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注意保管2015年企业试薪酬调查培训手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企业薪酬调查概述 (1)一、企业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 (1)二、开展企业薪酬调查的意义 (2)三、企业薪酬调查的工作流程 (4)第二部分企业薪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 (6)一、企业人工成本调查的有关指标 (9)二、劳动者工资报酬调查的有关指标 (24)三、逻辑性审核和合理性审核条件 (31)四、调查涉及的职业分类及其代码 (33)第三部分企业薪酬调查填报系统操作 (92)一、调查组织与分工 (92)二、软件修改说明 (93)2.1修改了部分逻辑性审核条件 (93)2.2增加了软件的部分功能 (93)三、软件下载与安装 (94)3.1软件下载 (94)3.2软件安装 (94)3.3进入填报界面 (103)3.4查看软件版本号 (103)四、数据录入 (104)4.1在软件中录入数据 (104)4.1.1 录入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 (104)4.1.2 录入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 (105)4.2导入Excel数据 (107)4.2.1 Excel填写要求 (107)4.2.2 Excel命名规范 (108)4.2.3导入Excel数据 (108)4.2.4导入“*.xlsx 格式”Excel数据 (112)五、数据审核 (118)六、数据删除 (123)七、数据上报 (124)7.1数据打包 (124)7.2上报上级机构 (126)第四部分企业薪酬调查综合系统操作 (127)一、调查组织与分工 (127)二、软件修改说明 (128)2.1修改了部分逻辑性审核条件 (128)2.2修改了部分合理性审核表设定 (129)2.3增加了软件的部分功能 (129)2.4优化了软件的部分功能 (129)三、软件下载与安装 (130)3.1软件下载 (130)3.2软件安装 (130)3.3机构用户注册 (138)3.4 进入程序界面 (139)3.5查看软件版本号 (140)四、数据录入 (141)4.1在软件中录入数据 (141)4.1.1 录入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 (141)4.1.2 录入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 (142)4.2导入Excel数据 (144)4.2.1 Excel表填写要求 (144)4.2.2 Excel表命名规范 (145)4.2.3导入Excel数据 (145)4.2.4导入“*.xlsx 格式”Excel数据 (150)五、数据删除 (156)六、数据接收 (157)七、数据审核 (161)7.1选择企业 (161)7.2逻辑性审核 (162)7.3合理性审核 (163)八、合理性审核表 (165)8.1数据计算 (165)8.2计算合理性审核表 (166)8.3查找问题企业 (169)8.4问题数据修改 (170)8.5合理性审核结果导出 (171)8.6合理性审核条件修改 (172)九、数据上报 (175)十、数据分析 (179)10.1更新任务 (179)10.2数据分析 (181)10.3分析结果导出 (183)十一、数据导出 (184)11.1导出企业人工成本情况数据 (184)11.2导出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数据 (186)第五部分调查常见问题及解答 (189)一、常规问题 (189)1.如何联系企业? (189)2.企业不配合调查怎么办? (190)3.调查培训需注意哪些问题? (190)4.编制企业编码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90)5.《企业薪酬调查企业名单》如何填写? (191)6.企业分支机构如何填写“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调查表”? (191)7.关于“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中企业行政区划代码的填写。
1918.登记注册类型和职业的填写要求。
(191)9.关于数据单位名称的填写。
(192)10.劳务派遣人员是否计入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192)11.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报酬在“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中哪个栏目统计? (192)12.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是否需要填报“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 (193)13.关于“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中福利费用的填写。
(193)14.同岗位职工人数特别多的企业是否要全部调查? (193)15.关于“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中岗位描述的填写。
(193)二、软件操作问题 (194)1.如何对软件进行正确安装过程? (194)2.如何正确卸载软件? (200)3.综合版和企业版是否可同时安装于同一台电脑? (203)4.如何更新调查任务? (203)5.如何通过Excel进行数据录入并导入系统? (205)6.多台电脑是否可以同时录入? (209)7.如何修改注册代码? (210)8.如何批量修改数据? (212)9.企业用户如何进行数据审核? (212)10.机构用户如何对企业上报数据进行再审核? (215)11.如何解决审核过程中出现的“关键字冲突”问题? (225)12.软件如何进行数据备份? (225)13.本系统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226)第一部分企业薪酬调查概述一、企业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企业薪酬调查是由政府定期组织实施的以企业中不同职业劳动者工资报酬水平和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状况为调查内容的抽样调查。
它是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用科学的方法测算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状况是各个国家通行做法。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劳动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方法,统计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近几年又开展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统计,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有人要问,既然有劳动统计,为什么还要进行企业薪酬调查呢?实际上,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调查统计。
劳动统计的着眼点是一个单位的平均工资,反映的是该单位平均工资状况,而企业薪酬调查的着眼点是在这个企业内,企业负责人、企业内部部门负责人、一线普通职工分别拿了多少工资,进而反映某个职业,比如企业经理、生产运输工人的工资水平。
要说区别的话,劳动统计更宏观一点,反映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及全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企业薪酬调查更具体一些,它以职业为标的反映不同职业的工资报酬水平,同时进行的企业人工成本调查,反映不同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状况。
要从重要性讲,劳动统计与企业薪酬调查同样重要,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我国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状况。
二、开展企业薪酬调查的意义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是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坚持做好这项调查,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支撑政府决策。
