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cpip协议原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tcpip协议原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1 •网络拓扑定义了(终端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它包括(物理拓扑和逻辑拓扑)2种含义。

2.物理拓扑是指(物理结构上各种设备和传输介质的布局),它包括(总线型、环型、星型、扩展星型、树型、网状)等结构(至少列出 4种)。

3 •逻辑拓扑定义了(发送数据的主机访问传输介质的方式),它包括(广播和令牌传递)这2种常见的方式。

4•冲突是指(当2个比特信号同时在同一物理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一种情形),它的产生主要和(信道的传输方式)有关。

5•信道的传输方式包括(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3种,其中(半双工)方式下会产生冲突。

6. IEEE局域网标准(802 )把数据链路层分为了(逻辑链路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2层。

7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定义了(如何在物理线路上传输帧),它处理(每一个相关设备的物理寻址、网络拓扑定义以及线路规程)。

&令牌环属于(确定性)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属于(不确定性)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9•以太网MAC地址长度(48位),由(厂商代码和设备编号)2部分组成。

10. 以太网MAC地址(48位全为1 )表示为广播地址,(第 8位为1 )表示为组播地址。

11. ( CSMA/CD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是广播式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理论基础。

12•交换机构建的以太网通过(冗余链路)来防止网络中单点失效的问题,但它也导致了(交换回路)的出现。

13•为了解决冗余链路下交换回路问题,交换机采用了(IEEE 802.1d )协议。

14•数据链路结构可以分为(点对点链路和点对多点链路)2种,其中包含(主站、从站、复合站)3种角色的是(点对点链路)结构。

15•数据链路控制的功能主要包括(帧控制、帧同步、寻址、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透明传输和异常状态恢复)。

(至少列出6种)16•帧同步和透明传输的实现方法由(成帧方式)决定。

17•帧的成帧方式主要包括(面向字符型和面向比特型)2种。

18•面向字符型的成帧方式以(一些特殊字符,如SYN、DLE STX等)标识帧的起始、终止位置及帧的组成部分,采用(字符填充法)实现透传。

19•面向比特型的成帧方式以(二进制序列01111110 )作为帧的开始和结束标志,采用(位填充法)实现透传。

20•广域网运行在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是一种(为用户提供远距离数据通信业务)的网络。

21 •广域网连接中的本地环路是(连接分界点(或者CPE)到服务提供商的最近的中心局交换机的线缆(铜线或者光线),也称为“最后一英里”)。

22•广域网链路类型分为(点到点专线、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3种。

23.异步串行通信采用(起止式异步)协议。

24•同步串行通信的成帧方式有(面向字符和面向比特)25. 广域网链路类型中需要事先建立连接的是(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模式)。

26. 分组交换网络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2种类型。

27. IP网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提供面向无连接服务的分组交换)网络。

28. 电路交换的3个过程是(电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电路拆除)。

29. HDLC采用(面向比特)的成帧方式,其数据传输方式有(正常响应方式、异步响应方式和异步平衡方式)。

30. HDLC 3种类型的站中负责控制链路的操作与运行的是(主站和复合站)。

31. HDLC的帧类型有(信息帧、监控帧和无编号帧),其中用于设置链路的工作方式、实现链路的建立与拆除等控制功能的是(无编号帧)。

32. ( PPP )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广域网协议,是在点对点链路上运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33. PPP的协议结构包含(1个LCP和1 组NCP )。

34. NCP协议用来(建立和配置不同网络层协议),LCP提供了(对点对点链接进行建立、配置、维护和终止的方法)。

35. PPP链路在运行过程中经历了(链路不可用、链路建立、验证、网络层协议和链路终止)等阶段。

36. PPP帧格式的地址字段的值为(0xFF )。

37. LCP的协议报文分为(链路配置报文、链路终止报文和链路维护报文),其中用来管理和调试链路的是(链路维护报文)。

38. LCP链路配置中,若接受对端的配置选项采用(Con fig-Ack )报文进行响应,若对配置选项不认可采用(Co nfig-Nak )报文进行响应,若对配置选项不识别则采用(Con fig-Reject )报文进行响应。

39. PPP支持(PAP和CHAP ) 2 种认证方式。

40. PPP认证中采用2次握手协议的是(PAP ),采用3次握手协议的是(CHAP)41. ( IPCP )协议主要负责完成IP网络层协议通信所需配置参数选项的协商。

42. IPCP对IP地址的协商支持(静态和动态) 2种模式。

43. IP协议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服务。

44. IP报文经过MTU比其总长还小的物理网络时需要进行(分片),并在(报文的目的主机)进行重组。

45. IP协议通过(其首部中的标识、标志、片偏移量三个字段)来控制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

46. IP分片中根据(IP首部的片未完位为0值)来指出本片中的数据是原始数据的最后一片。

47. IP首部的片偏移量字段以(八字节)为单位,从(0 )开始计数。

48. IP首部的(TTL )字段设置了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多路由器数,其最大值为(255 ), 主要用来防止(路由环路)。

49. 在以太网中 ARP报文分为 ARP Request和ARP Response,其中ARP Request在网络是(广播)传送,ARP Response是(单播)传送。

