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_七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课型:活动课主题:孝敬父母学习目标: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增强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责任感,并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重点难点:学会理解父母,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难点在于如何消除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思: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询问你生活周围的老人有哪些心理需要.本课从《一小口》的故事引入,把学生引进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讨论、故事分析、小品表演、实话实说等栏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选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而又有教育意义的话题,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父母子女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成功的交往。
教学过程:出示材料:一道佳味的食物,有人只尝了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这是谁和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这又是谁和谁?教师:答案很简单。
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
只能是如此。
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应当与母亲分享母亲尝一小口只为了知道那食物是否烫嘴,是否走味,甚至,是否有毒,然后,才放心地让孩子吃;孩子想到应当与母亲分享的时候总是只剩下一小口了,因为这时他已经吃不下了。
也只有母亲才会愉快地接受这一小口,并因此夸赞她的孩子孝顺。
他们之间的爱也是如此分配的,无论是留给自己的或是孩子给予的,母亲得到的总是一小口。
她为此心满意足。
所谓孝与不孝的区别就差这一小口。
录像:电影《九香》……吃孩子的碗底的镜头……。
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心理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请听学生配乐朗诵:《母爱如佛》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
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天,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发了。
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
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
席间,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
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
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是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
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
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
他不免有些灰心。
第三天,第四天……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话产生了怀疑。
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
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
到家门时已是午夜时分。
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
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地声音:“谁呀?”“ 你儿子。
”他沮丧地答道。
很快地,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借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
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
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
他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我们苦苦寻找想要侍奉的佛,就是母亲,你想到了吗?教师总结: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在人与人的情感中,母子之情是最神圣的,而在于爱的给予中,母爱是最无私的。
孝敬父母及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赞美母爱。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孝敬父母不仅是一种美德,更重要的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欣赏同学们模仿的小品《粮票的故事》同学思考:我们该怎样孝敬老人?同学朗读:对几位老人的社会调查(老人需要什么?)教师:有一首歌唱得好播放:《常回家看看》孝敬老人最重要的是让老人快乐。
下面我们就走进你的家中跟老师《实话实说》:1、在家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2、你和父母吵过架吗?你是怎么处理的?3、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你会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处理此事?教师:引导学生的得出做到与父母进行心理换位,能够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的结论。
教师:任何人都会老,爷爷奶奶的今天就是爸爸妈妈的明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请看录像:《给妈妈洗脚》学生思考: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以自己的方式去关心和照顾父母。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小强从小聪明好学,深得父母疼爱。
但在生活上过分照顾,早上要父母督促起床,吃饭碗筷全准备好,穿什么衣服和鞋子要父母作主,晚上睡觉要一遍遍地催,家务事一慨不要小强沾手。
初中二年级以后,小强渐渐对父母产生莫明的紧张感,不顾与父母说话,做作业紧关房门,硬让其打开,他就呆坐着,或慌忙把正在写的日记本收藏起来,经常看侦探小说至深夜不肯睡觉,父母稍加管教,他就大发脾气,嚷嚷要搬出去一个个住。
平时,常常流露出孤独,迷茫和不安的神情。
有几次父母被他的神情吓怀了,就劝说他到心理咨询门诊。
经过心理医生的循循引导,小强告诉医生,我并不怀疑父母是爱我的,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的生活,如此精心地安排我的一切,可我们不能说话,一说话,就让双方清楚地看到横在我们面前的那条无形的沟,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真的说不到一块去,父母的观念太阵旧落伍,尤其是妈妈,太唠叨了,我和父母简直无法呆在地块。
请学生分析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一位心理专家,请他来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孝敬父母的?以后有何打算?你能完成下面的尊老计划吗?姓名时间及活动安排教师建议:1、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
2、在今年的母亲节、父亲节送给父母一份特殊的礼物。
班主任总结:其实家长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大朋友”只要我们“将心比心”一定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和父母和睦相处的。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以自己的方式让这种美德发扬光大的,积极行动起来吧?某青少年研究所曾对1600多名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在1514份有效回收问卷中,有45.8%的学生承认自己与父母或家长吵过架或打过架,15.8%的学生在过去一年中与父母发生了两次到5次摩擦,11.8%的学生与父母吵架达5次以上。
此外,在晚上12时后,有流连于街上及离家出走等行为的学生比例也分别高达20.3%和5.4%。
导入新课:投影:据统计,近年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
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摘自《北京青年报》2002年8月31日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
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的侵害吗?你知道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吗?一、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板书)(一)种种侵害(板书)视频:《五百道作业题》、《麻将桌上的被告》、《街头乞儿》学生分组讨论:这几段视频说明青少年所受到的侵害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这些侵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影响?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
总结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由于生活环境复杂,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身边的保护(板书)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成小品或小短剧,课前准备,课堂上表演。
内容:各方面对青少年的保护。
总结出:青少年会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保护,但在面对侵害行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时,身心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青少年,往往因处于被动地位而受到侵害。
因此,青少年在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的同时,必须加强自我保护,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年级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教案第一节新学校新同学一授课班级:二科目:>三课题:第一课> 第一框>四教学目的: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在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寓教于乐。
使学生得到以下收获: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初中生活新环境,珍惜新起点难点:如何通过积极的交往在同学中建立友谊。
与同学结伴成长七.教法及教具教法:图例、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八.教学设想: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
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通过互动游戏把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
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
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
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
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九.具体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前言(板书)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
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
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
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讲授新课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板书)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板书)(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活动A:校园里的新鲜事之超级模仿秀1.活动形式:游戏,,学生分成两组,互相一模仿新鲜事,一竟猜,进行竞赛.2设计目的:通过寻找“校园里的新鲜事”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领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珍惜初中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3 过程第一步:“校园里的新鲜事”竟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