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金融领域“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现将《上海金融领域‚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金融人才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制定实施《金融人才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目标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上海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各单位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结合单位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人才发展新局面,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
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二0一一年八月十七日上海金融领域“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目录序言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二、主要任务(一)集聚海外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提高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二)加强金融人才教育培养,提升金融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三)创新金融人才管理方式,激发金融人才队伍整体活力和创造力(四)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促进金融人才创新创业三、人才发展重大计划(一)实施海外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引进计划(二)实施金融领域领军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三)实施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四)实施金融专业水平认证体系建设计划(五)实施金融员工职业技能项目开发计划(六)实施公务员培养锻炼计划(七)实施上海金融人才数据库建设计划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投入保障(三)制度保障按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编制《金融人才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明确‚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领域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十二五‛期间着眼于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局、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人才高地的行动纲领。
序言‚十一五‛期间,上海按照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以集聚、用好国际化金融人才为突破口,以培养造就高水平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金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金融技能人才为重点,努力推进上海金融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金融人才队伍显著扩大,金融人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金融人才市场化配置逐步增强,金融人才服务政策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门类较全的金融人才队伍。
目前,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达到23万,分布于各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和服务部门,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资产管理等金融业态。
目前,上海金融系统共有留学归国人员3000多名,港澳台及外籍人士2000多名。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
《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要求按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制定和实施国际金融人才开发计划,这为做好新时期上海金融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时期。
未来五年,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金融改革的继续深化,上海将为广大金融人才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吸引和集聚优秀金融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金融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领军人才等关键金融人才紧缺,能够掌握新业务的新型金融人才比较匮乏;国际化金融人才不足,尤其是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环境的开放度、人才服务模式与金融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还不相适应,金融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有待优化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人才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部署,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坚持金融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以服务金融改革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以创新金融人才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大力实施国际金融人才开发计划,造就一支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匹配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国际化。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高端引领与整体开发并进,以《上海市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为导向,重点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培养一批引领国际竞争的海内外金融领军人才。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加强金融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本土金融人才教育培养的国际化程度,提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水平,增强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
2、坚持金融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金融机构用人主体作用,利用好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重点提高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推动金融专业人才市场建设,引导金融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发展,促进各类金融人才合理流动。
3、坚持金融人才服务的社会化。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协同作用,有效统筹各类资源,针对金融人才特点和需求,积极推进金融人才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使服务领域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解决金融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营造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使上海成为海内外优秀金融人才最向往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
4、坚持金融人才管理的科学化。
以改革为动力,加强金融人才管理制度创新,按照分层分类的管理思路,完善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人才开发管理机制,逐步形成能够促进各类人才成长、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科学评价人才绩效的金融人才管理制度,让各方面优秀金融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实现金融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领域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形成符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求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逐步建成开放度高、融合度高、集聚度高、贡献度高的国际金融人才高地。
主要预期目标为:1、金融人才总量显著增长。
至2015年,全市金融人才总量达到32万人左右。
重点培养集聚一支精通专业、善于管理、熟悉法律、严控风险,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通晓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规律,熟悉金融机构运作、管理,引领行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水平金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集聚一支精通业务、谙熟专业、遵守法规、勇于创新,具有研究分析、实践运用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把握特定领域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特征和业务运作规律,不断追求和实现业务开拓和创新,推动和引领所在领域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的高层次金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支热爱专业、精通技术、乐于奉献、勤于实践,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和规范,不断提高业务操作技能,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素质金融技能人才队伍。
2、金融人才结构更趋合理。
金融人才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与金融产业结构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领域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明显增加,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比例逐步提高,国际化高端人才明显增加。
至2015年,列入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计划的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达100名;列入本市和金融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金融领军人才达200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70%,其中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15%;持有国际通行的金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人才数量达到1.5万人(其中CFA证书拥有人数突破3000人,CFP证书拥有人数突破5000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5%左右。
同时,提高金融人才持有国内高端金融职业资格证书的普及率。
3、金融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升。
金融人才在开发产品、创新业务等方面的贡献度明显提高,至2015年,人均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万元人民币/人。
4、金融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金融人才事业发展空间显著扩大,人才管理机制更加灵活,人才市场化配置水平明显提高,人才专业化服务能力继续增强,医疗服务水平、子女教育条件、生活文化设施等明显改善,参与国内外合作、学习交流机会、信息文化交流平台等明显增加,金融人才税收、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政策更加完善,支持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更加优化。
表一‚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领域人才发展主要指标指标人才总量单位万人属性2015年预期性32预期性100预期性200预期性1.5预期性70预期性15列入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人才集聚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数量度列入本市和金融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金融领军人才数人量拥有国际通行的金融职业资格认证(如CFA、CFP、FRM、ACCA万人人才能力等)证书的人数素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人才使用人均金融业增加值效能%%万元人民预期性120币/人二、主要任务(一)集聚海外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提高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抓住实施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的契机,继续依托‚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雏鹰归巢计划‛等海外人才引进和资助计划,实施海外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引进计划。
在继续做好国内金融人才集聚基础上,以海外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引进、使用、服务为重点,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提高引进人才使用效能,使引进人才为推动上海金融改革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1、建立引进海外金融人才长效机制。
继续丰富海外招聘手段,综合运用政府组团招聘、网络招聘、市场招聘、定向猎取等方法,构建多形式、常态化的海外金融人才引进机制,吸引优秀的海外金融人才来上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