50. ( ICMP )协议为IP网络层提供了一个差错报告机制,它封装在( IP报文)中传输。

51. PING命令使用了( ICMP的ECHO服务)实现。

52. 当1个IP报文经过路由器处理后,其 TTL值变为0,则(路由器丢弃该报文,同时向报文的源端发送代码为 0的ICMP数据报超时报文)。

53. ICMP的(源站抑制)报文是路由器的简单拥塞控制技术。

54. 当路由器由于选路失败而丢弃 IP报文时,则会(向该报文的源端发送网络不可达的ICMP目的不可达报文)。

55. ICMP (重定向)报文可用来让具有很少选路信息的主机逐渐建立更完善的路由表。

56. 当路由器由于直接交付失败而丢弃IP报文时,则会(向该报文的源端发送主机不可达的ICMP目的不可达报文)。

57. ( ARP )协议实现主机根据IP 地址查找MAC地址的功能。

58. 主机进行IP通信,在执行ARP协议的过程,若发现要通信的目的主机与其处在同一子网,则请求(目的主机)的MAC地址;若要通信的目的主机与其处在不同子网,则请求(默认网关)的MAC地址59. 主机一般都维护着(ARP缓存表),它记录主机学习到的 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且每条记录都是有(生存周期的)。

60. ( IP地址)是整个IP协议的核心,是网络数据传输的依据,是(网络实现互连及网络路由选择)的基础。

61. IPv4地址(32 )位,分为(用于标识该地址所从属网络)的网络号和(用于指明该网络上某个特定主机)的主机号2部分。

62. 用来将一个IP分组以广播方式发送给本地网络的所有主机的地址,称为(有限广播地址),其值为(255.255.255.255 )。

63. 可以被路由器转发的IP广播报文所使用的地址称为(定向广播地址),其值的特点为(主机号全为1 )。

64. 用来测试TCP/IP以及本机进程间通信的IP地址称为(环回地址),其值的特点为(网络号为 127.0.0.0 )。

65•使用(环回)地址的IP 报文不会出现在物理网络上。

66. IP地址根据目前的网络架构分为(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2大类,其中(私有地址)使用RFC 1918留出的3块IP地址空间。

67. IP的(私有)地址不能被路由到In ternet 骨干网上,使用这些地址的网络要连接到In ternet,必须采用(NAT )技术68. 为了高效地管理有限的IP地址,提高IP地址的分配效率,采用了(子网划分)技术,该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子网掩码)。

69. 路由器的IP转发分为(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2种形式,其中(直接交付)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70. (路由)是指导IP报文发送的路径信息,路由器就是根据(路由表)指导IP报文的转发。

71. 路由表的一个条目一般包含(路由信息来源、目标网络地址 /掩码、管理距离/代价、下一跳地址、路由更新时间和输出接口)等字段,其中(目标网络地址 /掩码)字段标识通过这台路由器能够到达的网段信息。

72. 路由信息来源包含(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中(动态路由)由路由协议动态建立的,只有该来源的路由具备(路由更新时间)字段;其中(静态路由)的安全性最好,但是它不能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

73•路由的(花费)值越小,路由协议越优先安装到本地的路由表。

静态路由和直连路由的该值为(0 )。

74 .路由表中的(默认路由)只在没有目标网络的信息时才使用,其值表现为(0.0.0.0/0 )。

75. 互联网中由单个组织或提供者管理控制下的一组网络,通常称为(自治系统),其通过(AS号码)相互区分。

76. 在单个自治系统中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包括(RIP、IGRP、OSPF EIGRP 和 IS-IS )(至少列出 3 种)。

77. (外部网关协议)处理不同自治系统间的路由,它包括(BGP )。

78. 距离矢量协议的数学基础是(Bellman-Ford 算法的分步式版本)。

79 •使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最终收敛的方法是(定义路由的最大权值)。

80.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中,当路由环路的长度超过(1跳),则水平分割规则无济于事。

81. 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无穷计数)问题,而导致路由环路。

为了避免路由环路采用的方法是(水平分割和保持定时器),为了解决路由环路采用的方法是(定义路由的最大权值),为了加快收敛采用的方法是(触发更新和反转毒化)。

8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数学基础是( Dijkstra 的先SPF算法)。

8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邻居节点间通告的是(LSA )分组,并采用(可靠)的方式进行传送。

84.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由(邻居表、拓扑数据库和路由表)3张表构成的。

85. RIP 协议运行的TCP/IP 层次为(UDP之上,使用520端口)。

86. OSPF协议运行的TCP/IP层次为(IP协议之上,使用协议号 89 )。

87. 在组播通信中,使用(IGMP )协议进行主机与路由器之间关于组播成员信息的交互。

且该协议消息的TTL永远设置为(1 ),保证了其使用范围。

相关主题