研相关了,忙了几周把期末搞定了又才赶紧继续复习。

想说的是,这一阶段不要太心急,有条不紊很重要,时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自己的计划和复习节奏很重要,不要总是想要和身边的人比复习进度,备考的过程很长很长,你也不知道自己会有怎样的潜力,好的心态很重要。

还有就是一个做笔记的建议,最好买活页本,拆开来记笔记和背诵都挺方便。

第二阶段(7-8月)由于修了双学位还差学分,7月份还得上课,前前后后差不多一周;七月底回家呆了差不多一周。

可能有的学校会把毕业实习安排在暑假,想说的是,不管是什么事,该做就去做,不要过于担心自己复习进度落后的问题,重要的是不要让它打乱你的复习节奏。

最好就留学校复习了,好的学习环境还蛮重要的,不至于有太多事分心,暑假这两个月除了继续坚持英语单词阅读,数学第二轮全书,还有专业课这时候也得复习了,这是专业课的基础阶段,必须重视。

这阶段的英语应该是继续真题阅读部分的练习,可以加上完型和翻译部分。

可能大部分同学到这时候97-10左右的真题阅读都差不多了,可以开始97-05部分的阅读第二遍练习,对之前整理的阅读重点单词、句子早上可以抽出一小时左右时间记忆。

个人在英语上花的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专业课和数学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比如数学基础的强弱、专业课书目的难度等情况合理分配每天的复习时间。

数学继续全书第一遍,8月份开始全书第二遍,并做了张宇的高数十八讲、概率九讲以及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

8月底之前,全书第二遍看完,第二遍做了详细的错题笔记,按序号标的差不多总结了200多道题。

这个个人感觉比较有用,毕竟全书一本也挺厚的,每一遍不用从头看到尾,挑自己不懂的不会的,总结出来,对之后的复习很方便。

专业课(801)很多同学都比较关注这个,特别是跨专业的比较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复习才好,7月份开始我觉得是合适的,我个人是6月期末考完开始看专业课微观宏观课本,看的就是官方指定的第六版高鸿业的微观和宏观,第一遍复习时候,想做笔记来着,但当时觉得文字性内容太多,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也没想好该怎么做笔记,就没做,所以第一遍重点是熟悉课本知识点、做课后习题,可以参考圣才的课后习题和每一部分相应的考研真题。

到8月初差不多可以完成第一遍课本及习题的复习,每天差不多三小时左右花在专业课上。

第二遍课本的复习也是8月初开始,当时意识到了笔记的重要性,因为第一遍两本书看下来,基本没记住什么,看完宏观,又把微观忘了。

关于专业课笔记,个人也是用的活页本,差不多记了80页左右,给大家的经验是,微观和宏观每本书总结一个逻辑线索图,并且每一章最好自己写一个大框架,有助于对知识点框架的把握。

记笔记不是在书上或者是课后习题详解上大段大段抄,801虽然没有考纲,但知识点是固定的,经济学的笔记可以参考定义、分类、公式、图形、性质特点、原因分析、应用等方面来整理,这也符合真题的答题方法,由于真题以名词解释、解答题、论述题为主,所以在整理笔记时可以找出重要的,容易成为题目的知识点详细总结记笔记。

经济学图形比较多,我的建议是自己一定要在笔记本上画一遍,做到真正的理解,不看书能够画的出来。

到时候我可以分享几页自己感觉还行的笔记供大家参考。

第二遍西经我是到了9月中旬才完成,因为做笔记会花费多一点时间,当时也想过换一种方法,不这么详细的记笔记了,但后来还是坚持做完了一本笔记,还是挺值得的,对打基础和后续的巩固复习很有帮助。

关于801中政治经济学的复习,虽然自己是文科生,但记忆力也不咋样,背了就容易忘。

之前看学长学姐经验贴差不多都是9月一开始就要背诵了,我提前了一点,大概是8月17开始早上背书,刚开始拿起课本和课后习题详解背,当时那个痛苦,一看到那么厚一本书,满满的全是文字还真挺绝望的,偏偏60分的政经部分,基本都是课后原题,背多少拿多少分的那种,当时郁闷了挺久的,背了两三天,都有想要换成803的冲动,毕竟没有政经,但咨询了学长学姐,又了解了真题的风格,还是觉得应该坚持下来,毕竟或许你的竞争者放弃了,而你坚持下来了,这就在胜利的路上了。

我还是嫌圣才的课后题答得太多,从淘宝上买了学长的背诵版政治经济学笔记,买来时大概就是九十多页纯文字,包括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的政经部分,也挺多的,但还是每天早上坚持背一到两个小时,我记得第一遍背了差不多有两个月才背完,当然也是边背边忘,背完马上开始了第二遍背诵,之后就会好点。

关于政治经济学课本的问题,我用的是官方指定的逄锦聚第五版,刚好我们这一届是换了教材版本,社会主义部分改动还挺大的,所以课本我还是看了一遍,虽然当时也说不用看直接背的。

为了尽可能节约时间,大概8月20左右,每天拿一个小时专心看政经课本,提高效率,差不多12天看完了一遍,对整本书的知识点和逻辑多少也有了一定的熟悉。

这一阶段的复习强度还挺大的,毕竟也差不多是全身心投入,想给大家的建议是可以定期把自己的复习进度做一个总结,了解自己这个月或者这半个月的复习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还要抓紧的,可以找个本子写下了,这也是我考研期间养成的一个习惯,真的还挺受用的,我现在能写下这些也多亏了当时写的。

关于视频课的问题,很多同学习惯于听网课,听老师讲解,这样没错,重要的是自己要思考。

差不多8月底的时候我也开始了解专业课801的风格,当时是每天晚上教室关门回寝后,看搜集的圣才关于801的真题讲解,看了几年的,对真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也挺好的。

第三阶段(9-10月)一般9月底会开始考研报名,这两个月和第二阶段一起算是强化复习阶段,除了政治要加入复习,还有就是数学和专业课真题的练习,所以得给自己每天时间一个大致的分配,保证自己每天这四门都能复习到,个人不倡导那样一天全拿来复习一科的节奏,这样复习重点太不突出,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当时我自己的每天的时间分配差不多是数学3-4小时,专业课3-4小时,英语每天1-2小时,政治1个半小时。

这里要说的是一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政治,很多理科生在哲学部分理解上存在问题,也需要花时间去听相关老师讲课,不要着急,身边很多理科生政治都比文科生考的好,建议对哲学部分逻辑不清楚不理解的同学可以去听听相关视频课,对理解记忆还是蛮有帮助的。

政治我刚开始是用的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配套做了他的1000题,只做选择题,把有问题的做错的题标记出来方便第二遍复习。

10.10号左右看完了精讲精练,做完了1000题。

之后不放心还是买了最新版的政治考试大纲解析,又看了一遍。

10月份我开始做了下政治近十年的真题选择题部分,这时候好像肖大大的8套卷也出来了,每天做选择题,刚开始50的满分自己差不多在40边缘徘徊,总是上不了40,特别是多选题,大家做题的时候也要好好总结,每次做错的原因在哪,怎样去避免这类错误,慢慢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