企业收入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企业收入分配状况,弄清楚企业中管理层、专业技术岗位、职业技能岗位和一线生产人员的工资报酬,是深化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建立这项调查制度,准确地把握我国企业收入分配的现状,准确地把握不同职业群体的收入分配水平,准确地把握不同行业收入分配的差距,就能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引导市场流动。
我国地域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优势产业不同等因素,从而形成不同的工资报酬水平和人工成本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劳动力从中西部大规模地流向东部,从农村大规模地流向城市。
通过建立这项调查制度,并在条件成熟时发布企业就业人员不同职业工资报酬,不同行业企业人工成本,就可以进一步畅通不同地区间人力资源市场劳动报酬信息,引导劳动力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有序流动。
(三)搞好公共服务。
为劳动者提供包括劳动报酬在内的准确可靠的务工信息,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人工成本信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
通过调查并及时发布不同职业的工资报酬,就能为劳动者在选择职业,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
通过公布不同岗位的工资报酬,在企业招用员工,劳动者就业签订劳动合同时,为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公布不同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为企业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投资提供人工成本方面的参考依据。
(四)提供调资依据。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的重点难点之一是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没有确切的调查数据,随着改革的深入,解决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
因此不论是从贯彻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看,还是从妥善处理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关系看,都亟需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的做法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发。
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职业工资调查。
1959年,美国首次开展了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文秘人员的薪酬水平调查,将这四类人员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组合在一起简称“PATC”调查。
1976年,美国劳工部第一次发布了雇佣成本指数,1986年开始发布年度雇主雇佣成本水平。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将分散的调查项目进行整合,定期发布包括全国及分地区的各类职业工资情况在内的四大类统计数据。
日本早在1948年就开始进行劳动者工资结构调查,对主要行业劳动者按就业形式、工作类型、职业工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时间和任职年限等情况进行调查,起初每三年进行一次,1982年后改为每年进行一次。
1960年开始实施工资增长调查,主要是掌握私营企业工资增长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工资增长的数量、增长率、增长方式、增长条件、工资增长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等,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要求我们提供精细的而不是笼统的、科学可靠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收入分配数据,以便于我们在国际间的比较和对话,以便于分析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企业薪酬调查的工作流程开展企业薪酬调查还是一项新工作。
如何使调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需要我们从制度建设的高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通过对近几年试调查的总结,初步确定以下调查工作流程。
5第二部分企业薪酬调查主要指标解释在进行企业薪酬调查时,被调查企业需要填报《企业人工成本情况》和《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两张表。
以下就两张表涉及的主要指标进行解释。
7—06 行业类别02 法人单位名称:07 企业规模人人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 号:人社统IR3号制表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118号有效期至:2014年11月01 法人单位代码行业代码03 法定代表人:08 登记注册类型04 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09 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其中,使用劳务派遣人员:05 单位隶属关系 (仅限国有单位填写)05 10 中央 20 省(自治区、直辖市) 40 地(区、市、州、盟) 50 县(区、市、旗) 60 街道 70 居委会、 村民委员会 90 其他07 1大型企业 2中型企业 3小型企业 4微型企业08 100内资 110国有 120集体 130股份合作 140联营企业 150有限责任公司 160股份有限公司 170私营企业 190其他企业 200港澳台商投资 210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220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 230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 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300外商投资 310中外合资经营 320中外合作经营 330外资企业 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8—2 1男2女4 1研究生(含博士、硕士)2大学本科 3大学专科 4高中、中专或技校 5初中及以下 31高级技师 32技师 33高级技能 34中级技能 35初级技能 36没有取得资格证书8 1合同制用工 2劳务派遣用工(选劳务派遣工的不填9)9 1固定期限 2无固定期限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11 1是 2否6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原劳动保障部编制的《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填写,共七位7 11高级管理岗 12一级部门管理岗 13二级部门管理岗 14其它管理岗 21高级职称 22中级职称 23初级职称 24没有取得专业技术职称1 按照企业参与本调查的所有劳动者自然排序,由企业自行顺序编码,共五位(1~99999之间)不能重复03 企业所属地区:06 登记注册类型:其中,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人):04 单位隶属关系:08 联系电话:07 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 号:人社统IR4号制表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2]118号有效期至:2014年11月01 法人单位代码05 行业类别:02 法人单位名称:一、企业人工成本调查的有关指标(一)法人单位代码在填写时,要按照质量监督检验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