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为什么要报考到村任职?如果你被录用,你准备怎样开展工作。
二、在村镇规划中,某村道路需扩宽,有几户群众担心许诺赔偿不能兑严,有抵触情绪,阻挡施工建设,其中有一户还是你亲戚,作为村干部,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答案要点:一、你为什么要报考到村任职?如果你被录用,你准备怎样开展工作?参考要点第一问:1、积极响应组织号召;2、愿致力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锻炼提高自己。
第二问:1、尽快了解掌握村里的实际情况;2、搞好班子团结,加强班子建设;3、学习农村法律法规、政策,虚心向村干部和致富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4、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引导群众走产业化经营之路;5、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在村镇规划中,某村道路需扩宽,有几户群众担心许诺赔偿不能兑现,有抵触情绪,阻挡施工建设,其中有一户还是你亲戚。
作为村干部,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参考要点:1、实施村镇规划,是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全体村民都应该配合、支持;2、了解掌握这几户群众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和要求,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明政策和利害关系;3、抓紧突破口,首先做好亲戚的拆迁工作;4、及时解决拆户的赔偿和宅基地问题。
你对市委、县委公开选拔大专以上学历优秀青年到村任职的重大意义有何认识?答题要点: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的需要,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资源问题的需要,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你为什么参加这次考试?答题要点:这次考试体现了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一种途径;是利用自己所学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
三、假如你这次被选拔到农村任职,你将如何开展工作?答题要点: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把村组干部当老师,同他们搞好团结,和农民群众做朋友,做他们的贴心人;搞好调查研究,吃透村情民意,结合实际,协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利用自己的知识,积极帮助村里发展经济。
一、“三个代表”重点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二、假如你是一名村副职干部,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选拔村干部面试评分表一、答题要点: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满分10分)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满分10分)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分10分)二、答题要点:一、任何一个领导干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总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
尤其是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打开新局面,赢得群众的信任。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现实往往是部分“新官”的三把火烧不起来,“新官上任三把火”烧不起来怎么办?答题要点:(30分)1、原因(1)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2)不具备点火的客观条件(干群对新官不了解、不配合)(3)情况不明,盲目点火(不调查、不研究、感情用事)2、解决问题的方法:(1)对新单位要调查研究,加深了解,制定可行点火方案。
(2)克服主观主义,力戒盲目点火。
(3)选准火攻方向,把火烧到关键部位,做到有的放矢。
(4)力戒短期行为,做好点火后续工作,确保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由于农村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造成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请你结合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出路。
答题要点:(30分)1、发展高效农业。
改变粮食种植模式,增加经济作物比例。
合理调配农业劳动力资源。
2、大兴养殖业。
利用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优势,以家庭养殖业为基础向规模养殖发展。
3、发展农产品加工实现农、工、贸一体化。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以农业、农村为出发点,发展适合自己的企业道路,改变农民“打工仔”的地位,使农民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5、集体组织外出务工,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6、依靠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一题: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面向社会选拔大专以上学历优秀青年到农村任职,在全市范围内尤其是青年当中,引起广泛关注,请谈谈你对市委这次选拔大专以上学历优秀青年到农村任职工作的认识。
答题基本要求:1、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2、是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为广大有志青年自觉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接受教育,增强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机遇。
4、为促进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就业工作几条应当把握和遵循的原则。
1、教育、调解、法律、道德、制度综合利用的原则。
解决任何问题都要讲道理,首先要以理服人,毛主席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相对来说,农民普遍素质低,是小生产者,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
多年的农村实践表明,不好的现象,不应该做的事,都可以通过说服教育来解决。
“孔融让梨”和“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了农村人际关系中许多问题,一争就激化了,一让就化解了。
目前农村的矛盾绝大多数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嗑嗑碰碰都是正常的事,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的民事调解办法,只要把道理讲通了,矛盾双方就能正确地对事对人,误会和隔阂自然就会消除,双方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握手言欢。
乡村司法机构较为健全,发生违法的事情,必须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通过打官司这一正常的法律调解来解决,不能碍于情面,回避和掩盖矛盾,否则,矛盾和问题解决不了,还会酿成大的事端。
农村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属于道德范畴,正气总能压倒邪气,要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大力倡导做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形成有德者荣、无德者耻的社会风尚,用道德的规范力、社会舆论的牵引力来解决矛盾和问题。
规章制度是介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一种调解方法,凡是制定了章程、形成了规矩,一旦发生矛盾,就可纳入制度的框架内按章解决。
可以制定村规民约,制定村民的行为规范,该表彰的要表彰,该处罚的要处罚。
解决农村社会出现的矛盾采用哪种方法,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只需用一种方法就可解决,有的要用两种方法,有的要多种方法并举。
2、乡村干部、司法员、调解员与农村“五老”合力调处的原则。
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正呈现出日益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共同解决。
矛盾和问题发生后,乡村干部要主动介入、了解情况、协调各方,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中乡村干部的职责和义务。
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等“五老”,在村民中德高望重,一言一行都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处理农村矛盾方面经验丰富,“非官方”的身份使矛盾双方更易接受。
在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发生后,动员他们出面调处,效果往往好于乡村干部。
乡村干部要经常上门走访慰问“五老”,和他们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他们老有所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余热,在为党为民办事中实现人生价值。
农村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在长期调解农村纠纷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实用、灵活的工作方法,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心里有底,处理问题心里有数,化解矛盾及时妥当。
他们在基层,不仅方便群众,为群众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也为国家节省了司法资源,为党委、政府分了忧、减了压。
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农村群团组织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可以通过他们预防大量矛盾的产生。
3、“早、小、了”化解的原则。
处理农村各种矛盾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矛盾出现后要趁早解决,尽快消除在萌芽状态,不伤感情,不伤和气,不结仇怨。
矛盾刚发生,事小,简单,如能及时予以解决,难度小、耗时短,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出现反复的机率也比较小。
矛盾解决不及时,耽误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一个矛盾往往会引起其他矛盾,增加不利因素,出现新的动向,甚至使矛盾变质,加大工作难度,使事情越拖越大,情况越拖越复杂,最终造成很大的破坏性,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及早处理矛盾纠纷,就要当天发生的问题当天处理,尽量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当天不能处理好的,要连续作战,紧抓不放,不能有始无终,紧一下松一下,抓一下放一下,虎头蛇尾,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处理矛盾纠纷,要给当事人分析得失,帮助当事人权衡利益关系,预见矛盾纠纷将导致的后果,使当事人的大矛盾变成小矛盾,激烈的情绪稳定下来,双方心平气和地看待矛盾,最终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4、预防、治理、善后并重的原则。
农村很多矛盾纠纷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可以预料,矛盾纠纷发生后,首先要有强烈的预见意识,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根本原因,预计矛盾纠纷如何演变,及时确定防控措施。
预防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分析是否准确,预防的措施是否得当。
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提前介入,紧盯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紧密相关的重点人员,用情、理、法予以教育、引导,使他们看清自己不同行为将造成的不同后果,承担不同的责任,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在法律道德范围内重新考虑问题,纠正错误行为,减少和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
发生了矛盾纠纷,治理是最关键的环节。
一旦出现矛盾纠纷,要及时受理、及时调处,综合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好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对矛盾纠纷的治理要全面、彻底、到位,许多问题从表象上看、短时间内看是解决了,但因只解决了一部分矛盾,或只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一时看来不会出事的次要矛盾没有解决,或者隐藏着的别的矛盾,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就很可能使今天的次要矛盾变成明天的主要矛盾,今天的深层矛盾在明天暴露出来,这样的治理就很可能使矛盾纠纷死灰复燃。
彻底治理就是要把事关纠纷的诸多矛盾全部化解好。
矛盾纠纷化解之后,要坚持做好善后工作。
群众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问题当面解决了,可能当事人心中还有些阴影和想法,有的口服心不服,有的当时服气事后又不服气。
要投入时间、投入人力,去看望、安慰矛盾双方的当事人,与他们沟通思想、融洽感情,在当事人之间搭建“连心桥”使他们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1、为何要报考村官?```````````呵呵自己发挥2、如果这次你没有被录取怎么办?分析:这个问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人才的基本素质的正确认识以及能否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考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考官还能看出考生是否自信(或者自傲、自卑)。
不要太罗嗦,点重点,言多必失3、问:能谈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吗?回答时除了注意上面三个要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尽管这是你的主观评价,受个人自信程度、价值取向等影响很大,也就是说我们所描述的优、缺点与实际情况可能不符,但我们的陈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官对我们能力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